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高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2019-04-17周勇成廖彩霞
周勇成 廖彩霞
[摘要]大数据时代给高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集中体现在数据采集、数据研判和数据管理三个方面。高职院校应从加强数据采集,构建协同育人教育链;加强数据研判,培养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队伍;重视数据管理,健全大数据使用制度保障三方面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载体,以期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 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简介]周勇成(1983- ),男,四川乐山人,重庆商务职业学院,讲师,硕士;廖彩霞(1979- ),女,重庆人,重庆商务职业学院,副教授,硕士。(重庆 401331)
[课题项目]本文系重庆市教育委员会2017年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类研究项目“大数据视阈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维度与实践运用研究”(课题编号:17SKS051,课题主持人:周勇成)、重庆商务职业学院2017年校级课题“供给侧改革视野下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困境及对策研究”(课题编号:2017XJKTYB05)和重庆商务职业学院2018年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团队课题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9)10-0077-0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因此,如何运用大数据技术加强和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机遇和挑战。
一、大数据时代高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机遇
1.研究方法:大数据促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新变革。思想政治教育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平台的教育新载体,可以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著名教授张耀灿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能够承载和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或信息,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运用,促使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活动形式和物质实体。首先,大数据技术助推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优化升级。由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缺乏有效整合,以致载体合力不足,而大数据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进行“技术赋能”,可以实现感知、数据研判和预测决策的功能,从而促进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载体的新变革。其次,大数据技术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较多,有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网络课程和MOOC,以及师生广泛使用的手机QQ、微信、微博、短视频、直播平台等新兴媒体,这些已成为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交的重要平台和渠道。思政教育工作者通過大数据技术可以及时掌控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实践证明,部分高职院校利用“互联网+”平台和大数据技术进行了积极尝试和探索,形成了师生容易接受、喜闻乐见的教育载体,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焕发了新的吸引力和生命力。
2.研究对象:大数据实现学生思想动态变化新认识。大数据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定性和定量研究提供了新方法,能系统地呈现大学生个体或群体的行为特征,并及时预测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变化,有效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撑,助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精准施策与靶向发力。首先,通过大数据技术和手段能有效实施学生的精准“画像”。舍恩伯格和库克耶在《大数据时代》中指出:大数据的核心就是预测。大数据通过分析学生使用网络资源平台的行为轨迹,建立智能化分析模型,梳理数据相互关系,及时预测和把握学生思想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从而实现学生知、情、意、行四个方面的科学“画像”,为思政教育工作者开展个性化教育提供了有效支撑。其次,大数据能快速获取和分析学生思想信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以观察、交往、调研为主要工作手段,常常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大数据技术可以时时采集、研判、预测数据信息,极大地提高了数据的获取和处理速度,并促使绝大部分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纳入大数据计算范围,弥补了传统数据处理只能处理结构化数据的不足和弊端。因此,大数据技术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的“深耕”,促使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对象有了新认识。
3.教育评价:大数据提供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新体系。新时代高职院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基础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其评价也是检验思政育人效果和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改革开放40多年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更新发展相对落后,评价方法有待提高,而借助大数据平台和技术可以创建科学、动态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方法和体系。首先,大数据有利于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指标。学校借助大数据对“智慧校园”与社会资源数据信息系统进行分析与挖掘,建立学生思想心理、行为“画像”的因变量,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因素的自变量,从而形成大数据评价模型。大数据评价模型的建立,可以检验教育要素评价指标的广度、深度、信度和效度,从而及时发现和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数据信息。其次,大数据有利于建立安全可靠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大数据处理、研判与预测的不断调整与完善,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形成一个开放、创新的动态体系,随着大数据和“智慧校园”在高职院校的推广使用,可以实现校际、社会、国家之间数据网络的互联互通,并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评价体系中数据交互和数据安全的保护体系。
二、大数据时代高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问题
1.数据采集:思想政治教育与大数据有机融合的挑战。大数据工作的第一步就是信息采集与获取,若无法取得真实、有效的数据信息,大数据作业流程就会中断和停滞,网络思政教育大数据就无从谈起。由于思想政治教育采集的数据数量庞大,分布广泛,且渠道多元,以致及时获取所需信息成为大数据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技术难点。第一,大数据数量庞大且分布广泛,导致信息采集效率不高。大数据信息主要来源于学校、政府、社会组织或其他商业组织等渠道,学校内部的数据获取主要是互联网、图书馆、一卡通、宿舍监控、教务系统等渠道,外部主要是网上消费、微信微博、App等商业组织数据。这些信息数据来源广、渠道多,如何打通内外部系统间的信息壁垒,科学获取和采集数据信息,是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面临的首要问题。
第二,大数据多元异构导致信息采集质量不高。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和数据信息呈现结构化、非结构化形式,在传播正能量过程中也伴随着负能量信息,且会出现大量虚假信息,这种情况对数据采集的信度和效度产生了重要影响。如何保证数据来源的可靠性和数据的真实性,缩小有效数据范围,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采集 “把关”工作至关重要。
2.数据应用:人才匮乏导致数据价值挖掘的挑战。随着大数据时代而来的是更先进的大数据应用技术,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缺乏大数据人才队伍、大数据系统和平台。第一,人才匮乏导致数据价值难以被充分挖掘和使用。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是集信息采集、数据挖掘、定量定性分析、软件开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能力于一身,并通过大数据载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具备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和能力,而且要具有匹配大数据相关信息收集、数据挖掘和应用的能力。但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缺乏两者兼具的大数据人才队伍,以致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者数据挖掘和应用能力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院校网络思政工作的创新发展。
第二,大数据平台建设缓慢、滞后。大数据技术和平台需要一系列软件和硬件技术,尤其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和助力。近年来,“智慧校园”理念逐渐被认可和接受,并运用到实践中,这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的采集、分析和运用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和技术支持。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投入大数据的资金较少,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工作滞后,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运用。
3.数据管理:大数据给网络思政教育提出的伦理挑战。人类社会的科技发展往往伴随着安全隐私和伦理道德的问题,科技技术的进步通常会领先于社会变动,而转变相适应的伦理问题一般比较滞后,新技术的诞生和使用容易产生新的伦理问题,大数据技术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同样会产生新的伦理和安全问题。第一,大数据可能会带来数据安全隐患。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师生的生活、学习、上网以及消费等行为数据成为大数据的研究对象。大数据在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也带来了数据滥用、隐私泄露的安全隐患,如在分析学生生活、学习相关数据时,他们的隐私可能受到窥探,如果出现人为管理不当或信息系统安全问题,将对教育对象的隐私安全产生严重的影响。
第二,大数据可能会带来使用伦理困境。由于大数据的数据整合和关联优势,数据呈现可能会偏离网络思政工作者的教育初心,在大数据中传感器和微处理器大量使用,设备和技术本身会显示出使用者的性能、状态和位置。以“智慧校园”一卡通为例,其不仅关联学生的上网特征、选课考试、图书借阅、教室公寓出入情况,也包括个人位置轨迹定位等信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何面对和处理这些数据,已经涉及伦理和道德范畴。
三、大数据时代高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对策
在大数据时代,高职网络思政教育应树立大数据思维,着力构建协同育人教育链、培养大数据思政教育队伍以及健全大数据使用制度保障,从而有效提升思政教育工作质量。
1.加强数据采集,构建协同育人教育链。当前各种网络信息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和学习空间,不同思潮通过互联网和平台进行着交流交融交锋,纷纷抢占意识形态阵地和话语权。高职院校要转变工作理念,注重数据采集,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大数据进行深度融合。第一,注重数据采集,强化大数据思维水平。一是树立敏锐的数据意识。大数据思维是一种科学规划和整体统筹的系统思维。高职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树立大数据思维,将数据运用于思政教育工作,促进其对整个思政教育的深度理解。高职院校要努力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不断提升其收集、分析和运用大数据的能力;要充分吸引学生和家长参与学校的育人工作,及时了解和获取家长的反馈信息;要吸纳既熟悉大数据技术,又具有思政教育工作经验的专业人才,加入网络思政教育工作队伍;还要与大数据公司建立协同关系,加强数据整合和开发。二是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高职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科学的思维头脑,理智客观地认识大学生的思想问题,从而加强网络思想引导,牢牢掌控好网络主阵地。大学生成长于快速发展的互联网环境,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辨别意识和水平,充分利用大数据优势加强自我教育。
第二,建立思政数据库,构建协同育人教育链。数据是进行大数据科学分析和研判的基础,了解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心理状况必须以客观、翔实的数据作为实证研究和科学判断的基础。一是构建高职教育大数据平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工作统筹,建设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打造信息发布、工作交流和数据分析平台,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信息管理系统共建与资源互享。高职院校要积极建立思政专家数据库、思政教学经验数据库、网络舆情监控数据库,以及慕课等平台,为师生提供良好的自主学习和经验交流平台;通过学工部(团委)、教务处、图书馆、后勤处、组织部、宣传部等职能部门的协同合作,建立系统的数据搜集平台,在法律法规规定和允许范围内,采集校内校外网络数据平台的各类数据。二是要加强与政府单位、科研组织、兄弟院校等校外资源的协同配合,搭建共享平台。相关单位的合作互动可以赋予教育者更广泛的信息获取渠道和互联互通的数据资源,为数据分析和运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2.加强数据研判,培养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第一,加强“智慧校园”建设,实施学生“精准画像”。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大部分高职院校加快了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智慧校园”建设,使得收集和挖掘学生的大数据成为现实。一是加强“智慧校园”建设,提高大数据软件和硬件水平。高职院校要加强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相结合的“智慧校园”建设,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校园数据进行采集和挖掘,分析研判学生的生活行为、学习特征以及上网消费等信息,并及时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心理变化进行预测和趋势分析。二是加强数据研判,实施学生“精准画像”。对高职院校来讲,大学生的年龄、数量和专业等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规律性,学校可以根据海量数据和个性需要,通过问题需求、数据挖掘和数据可视化等方法,创建适合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特点的数据分析方法和模型,并把数据库信息纳入公式进行分析,呈现学生个体和群体的行为特征。具体来讲,可以实现学生近期比较关注的社会热点、思想状况、学业质量和个人发展等方面的系统性“学生画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数据结果开展个性化、定制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第二,强化思政人员培训,打造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队伍。思想政治教育中利用大数据技术的价值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和利用,人才是关键。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强顶层设计,提升大数据应用的意识与能力,打造一支具有专业素质的工作队伍。一是要加强顶层设计,整合相关人才。高职院校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路,进一步整合师资人才资源,努力构建“数据平台设立—院系部门协同—辅导员和教师—学生数据分析—可视化呈现—问题解决和引导”的一体化思政大格局。高职院校要通过开设大数据相关课程、整合院系师资力量、组建科研创新团队、鼓励跨学科融合发展等举措,力争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人才队伍。二是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大数据应用意识与能力。高职院校要加强大数据收集、分析方面的学习与培训,通过开展沙龙、技能竞赛以及大数据素养学习等形式,着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专业水平,提升其大数据技术获取、分析和运用的能力。高职院校还要推进跨学科、多学科联动的思政教育队伍建设,并在招聘和引进思政教师时,注意多吸收具有数学优势或大数据专业的人才。高职院校更要充分发挥辅导员队伍中工科专业辅导员的優势,积极推进大数据与思政教育相融合,有效提升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重视数据管理,健全大数据使用的制度保障。大数据是把“双刃剑”,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加强数据使用伦理道德和数据安全的责任意识,加强数据安全管理,建立健全规章体系,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赋能和正面作用。第一,完善伦理道德保护机制。大数据技术的高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智能化和便捷化使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随时随地了解社会时事,与外界无限制地进行沟通交流。但随着大数据的快速发展,其速度和影响已经超越了当前法律规章制度所规定的范畴,面临着大到国家层面,小至个体的伦理道德和安全保护问题,甚至出现极端的“人肉搜索”等事件。因此,高职院校要坚持正确的教育导向,始终把公众的群体利益和隐私安全作为优先考虑的范畴,认真思考大数据技术的价值意涵与负面结果,并坚持伦理自治的原则,避免对学生数据信息进行过多获取和涉入,更要杜绝因利益诱惑而滥用大数据技术的现象。高职院校还要对学生加大引导和教育,培养其具有大数据道德素养和网络规则意识,不随意发表或转发违背社会道德和法律的言论,不随意公开他人的隐私和恣意制造谣言惑众。
第二,建立健全大数据的法律法规。个人信息保护要在有法可依的基础上,辅以有关“行业自律”和“技术标准”等手段,要在数据存储、分析和运用时保证数据不丢失、不泄露、不滥用,这是对个人隐私安全和数据保护的基本底线。一是政府要建立健全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完善大数据采集、研判和运用环节的规章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明确规定,防止网络数据泄露或者被窃取、篡改。这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明确了法律监管的重点方向。若出现窃取数据侵害个人隐私行为,必将受到法律的严厉打击和惩处,从而推动了大数据行业的自律和监督,实现了良性发展。二是政府要加强各相关部门的网络安全和信息数据监管,强化大数据的收集、分析和运用环节中的监督和指导工作,使高职教育工作者自觉遵守大数据的法律法规,做好安全预防和保障工作,防止学生个体和群体信息数据的泄露。三是政府要严厉打击信息数据的违法犯罪行为,保障学生的隐私和数据安全,从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的健康、高效和优质发展。
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带来的多元价值,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大数据进行有机契合,充分发挥大数据的技术优势,整合大数据资源形成合力,从而及时掌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动态,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亲和力和实效性。高职院校还要积极研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机遇、新问题及新对策,有效利用大数据新载体,主动占领网络教育新阵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准管理。
[参考文献]
[1]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M].盛杨燕,周涛,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3]王莎.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数据评价[N].光明日报,2017-
01-30.
[4]王海稳,汪佳佳.大数据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4).
[5]胡子祥,余姣.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变革及对策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2).
[6]冯甫.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变革及对策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