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有效路径

2019-04-17栾绍兴郑容坤

党政论坛 2019年4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理论政治

栾绍兴 郑容坤

2018 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教师思想政治状况具有很强的示范性。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让教师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高等院校教师是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性力量,其是否具备过硬的政治理论素养关乎着我国高等教育能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因此,研究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具有现实与理论意义,本文在对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溯源的基础上,分析新时代对政治理论学习的特定要求,探讨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创新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有效路径的若干思考。

一、新时代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的内涵发展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源于现实社会的需求,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客观要求。政治理论学习制度是多元社会环境对学习主体的要求,也必须顺应事物发展规律。我国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并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增添新的内涵要素。

1.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的内涵界定

目前对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这一概念的界定,学者往往较多关注学习的内容,缺少对主客体之间关系的梳理。例如有学者将其界定为,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基础理论的学习,也包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政治立场和实事求是、政治责任等政治素养的学习,主要概括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党的教育方针和理想信念教育 ①。这个定义只回答了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的内容体系,而对学习主客体之间的关系缺乏界定。我们认为,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是学习主体和客体基于一定学习环境,依赖多元化的学习工具所开展的具有持续互动、增进知识、提升能动性的政治社会化过程。它包含三个特点:其一,学习的政治性。政治性是高校政治理论学习的根本属性,是由党对高等教育事业的领导决定的。政治理论学习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学习理论的优良传统,也是党领导教育事业发展的政治要求。加强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是一项政治任务,必须摆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高度上给予重视。其二,学习的能动性。政治理论学习不像通识性教育那样“蜻蜓点水”,而是对高校教师进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需经历“再三思考”“由表及里”的感性认识,逐步实现政治理论学习的理性认识飞跃,通过理论武装自己,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之真正运用到实践中去。其三,学习的系统性。学习过程是学习主体、客体以及环境相互作用的系统工程,需要通过学习管理制度、学习方式方法以及学习机制等多方面要素的协调整合构建学习的系统性。因此,开展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有效路径的研究,需要从学习意识、学习制度、学习方式、学习内容等多方面着手。

2.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的形成发展

1953年7月,中共中央《关于全国高等学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的指示》标志着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的形成。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建设的不断推进下,新时期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的内容、方法、平台以及要求不断更新,体现出了时代特性。2012年,《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强调,坚持和完善理论学习制度,创新理论学习的方式和载体,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2013年,中组部、中宣部和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强化政治理论学习,丰富政治理论学习方式,健全青年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努力提高青年教师的政治理论素养,进一步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2015年,中办、国办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强调要大力提高高校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着力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健全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2018 年 1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要着力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随着社会时代的变革,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和要素。新时代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具有以往阶段学习的共性外,还在学习媒介、学习内容、学习要求等方面呈现出异质性。这决定了我们不仅要分析新时代赋予高校政治理论学习的意义,还要客观审视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政治理论学习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在汲取以往学习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新时代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的路径。

二、新时代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的深远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理论学习,多次指出,“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新干部、年轻干部尤其要抓好理论学习,通过坚持不懈学习,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坚定理想信念”,等等。这些重要论述对于进一步推动全党加强理论学习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于新时期高校教师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具有深远意义。

1.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是科学应对时代问题的客观要求

新时代是机遇与风险并存的历史发展时期,这对高校教师的职业操守提出了现实考验。当前经济全球化、网络信息化、通行便捷化,为高校教师在国内外开展学术交流提供了许多机遇,但同时也为西方敌对势力借学术交流、科研合作以及人才培养之名对我国高校教师行“西化”“分化”打开便利之门。利用机遇和规避风险是摆在高校教师职业发展上的重要课题,积极主动参加政治理论学习形成正确的意识形态观点,能够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腦和警惕性,自觉抵制西方腐朽思想的侵入和渗透,科学把握时代赋予的各种机遇和挑战。

2.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是提升教师自身素质的关键环节

加强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重要要求,是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具体而言,政治理论学习对高校教师自身发展具有两个显著功效:一是政治利益表达。定期化、常态化的政治理论学习为教师与高校管理层建立了互动交流平台,畅通信息流转,可以促使管理者更好地服务教师的需求,可以提升教师参与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主动性。二是思想更加坚定。政治理论学习制度是党在革命、改革过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高校教师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党在不同阶段历史文献资料的深入学习,既可以系统掌握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避免认识上的偏差,又能有助于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

3.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是提升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

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在于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而高校教师无疑在人才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

用 ②。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十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和指导者,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情操,对青年学生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在思想传播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高校教师应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坚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加强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不仅关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而且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

三、新时代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掀起了高校政治理论学习的热情。高校在开展类似政治理论学习中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部分教师学习热情不高、学习流于形式、学习持续性不足等问题。

1.学习意识错位,缺乏主动性

政治理论学习是一种受教育者个体在外力环境作用下的学习交互过程,需要受教育者处理好外力与内化的关系。有关调查显示,目前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通

过主动学习的仅占14%,而需要组织推动学习的高达

60% ③。由此可知,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缺乏主动性的问题还明显存在。

究其根源,在于对政治理论学习缺乏正确认识。主要表现在:一是存在过度依赖意识。现实学习中,一些高校将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仅仅看成是一种外在之举,过分注重学习条件,如多请理论功底深厚的教师进行授课、多组织外出考察学习,以及学习时间的保证等,但却忽视了学习主动性意识。

二是存在角色错位意识。大部分教师认为政治理论学习是高校管理层的任务,与专任教师无关。这种观点表明了高校教师存在角色认识不到位的现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确指出,高校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可见,高校教师兼具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参加政治理论学习不仅是高校教师职业定位的要求,也是高校干部管理的需要。

三是存在学习无用论意识。部分教师错误地认为政治理论学习与教学科研产出、职称晋升等无关,开展政治理论学习是一种“无用功”。

2.学习机制缺位,缺乏有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是一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系统工程,需要借助科学的管理制度,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但目前大多数高校政治理论学习,由于学习机制不健全导致以下现象时有发生:有的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不健全,基层组织的理论学习时有时无。有的党务部门缺乏对政治理论学习的协同能力。部分二级单位党组织缺乏严格的教职工学习服务和督查制度,致使学习流于形式。大部分高校存在政治理論学习考评激励机制不完善问题,无法激发高校教师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

造成问题的原因在于政治理论学习的机制不健全。一是重视程度不够。多数高校将教学科研工作视为中心工作,过分强调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容易忽视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此外,相对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而言,我国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缺乏合理的价值定位,也容易导致其重要性被忽视。二是考评机制不健全。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日常督查制度不到位,同时缺乏可操作性的考评指标,缺乏考评结果的实际运用。三是保障不到位。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工作尚未形成科学化、系统化的教育体系,相关的保障制度,比如运行机制、制度保障等没有加以制度化,导致教育过程中“空喊口号多、具体措施少”。

3.学习内容空洞,缺乏针对性

目前,部分高校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中存在过分依赖外在因素等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学习内容及其结构安排缺乏针对性导致的。长期以来,许多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存在内容枯燥、脱离实际,结构安排紊乱、持续性差,学习方法与学习内容缺乏融洽性等问题。

从学习内容看,高校政治理论学习往往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文献为主,而对当前热点问题、职业素养等方面的专题学习显得不够。从学习方法看,政治理论学习的政治特性决定了掌握这些学习资料必须具备一定的历史背景与哲学思辨能力,而对大多数高校非文科专业教师来说,明显表现出学习能力不足,这就需要借助外力加以引导阐述,否则会造成学习效率低下。从学习结构体系看,在高校政治理论学习中,由于在学习认识不到位、学习保障不健全等因素作用下,缺乏对学习内容及其结构的合理设计,存在“应急性学习”“短平快”的错误学习观念,导致学习缺乏针对性。

4.学习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

古语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良好的学习吸引力不仅来自学习主体的主动意识,更受制于学习的方法艺术。但是,目前高校基层党组织开展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工作缺乏有效载体、形式单一,无法释放出高校政治理论学习的效能。一项针对高校政治理论学习的调查显示:关于“您认为本单位(部门)教职工思想教育工作还存在哪些问题(多选)” ,57. 98%的教师认为“教育方法手段比较单一老套,以理论学习代替思想政治工作全部”,51. 26%的教师认为“学习内容比较枯燥,一本书、一份文件的学习方式依旧存在”④ 。可见,我国高校政治理论学习方法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以杂糅总体性学习为主,缺乏学习主体的精准分类。二是以学习组织者自上而下宣传为主,缺乏对教师学习主动性培育。三是以“开会、听报告、写心得”的灌输式为主,缺乏教师参与互动模式的拓展。四是以学习内容的随机性安排为主,缺乏学习内容的前置性计划,导致教师无法提前理解学习内容。五是以传统学习载体为主,缺乏对新媒体工具的运用以及媒介素养的锻炼,导致部分教师在学习工具使用中“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

四、新时代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的路径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在新时代高校加强“双一流”大学建设背景下,加强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需要加强统筹规划,健全制度体系,完善学习内容,不断创新方式方法。

1.增强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的整体意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深入推进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应该立足于新时代的新特点、新问题,构建高校各有关部门及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合作意识、人本意识以及务实意识,形成新时代高校政治理论学习的整体意识观。

首先,构建纵向分层责任意识。高校党委、党总支、党支部等党的基层组织是保障政治理论学习的组织基础。就角色功能上看,高校党委处于领导统帅地位,院系党总支负责学习任务的分解与计划,党支部则是学习任务的执行组织,通过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将政治理论学习的目标、内容、要求逐步传递给一线教师。在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过程中,每一个组织层都有自身的功能定位,每一个组织的负责人必须增强政治理论学习的责任意识,“必须以对党、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来加强学习”⑤ 。

其次,构建横向职能合作意识。从横向层面看,高校政治理论学习涉及党委宣传部、组织部、纪检监察部门、教工部、人事等各职能部门的分工合作,不能认为政治理论学习是宣传部门等单一部门的工作。由于政治理论性学习具有政治性、系统性等特点,使得学习活动的开展需要大量的组织资源供给,这就决定了各部门之间分工合作的必要性。

再次,形成人文关怀意识。高校政治理论学习是提升教师精神境界的政治社会化活动,需要建立在学习对象物质条件满足的前提下,才能取得实质性成效。当前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不仅面临着购房选择、结婚养老、子女就学、工资待遇不高等生活压力,而且也存在融入新环境、提升教学质量等方面的心理压力,所以在开展政治理论学习时要增强人文关怀意识,在高校各项工作中切实坚持以教师为本位的理念,妥善处理好高校教师教育、学习、生活的需求问题。通过深入关怀高校教师的切身利益,以增强高校教师对组织的认同感、信任感,进而提升高校教职工对政治理论学习工作的主动性。

最后,要坚持务实意识。务实意识是高校教师开展政治理论学习的目标要求,政治理论具有强烈现实针对性、目的性和实践意蕴,学习目的就是为了寻找解决社会发展实际问题的途径和出路。毛泽东曾经指出:

“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⑥开展系列政治理论学习不仅要提升高校教师的政治理论素养,而且要促使高校教师掌握研判时代形势与热点难点问题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

2.健全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的制度支撑

邓小平曾经指出,制度带有根本性和全局性,具有强大的约束力。建立健全高校政治理论学习制度,是提高高校政治理论学习成效的重要保证。高校政治理论学习的制度体系涵盖了組织生活、考评、激励、保障等方面的制度与机制。

一是坚持组织生活制度。充分发挥高校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进性。高校党委组织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对高校政治理论学习“守土有责”,要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全校各部门共同参加、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协同工作的工作局面。通过“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思想汇报制度等途径切实增强高校教师政治理论中党的领导地位和引领示范作用,以党员干部带头学习、党员教师示范学习激发非党员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形成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的良好氛围。

二是健全学习督查与考核制度。制订系统科学的学习计划,落实执行好学习督促检查制度,制定具有操作性、可行性的量化指标,完善考核方式,形成考核结果,并与高校教师的现实利益相挂钩。

三是健全学习激励机制。高校党委宣传部门可以设立学习专栏和学习专报,宣传教师政治理论学习的典型代表和先进事迹,并给予一定程度的精神激励和物质奖励。高校在教师晋升职称、学习深造等工作中,应将其在政治理论学习中的表现作为重要依据,优先提拔和选派政治理论学习考核优秀的教师。

3.完善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的内容体系

增强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工作感染力、号召力,需要科学设计生动的学习内容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由于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所以,我们学习的内容应该是广泛的,无论我们处在哪个层次和岗位,有些内容是全党必须始终加强学习的。”⑦这为高校完善政治理论学习的内容体系提供了理论指导,即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工作既要科学设计学习内容,又要因材施教。

其一,要科学设计学习内容。在学习内容的选取上,不仅要构建党和国家的政治理论素材和方针政策,还要兼顾科学知识、历史人文等内容,并结合高校以及各二级教学单位实际,及时收集高校教师对学习内容的诉求,并事先将学习主题向教师公布,进行前置学习准备。这样既能提高教师政治学习的针对性、实效性,把被动的思想政治教育转化为教师自觉自愿的主动学习。

其二,要做到因材施教。从内容体系看,高校政治理论学习的内容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形势与政策等方面的专题。在组织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时,要遵循普遍性与特殊性并重的原则,坚持分类别、分层次、有计划的观念。如对高校中层以上干部需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为主,而一线教师则以针对性、实务性的学习为主,一般包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党和国家有关高教改革发展的政策教育。

4.创新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的方式方法

学习方法是否科学直接影响学习的成效。对此,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就“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⑧,提出理论学习应该采取“挤”和“钻”,“不动笔墨不看书”的方法。这对新时代教师开展政治理论学习的有效路径提出了借鉴意义。具体而言要做到:

第一,运用新媒体,创新学习载体。一方面,要搭建学习交流与资源平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QQ、微信、微博等)提供的途径拓宽高校政治理论学习平台。如,开发“网上推、线下学习”“线上交流平台”“朋

辈交流平台”以及“口袋学习”等理论学习应用程序App,定期分层向教师推送学习内容。加强新媒体多平台的资源共享能力建设,建设政治理论学习的实践体验虚拟平台,通过VR(虚拟现实)技术,模拟革命场景让高校教师体验有关党的历史。另一方面,要提升教师对新媒介的使用能力。以移动新媒体、数字新媒体、网络新媒体为主导的新媒体平台往往具有便捷性、交互性、个性化特点,是实现学习任务的即时性、可接受性与互动性的有效工具。但是,要注意对学习软件技术的培训教育,避免教师因“不会用”而产生学习软件“不管用”的错误想法。

第二,立足教师实际,创新学习模式。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可依据学习内容,根据高校教师特点,采取教师喜闻乐见的、多样化的学习模式,调动教师参与学习的兴趣。例如,可以采用“主题型、主讲型”学习模式,形成“少数教师自主学、多数教师探究学”局面;采用“研究型、课题型”学习模式,改变传统学习过程中的“被动学、肤浅学”困境;采用“走出去、请进来”学习模式,避免学习过程中的“闭门学习、闭门讨论”问题。通过上述学习模式激发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的热情,达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的效果。

第三,注重学思结合,做到学用并重。在政治理论学习中不仅要学习理论内涵,而且要善于思考,提升学习转化能力,以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还要坚持政治理论学习的系统性、持续性,不能“为学习而学习”、

不能“游击性”学习,而要坚持政治理论学习的“持久战”,让政治理论学习成为高校教师学习、生活、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真正做到政治理论学习往心里走、往深里走、往实里走。

全面加强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是一项系统工程,直接关系到高校教师的人生发展、关系到高校的办学质量、关系到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只有认真研判新时代对高校政治理论学习的要求,客观审视理论学习的困境缘由,不断采取切实有效路径方法,才能不断提升新时代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的总体性效果,进而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基金项目:华东政法大学教师思政工作专题研究项目“新时代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有效路径研究”

注釋:

①张艳:《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西南大学博士生学位论文,2013年。

②夏建国、蔡丽元、王枫:《关于新媒体时代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模式创新的研究综述及启示》,《思想政治课研究》2016年第1期。

③朱考华、李辉:《高校青年教师政治理论学习的现状分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年第24期。

④王迪钊:《新时代下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理论状况分析研究》,《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

⑤《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84页。

⑥《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15页。

⑦习近平:《深刻认识新的伟大斗争的历史特点》,

《人民日报》2016年5月11日。

⑧《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95页。

(作者栾绍兴系华东政法大学讲师、博士研究生,郑容坤系闽南师范大学讲师)

(责任编辑 王 玉)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理论政治
办公室政治
幸福从“心”开始
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教案
高校教师党建参与的“四度”模型研究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讲政治要防止几个误区
盛满理论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内化及其促进机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