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估算能力的培养
2019-04-17黄飞銮
黄飞銮
摘 要:估算是指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不必进行精确的计算,只需借助原有的知识对问题提出粗略答案时所采取的计算方法。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以相关的教学内容为载体,实施有效的策略,让学生认识、了解、重视估算;还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丰富现实素材,为学生提供实践、体验、交流的机会;同时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科学选题,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关键词:估算;现实素材;培养
估算是指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不必进行精确的计算,只需借助原有的知识对问题提出粗略答案时所采取的计算方法。提高小学生的估算意识,加强小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有利于学生数感的发展,这对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也是特别有益的。本文就来浅谈一下如何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一 认识和了解估算,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在学习中,比较多的小学生认为估算是无用的,考试很少考,甚至不会考,因此不重视估算。对此,我把他们计算时出现的错误汇集起来,让他们感受一下估算的作用。例如:有一位同学在计算47×18+20×10×3.14时,计算结果是714;如果同学们养成计算前或计算后进行估算的习惯,我相信这种错误无论如何都不会犯,因为47乘以18都将近1000,更何况后面还要加,结果不可能会是714。在教学中,我也会密切联系教材,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估算的意义所在,让他们运用估算把抽象的单位概念具体化和形象化,从而形成一种反射,当再遇到类似的情景时,在头脑中会有一个具体的参照物。
二 联系现实生活实际,初步建立估算意识
要建立估算意识,我们就必须丰富我们的现实素材,密切地联系生活实际。例如,在上体育课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跳绳的过程中感受1秒钟、1分钟、10分钟的长短;跟父母去银行存款或取款、观看利率表,来感受1%、2.4%利息的估算;要判断全校的总人数,要判断天安门广场的大小,估计一下每周我们要在生活上花多少钱,等等。这些估算活动深受学生的喜欢,它们不仅可以初步建立学生的估算意识,还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如,“同学们你们每天都要上学,但你是否思考过:从学校到你家的路程大约有多少千米?你步行(或骑车、乘车)回到家大约需要多少时间?然后请你估算一下你步行(或骑车、乘车)的速度。”
三 提供实践、体验、交流的机会,发展估算能力
有时结果并不是唯一的,这就需要学生了解如何进行估算是合理的,如何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准确程度,以及如何提取主要信息。这些都必须建立在学生达到一定的认知发展水平并具备一定的知识经验这一基础上。所以,教师要善于利用生活的实践情景,让学生进行实践体验,然后进行交流,从而增强学生对主要信息的把握能力,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例如:学校进行春游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做一份春游计划书,来确定要先对哪些关于春游的因素进行估算,对春游的时间、春游的包车、春游的开支等应该如何根据生活实践进行估算;然后,在数学活动课上进行交流,确定最终的方案;春游结束后,再进行反思活动,通过讨论交流,认识到这次估算的实践活动哪方面做得好,哪方面需要更正(特别是估算方法的选择上)。
四 挖掘教材资源,科学选题,强化估算能力
如果要强化估算能力,教师不仅要密切地联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而且要科学地选题,合理地挖掘教材资源中的某些题目和题型。这样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估算的训练,加强他们估算能力的培养,而且可以让学生学会用多样的数学方法去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例如,在教学中,有这样一个题目:某汽車车轮的直径为0.8米,要通过一座2千米的桥,估计一下车轮要转多少圈才能通过桥?解决这一题目时,就不能只进行一般的估算,不能完全凭借数字进行估算,因为它有一个现实的情景:车要过桥,要考虑桥长和车长,还要完全通过。我们要把它的已知条件和情景结合起来,选择合适的调整策略(即把结果估大比较合适还是估小比较合适),然后再引导学生按照做出的结果调整决定数字的能力(即如果要估大,怎样调整数字才能使结果变大),从而得到符合实际情景的结果。
综上所述,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让学生去认识和了解估算,初步形成估算意识,然后再联系现实生活实际,使学生完全建立估算意识,并且时常为学生提供实践、体验、交流的机会,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最后再回归教材中去充分挖掘教材资源,科学选题,加强学生的估算能力。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及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科学地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优化解题策略,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喻旦辉.管理学[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
[2]张蒸高.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感[J].文理导航,2010(3).
[3]罗玉华.估算教学的建议与评价[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