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玩面点,体验促成长
2019-04-17马倩
马倩
摘 要:幼儿教育重视幼儿核心素养的发展与提升,以生活教育为主要方法。“泥塑面点”活动集生活性、创造性和实践性于一体,设计和开展相关教学无疑具备开启幼儿教育的功能。本文融汇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并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对泥塑面点活动的价值进行了分析,对相关的教学设计和指导方法做出了总结整理。
关键词:幼儿;泥塑面点;生活体验;生活教育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指南》也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泥塑面点是一项动手参与程度极高的教学活动,幼儿们需要在自主操作和探究中积累各种基础的面点塑形技巧和操作工艺,在不断尝试中完成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这样的教学模式符合幼儿成长发展的特征,可以帮助幼儿养成自主探究、试验论证和逻辑整体分析的能力素养。通过参与泥塑面点活动,幼儿可以了解人们日常饮食活动中的基础流程技巧,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运用,从而学习到影响终身的知识,真正得到长足的发展与进步。那么,我们如何设计和开展“泥塑面点”活动,开启幼儿教育的大门呢?
一 幼儿“泥塑面点”活动的教学设计
陶行知先生说“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其实“好生活”就是“好教育”,其关键是要从生活点滴中发现教育的潜在性。
(一)丰富材料,塑造环境
丰富的材料和生动的环境能够赋予泥塑面点活动更高的趣味性,激发幼儿参与的热情和探究的动力。为了让泥塑面点活动更好地应用于幼儿教育之中,我们需要拓展自己的思维视野,丰富泥塑面点的材料。除了基础的各色轻粘土材料,我们还结合幼儿们的兴趣特点,创造性地投放了磨具、塑花、剪刀、自制厨具等材料,大大激发了幼儿们自主生成创意面点的热情。除了基础的原材料以外,在墙壁、走廊,以及墙上我们还专门进行了环境改造。比如在工艺栏里摆放花馍,在墙壁上粘贴泥塑面点相关的工艺或者趣味性的“汤圆小漫画”等。此外,我们还开辟了各种与泥塑面点相关的游戏区角,比如“香香包子铺”“爱心面包房”“馒头屋”等,幼儿们可以在日常游戏中开展泥塑面点相关的活动,学习探究相关的趣味知识。
(二)情境创设,重视趣味
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进一步激发幼儿们参与泥塑面点活动的热情,推动他们自主进行探究实践,我们需要在教学设计中适当为泥塑面点活动创设和塑造情境,使得活动具备更高的趣味内涵。比如,在饺子、包子、汤圆等相关的泥塑活动开始前,我们尝试改编和讲述与这些面点相关的民间传说故事,让幼儿们了解这些传统面点工艺背后的文化内涵。另外,通过日常对幼儿们的观察和了解,我们为不同泥塑面点活动设计相应的情境故事,引导幼儿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和兴趣点做出思考、交流和互动,然后引入到制作泥塑面点的过程中,推动他们自主参与游戏活动。例如我们就专门开展了趣味性的“小猪佩奇馒头”制作活动,让幼儿依据故事内容思考想象小猪佩奇的形象,进行泥塑面点制作。
(三)生活导入,主题契合
泥塑面点源于生活,我们在进行教学开发时自然也要把握各种面点本身的生活特性,运用符合幼儿们生活经验的方式去进行活动导入。传统泥塑面点通常和节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清明的青团、立春的煎饼、中秋的月饼、春节的饺子和汤圆等。鉴于食物的文化特质,我们可以利用各种与节日相关的主题活动开展泥塑活动,在活动中融入与之契合的面点类活动,让幼儿们在整体性的主题视角下进行生活性的活动参与,学习泥塑面点工艺的同时理解其背后的文化。这样,幼儿们每月一次的泥塑面点体验就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生活性活动得到很好的串联与延续,教育力度也得到了深化开发。
二 幼儿“泥塑面点”活动的教学指导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是常新的,没有一成不变的生活;教育要随着生活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是有强大生命力的。”生活是一个大舞台,我们虽然不可能在教育中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给孩子们设计每一个生活场景的剧本,但是要学会用生活来润色教育,促进教育的生活化转变。
(一)技巧化简,自主探究
传统面点在制作上大都具备一些复杂性。鉴于幼儿们本身的能力和认知特点,我们必须适当地改编简化其制作流程,趣化其操作。比如幼儿本身手指的灵巧度和力度控制远不如成人,在泥塑包子时,我们首先会以“不露馅”为目标,让孩子们运用比较厚的“面皮”进行包制,包成团之后再适当运用木梳等道具添加花纹。等到幼儿们熟练掌握基础技巧以后,再尝试引导他们学习露口打褶儿的技巧。孩子们不断在自主尝试的过程中探索泥塑面点的手法,不断积累经验。此外,除了技巧上的化简以外,对于工艺流程,我们也可以进行适当的化简。
(二)支持创想,鼓励思考
泥塑面点本身就具备较强的艺术特征。在活动中,我们需要为幼儿塑造自由宽松的活动氛围,支持和引导幼儿们大胆地进行自主想象和思考,随后引导他们运用自己已經掌握的技巧和方法进行创造性的尝试。比如说,孩子们都喜欢在馒头制作的过程中捏制各种小动物形状的馒头,欣赏自己的趣味面塑。所以,对于泥塑面点的形状,我们就可以鼓励幼儿们对包子、饼、馒头等各种面点的形状进行大胆的自创。同样,在面点的用料和形式方面,幼儿们也可以做出大胆的创新尝试。比如,有的尝试制作桂花馅儿的包子、树叶馅儿的青团;有的尝试用做披萨的形式做包子,把各种泥塑的“馅料”铺在面皮上,我们鼓励幼儿做出尝试,并且相互介绍分享了自己的作品。
(三)引导互动,交流合作
良好的交流互动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还能为游戏活动塑造融洽的氛围,推动幼儿之间相互传递思想和经验,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在泥塑面点活动中,我们需要为幼儿预留出足够的合作契机,推动幼儿们进行互动交流。比如鼓励幼儿比一比谁搓的面条最“细长”,谁做的馒头更“圆”,幼儿们相互比较和竞争,自然会更好地掌握基础技艺。在每次活动前,我们也都会结合幼儿们的能力特点,鼓励他们进行分组,一起思考和协作。活动结束后,我们开展趣味性的评价活动,让幼儿们介绍自己的作品,并且观察品尝伙伴们的作品,随后做出评价,自主选拔出优秀的作品。这样,幼儿们也就可以在评价过程中交流自己的想法和认知,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技术。
(四)亲子协力,家园共育
泥塑面点源于生活,我们策划活动时自然不能脱离家庭的助力。我们主动与家长进行沟通联系,在家长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让他们先在家庭中带领幼儿制作或者品尝相关的面点,交流一些有趣的生活知识。这样,幼儿们在活动开始后就可以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迅速融入活动。同时,我们经常邀请家长们入园和孩子一起开展泥塑面点活动。比如,我们让家长们和幼儿一起来制作泥塑面点,孩子们在享受亲子之乐的同时,得到了创作能力的提升。当然,我们也会不定期邀请一些在制作面点方面比较擅长的家长来园内,指导幼儿们开展泥塑面点活动。不仅如此,每次在泥塑面点活动之后,我们都会及时跟家长们交流沟通,建议他们在家庭中进行活动相关的饮食制作或者延续活动教学,让幼儿们能够在生活中对自己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实践尝试,对自己掌握的技巧进行完善和应用,这样孩子们才能获得更好的体验。
三 幼儿“泥塑面点”活动的开展成效
在长期的泥塑面点活动中,我园幼儿逐渐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泥塑面点经验,对于各种泥塑面点基础技巧和制作流程都建立了比较清晰的认识,他们的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同时,孩子们因为这些活动,对于饮食制作产生了良好的兴趣,他们愿意主动参与和开展饮食制作相关的游戏活动,园内的区角中也经常会见到幼儿们自主生成“趣味茶艺馆”“面包外卖员”等各种饮食制作类的游戏活动。据家长们反馈,幼儿们在家庭中也变得开始喜欢观察家长做饭的过程,愿意主动参与厨艺制作,幼儿们的生活习惯也都出现了明显的进步。作为教师,我们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指导经验方面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对于泥塑面点这种教学活动建立了更加科学的认识,在家园合作方面积累了许多成熟的经验方法。不仅如此,通常长期的教学实践,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幼儿生活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对于幼儿的生活教育和核心素养教学有了深刻的领悟,在个人业务能力方面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升!
参考文献:
[1]宋茇茇.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大班烹饪活动中的应用[J].当代学前教育,2013(8)
[2]闻静.探索幼儿趣味化、生活化的泥塑活动[J].小学科学:教师,2017(2)
[3]卫晓萍.在生活中成长——幼儿生活教育的实践与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