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与思想政治教育

2019-04-17李俊

科学与财富 2019年17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大学生

李俊

摘 要:现代网络文化的普及和迅速发展,使得网络已成为现代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同时,网络又是一把双刃剑,来自网络的负面影响严重影响了现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格外重要,要从各个方面引导学生。

关键词:大学生; 网络心理;思想政治

一、常见的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

1.好奇心理的满足

在这个网络发达的年代,互联网具有信息传递快、内容新、覆盖面涉及广等特点,互联网有文字、照片、视频等各种形式多样且活灵活现的展现在大学生眼前,吸引了大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可以在网上方便、快捷的阅读所需要的各种各样的信息,与此同时,由于网络的推荐,很多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浏览了很多的网络信息。

2.逃避心理和解脱心理的满足

进入大学校园后,各种压力一并而来,有沉重的学习竞争压力、人际交往的困惑压力、感情困惑的压力、竞争激烈的就业压力,重重压力使得本就不成熟的大学生感到难以适应,于是,大学生会通过网络这个多元化的平台去释放自己内心的真正想法。

3.发泄心理的满足

95后大学生因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因素,加上刚步入大学生活对身边环境不适应,人际交往关系紧张,由此造成的长期心理压力,需要一定的方式和平台去宣泄自己的内心,大众网络无疑成为大学生宣泄心理方便快捷的首选方式。

二、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1.互联网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网络文化具有虚拟性特点,网络文化的虚拟性为大学生与外界交流提供了便利,且这种交流方式是大众熟知的、安全的和具有保密性的,大学生可以把内心深处的真实的自己释放出来,可以借助网络文化的虚拟性为所欲为。网络文化的虚拟性对于刚步入校园的懵懂的大学生来说是极具诱惑力的,但是由于脱离了大众群体,长期使自己处于虚拟环境中,久而久之,很多大学生开始对现实世界变得冷漠和厌倦,长期的对外在环境的抵触心理使大学生开始自我封闭、双重性格逐渐形成,更使得大学生现实人际交往困难、人际关系冷漠。

网络文化具有多元性、开放性和自由性特点。网络文化日新月异,网络资源数目种类偏多,对于大学生寻求内心满足提供大量的资源。大学生群体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建立的关键时期,网络文化的隐蔽性和两面性更是加剧了网络不良文化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网络管理的不规范化使得网络信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任何人都可以发布消息、使得大学生过多的投入并依赖于它,因而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失去了原有的参与意识,大学生不能积极乐观主动的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就会大大降低。

2.大学生人际交往因素的影响

刚步入大学的学生,由于背井离乡,没有家人的细心照顾和叮咛,再加上身边熟悉的朋友各奔东西,缺乏情感交流和关怀,因此,大部分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因为年龄的代沟也不愿意和家人沟通,又因为身边的朋友不熟悉,和同学之间人际交流少,只能将情感投入到互联网的虚拟世界里。这些网络心理问题反映了部分大学生对丰富的校园生活学习和活动缺乏了解,对大学生生活感到迷茫。大学生活的自由与高中学习形式的转变使得他们不再像初、高中时有班主任老师监管,大学生活和学习模式的转变,使学生的心态发生了改变,由最初的自觉学习和被迫学习到自主学习的转变,加上大学生主观意识加强,受外界作用影响小,自我意识强,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所以,他们往往更喜欢利用网络这个大众喜闻乐见且隐蔽性的社会交往渠道和他人进行交流和沟通。大学生可以通过微博、微信、QQ等网络平台方便、快捷并具有神秘性地与他人进行交往,在匿名的狀态下,可以畅所欲言、尽情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避免了面对面的尴尬。在面对网络虚拟性上,缺乏正确的认识,因而易产生不正确的网络心理。

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对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应对策略

1、充分利用高校网络平台,建立健全网络心理教育工作平台

高校思想教育必须重视大学生的网络心理教育,建立健全网络心理教育工作平台。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应有完善的规章制度,相关负责人员按时按责值班,每个工作日均安排有值班人员接待服务;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除了面对面咨询之外,还开展网络心理咨询服务等,进一步扩大心理咨询的范围,确保心理咨询不留盲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应有完整的辅导学生记录表,坚持严格的保密纪律,严格管理心理咨询记录和学生有关档案资料。遇到特殊事件及时与学校主管领导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沟通联系。

2.高校应加强心理育人师资队伍建设

良好的师资队伍是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高校应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队伍。高校每年在制定师资队伍培训规划时,应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举办的相关心理咨询课程,以促进专兼职教师的自身成长。

3.高校应加强心理育人活动体系建设

高校应充分利用网络、板报、橱窗等宣传媒体和第二课堂活动等途径,积极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加大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宣传。在学校橱窗专门设置“心理专栏”,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强化学生参与意识,提高广大同学的兴趣,陶冶学生高尚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并以班级主题班会、主题板报、心理健康系列大讲堂教育活动、团体心理游戏大体验活动等多种形式向同学们做心理健康教育宣传。高校应不断创新活动类型,从不同角度切入大学生的心理,扩大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活动应贴近目前大学生真实的心理问题,对引导大学生自我健康成长、提高自身素质,构筑和谐完善的内心世界能够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旭晨.互联网对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影响初探.兰州大学学报.2000( 28)

[2]安琳,印晓星,高军红,等.医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及干预研究综述[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1):155-158

[3]刘海龙, 张立志.把握大学生网上心理 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网络.东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1( 3)

[4]曹鸣岐 .电脑网络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 ,(3)

[5]吴幼珍.浅论大学生的网络心理问题与调适方法[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34-136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