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打造职教语文教师匠心的必要性
2019-04-17肖燕
肖燕
摘 要:职业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工匠精神的培养是现今职教工作的共识。语文课程在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打造职教语文教师的匠心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打造语文教师职教匠心出发,分析打造匠心的必要性,探讨如何在对教学的精益求精、针对学生情况匠心独运的教学设计,把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体现在日常教学行为规范中等方面打造教师匠心。
关键词:职业院校;语文教师;打造匠心
2015年国务院正式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的规划,由此,吹响了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转型号角;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的全国两会上第一次把“工匠精神”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公布,强调“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1]。从这个时间链上,我们可以看到完整的一条良性循环线,环环相扣首尾相连。制造业的未来将更加注重强调匠人精神、匠人素质和工人的技术资产,重振工匠精神进入我们的视线,所以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更加突出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和职业技能的养成,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教育过程中应把重心放在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工匠精神的培养上。学生的人格品质和特征是打造工匠精神的基石,他们在接受职业技能学习的同时也体会到学校老师的对工匠精神的言传身教。师德为先,职业院校是工匠成长的开始,职教教师是工匠的引路人,学生在这里初具工匠之心的雏形。作为培养者和塑造者的教师自身要具备高尚的职业精神、职业能力、职业品质才能有资格说言传身教。教师有不同层次,最高我们称为先贤,至圣先师的师。多数我们称为老师,俗称“教书匠”,即为匠则匠心必备。职教人要具备全方位的知识能力,培养职业院校学生的工匠精神,教师就也必须具备教育的工匠精神。现今要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教师就应该唤醒内心的匠心,打造具备工匠精神之职教教师。对于专业课教师来说,大多具备双师型资格,他们有下企业到工厂的工作经历,在他们教学过程中已经具备了工匠精神的元素。而文化基礎课教师,基本都是从学校到学校,从课堂到课堂,对于教师匠心的唤醒重点应放在文化基础课教师的身上。本文以大学语文教师的匠心打造为例谈一谈个人之浅见。
一、打造语文教师职教匠心的要义
“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的工匠精神,不仅体现在企业的生产、政府的服务过程,更扎根于职业教育中。学生入学第一年要完成公共课“大学语文”(含应用文写作)的学习。文化基础课为专业课学习打基础、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提高综合职业能力,是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尤其是在文化基础课中占比较高的语文课程教学,学院各分院系部在培养目标中对基础课程的开设是根据各自的专业特点有所取舍的,所有系部分院均开设了“大学语文”课程,可见语文学习在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是广泛共识。对于学生而言,进入职业技术院校目的是有一技之长,工匠精神的培养包括将来岗位任职涉及的良好语言沟通能力、强烈的工作责任心事业心,积极的工作态度,优秀的沟通、协调、执行能力等素质能力,这些都与在校的文化基础课息息相关。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离不开学校各方面的合力,其中大学语文教学的工匠精神融入成为其中一段不可缺失之环节。语文课程篇目的学习,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发展,有利于提升学生美感幸福感和愉悦感,促成学生心灵的升华。打磨璞玉也好捏制泥坯也罢,职教教师必须具备教师的匠心,恪守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将工匠精神融入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特别是擅长于在传统文化、精致美文中进行人文教育和情怀培养的语文教学中我们普遍认为可以通过课本教学潜移默化提升学生的人文底蕴,但是并未意识到作为职业教育的语文与普通教育的语文是有所区别的。语文教师从学校到学校沿袭的是正规师范教育,具备的是普通教育的教学理念,年轻教师在从事职业技术教育的开始就应要有培养自己教育工作匠心的意识。
二、打造语文教师职教匠心的要点
教师的匠心可以体现为对教学的精益求精、针对学生情况匠心独运的教学设计,把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体现在日常教学行为规范中。
(一)要具备精益求精的教学理念
每个教师在每个学年教学的系部班级专业是不一样的,不要认为只要教材不变那么每年的教学模式也可以固定,就可以躺在教案上睡大觉了。新学年接到教学任务时关注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学中应与专业课教师共同研讨。例如我校有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信息科学、财经、城乡规划、旅游等分院系部,培养学生的发展方向有所区别,作为语文教师在教材统一的前提下,了解所授课专业的专业背景,熟悉学生未来从业的行业背景的发展趋势,以便在教学中把语文教学与学生的职业素质养成结合起来。“教学目标设计上,也必须体现出对工匠精神的关注。可以结合专业特点进行教学目标设计,将传统文化中和专业相关的、能够体现工匠精神的知识点挖掘出来,无论是理论式还是体验式的课堂教学情境,都能够进行工匠精神的渗透,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工匠精神的重要性”[2]课堂有深度,有趣味,深入人心,才能更好培养具备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在给装备制造分院汽修专业的学生的讲课中,针对当下制造业的发展对人才素质结构提出新的要求,讲解学习语文知识,也介绍国家级高级技师的成长经历,如大飞机制造的高级钳工胡双线、火箭发动机高级焊接技师高凤林等。让学生体会到团队协作能力、创业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都将成为一线高技能人才必备的素质。
(二)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方式
在教学设计时应重视对学习情境的设计,打造课堂体验,学习目标清晰设计合理,教学方法灵活,课堂掌握有效。文言文学习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特别是应试教育中教师把教学重点放在文言解释文言语法上,基础较差的学生学起来较为吃力,时间长了大多抗拒文言文的学习。学习动力源于兴趣,培养兴趣可以快乐学习,我在文言文“冯谖客孟尝君”的教学中,布置学生以第一人称方式自行选取一个段落进行小故事写作。通过稍加点拨启发小故事的第一人称“我”可以是冯谖的长铗、可以是“左右”、可以是薛地欠债之“诸民”等等,学生立刻心领神会完成了小故事的编写,小故事角度新颖,有对话、有心理描写。教学方法的创新让课堂教学水到渠成效果很好。这个教学设计体现了教师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学习的匠心打造过程。
(三)日常教学行为规范评价
“教不严师之惰”,对职教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判定不能是一个期末考试成绩。好的教师应有细致严谨认真的匠心,做到评价有深度有广度。过程性评价注重每一节课,整个学期有考勤、纪律、课堂表现、平时作业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全程考核,例如平时成绩加分项包括课堂互动积极、学期全勤、作业完成认真等,琐碎费时,但对学生的个人成长心理健康等有着不可小视的效果。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高职院校教师建设体系,以打造高素质高标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重点,而基础课程则趋于边缘化。我们不怨天尤人,突破思维定式,认知工业4.0、5G时代学习企业文化,成为具有职业教育匠心的新语文教师。
参考文献
[1] 唐星页.职教语文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J].职业,2017(30):110-111.
[2] 高海霞.依托传统文化教育培育工匠精神的策略思考[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4):53-5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