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学生 参与 体验 成功 的课堂

2019-04-17潘丽琼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14期
关键词:动手学会过程

潘丽琼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在数学活动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一、设计自主学习环节,让学生亲历体验的过程

自主学习是学生对学习内容初步自我体验、自我领悟、自我掌握的过程,是课堂教学、合作学习的基础。

(一)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

在教学中,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问题,探索新知,这对学生自己来说印象、感受最深,理解得也最深刻。极容易掌握问题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教师应培养学生这种自主探求,积极思考的良好品质。

(二)给学生提供想的机会

1.大胆猜想

让每个学生在已学得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和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对问题的结果进行大胆的猜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思维,促进智力的发展与提高。

2.充分的思考

每个学生对待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给他们留出一份自由自在进行思考的空间。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

操作是学生动手和动脑的协同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而语言是思维的外化,是思维的物质形式,知识的内化与相应的智力活动都必须在伴随着语言表述的过程而内化,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动手操作。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注意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促进感知有效地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

二、创设合作学习平台,让学生获取参与的快乐

合作学习是一种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组内成员协作学习的学习形式,它突出地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全体性和活动性。在数学课堂中开展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间、生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出;能够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一)科学合理组建学习小组,促进学生共同参与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是在知、情、意、行共同参与下进行的。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采用分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在平等、民主、生动、活泼的氛围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既培养了合作精神,又达到交流、矫正、帮学的目的。为了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我在编组时,一般把优、中、差学生按1:2:1的比例搭配,有时也把学习困难比较大的几名学生编为一组,以便教师多加关心,及时予以辅导,使他们在教师知道下同样能享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学习信心。

(二)精心设计合作学习内容,激发学生主动探索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学习探索的欲望尤为强烈。如果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精心设计学习内容,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染所问题的情境中,他们就会主动地、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探索知识的学习活动中去。一般来说,合作学习内容一般有以下几种:

1.辨析概念问题

如在教学平行线的概念时,我提出:为什么必须在同一平面内呢?通过学生合作讨论,动手笔画很快发现了不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的各种情况,从而对平行线的概念有了深刻的理解。

2.操作实践探究

教师在安排小组学习活动内容中,较多的时候是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动手动脑的实际操作。如:在学习“时、分、秒的认识”之前,让学生先自制一个钟面模型供上课用,远比带上现成的钟好。

3.选择解题策略

例如:用0、2、3、5任意组成一个三位数共有几个?本题若没有好的方法,是很容易遗漏或重复的,我就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寻求最佳的组成方法。得出:2在百位有203、205、230、235、250、253共6个……三位数总数即:6+6+6=18个。

(三)教给合作学习方法,培养主动参与能力

学生参与积极性的维持最终要靠参与能力的支撑。建立合作学习的机制,为学生创造了主动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促进了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交流。學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合作探索、主动探索,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教给合作方法、培养合作技能,使每个学生都能提高参与合作学习的能力。主要需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学会中心发言,要求语言流畅、清楚,能说服其他组的同学;二是学会倾听,听也是一门学问,要听清他人与自己不同之处,听懂与众不同的见解,听好自己疑惑处别人的解释;三是学会质疑、反驳,对别人的发言不能是听而不想,要善于提出自己的疑问,要运用知识、经验反驳;四是学会更正、补充;五是学会求同求异,合作讨论的过程也是明辨是非的过程,要让学生能从这一过程中矫正错误,得出正解。

(四)把握合作学习时机,提高主动参与欲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消极的容器。要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必须自己主动地学习。合作模式也并非每堂课适宜,也不是一定在整堂课进行,教师要把握恰当的时机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内动力。让学生带着迫切的欲望投入合作学习之中。

三、注重探究拓展,让学生追求探究的成功

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延伸,体验探究成功的快乐,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也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好方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以增加他们学习数学的动力,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在合作探索中获取了成功的喜悦、创新的快乐,同时也相互欣赏,促进互动。

实践告诉我们,教师要与新课程同行,与学生同行。要学会思考,要学会创新,跟上新时代的步伐,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进步,真正构建学生喜欢的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耕耘者”!

猜你喜欢

动手学会过程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学会分享
动手动脑DIY蚕宝宝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
动手动脑多快乐
雪花的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