APP下载

让生命之花灿烂开放

2019-04-17廖英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14期
关键词:学会生命小学生

廖英

一、现状的思考

我国当前小学教育的对象,已进入“独生子女时代”,总有一些学生由于心理障碍,缺乏应有的生命适应能力和对挫折的耐受能力。而最终走上自我毁灭的道路。近年来,时常看到有关中小学生自杀和杀人的报道,心理学研究表明:独生子女教育已成当今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他们“挑吃挑穿,不爱惜东西,任性、懒散”。小學生自控能力差,逆反心理强。因此,他们往往遇到一点挫折、委屈就受不了,与父母或老师情绪对立,盲目反抗,一时冲动下就有可能做愚蠢的事。面对一幕幕惨剧,有关专家认为,青少年只有在情感、人格和人性等各方面都得到健康的发展,才能自然地体验到做人的尊严,理解生命的可贵。

我们生活在一个科技迅速发展、物质条件日益丰富、精神时尚的时代。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改观,然而不少小学生却又深陷精神迷惘的危机中。究其原因,除了心理因素、家庭学校因素、社会因素以外,最直接的原因是由于小学生受知识经验的限制,尚未形成明晰的生命意识,进而缺乏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生活的节奏加快和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在小学生中开展生命教育已刻不容缓。

二、在小学生开展生命教育的意义

1.在小学生中开展生命教育,是切实落实素质教育要求,对进一步推动小学教育改革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在小学生中开展生命教育,有利于引导学生从小热爱生活,创造美好人生

3.在小学生中开展生命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关爱他人,构建和谐社会

教育学生爱他人,爱自然,学会尊重,学会关爱,学会宽容,学会共同生活。

三、在小学生中开展生命情感教育的主要途径

1.尊重学生的情感,以师德魅力感召学生

真正的教育总是充满活力和生气,通过教师言传身教、润物无声的熏陶,对个体生命的肯定、激励、褒扬,创造自由舒展的空间,使学生充满对生命的热爱,具有昂扬向上的精神,学生个体生命情感在积极、活泼、明朗的教育环境中得以无声地滋润、涵化、延展、厚实,把教育中的个体生命引向高处。在教育实践中,我们教师应多给魅力,少给压力。老师应该十分注意尊重学生的情感,不断地用人格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教育学生,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2.体验生活,创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积极自信地自我探寻,意识到有一个“我”生活在世界中,并作为一个真实的生命体在这个“生活的世界”中积极去交往、感觉、理解,用整个身体和心灵去感受生活与人生。教师要给孩子提供更多交往的机会,学生之间出现争执,教师不要过早干预,鼓励学生自行解决,使他们从中获得与人相处的经验。在活动中增强自我意识和主体意识,把个人与他人的态度联系在一起。这样,学生内心有一种深刻的感受和被净化的自我超越感,回到具有鲜明个性的生活中,生活信念得到感召,人生精神得到提升。

3.尊重学生,倡导“尊重教育”

生命情感培育要从尊重学生开始,人类最不能伤害的就是自尊。“尊重教育”是人性化的教育,它要求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以学生个性的充分、自由和全面的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并认为只有教育工作者站在学生的一方,为学生着想,把人的特殊性、学生的特殊性摆在最重要、最显赫的位置上,教育要走近人、关怀人、感召人的愿望才能实现。

4.沟通心灵,管造良好的心理教育环境

沟通就是情感交融,它是建立教师、家长与学生亲密无间关系的纽带,对学生的自主发展起着动力作用。如何使孩子懂事,如何促进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言行,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就要求教师要在家庭关系的处理、师生关系的建立、学习生活环境的适应、社会交往的影响以及面对多彩世界的反应等各个层次对学生加以引导和全面沟通。使学生明白什么事情值得去做,什么事情不值得甚至是绝对不能去做。要关注学生的需要、情感,相信他们有足够的道德情操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引导他们在自由生活的同时承担必不可少的对他人、对社会和对自然的责任;要在倡导关怀人的终极意义、弘扬道德价值和审美意蕴的同时,培养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时代风尚,从而使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5.充分发挥课堂教育主渠道的作用

课堂教学无疑是进行生命教育的主渠道,我们应该让生命教育尽快走进课堂,让生命教育走进课堂,要向开展德育教育一样,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当中。各学科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教材渗透生命知识,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态度和生命意识。

6.利用班队会活动进行生命教育

寓生命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让儿童在自己的生活中感悟生命的意义,让学生作为主体参与到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学会体验、诠释和选择,并形成有关生命的价值判断,是我们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手段。因此,充分发挥少年儿童组织——少先队组织的组织优势和班队会活动优势,进行小学生生命教育是我们开展生命教育又一重要途径。

7.开展积极的家庭、社会全方位的生命教育

关心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是社会、学校、家庭的责任和义务。家庭教育是学生教育的重要环节,家长要与教师积极沟通,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

同时,社会也要为青少年的生命教育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希望全社会的方方面面都能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促进校园周边环节和社会环境的改善。

总之,生命教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是贯穿人的一生的教育,是关系到中华民族素质提高的大事。我们在关注着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今天,思考儿童生命的抉择能力,已不再单纯是一个生命教育的话题,它与我们的教育方式、文化熏陶、对生命的认识存在着密切联系!我们期待,我们更要努力地让孩子珍爱生命。

猜你喜欢

学会生命小学生
学会分享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我是小学生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