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探究
2019-04-17张辉全
张辉全
摘 要:学困生在农村教学中一直存在,而其成因也是多方面的。对学困生的转化需要家长与老师之间的配合。本文结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学困生问题进行了成因分析,并就学困生的转化给出了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数学;学困生;观念;兴趣
农村数学教学中学困生作为教学对象的重要部分,必须受到重视。他们的学习欠缺积极性,基础知识掌握不好,所以学习成绩一直不好,久而久之形成了对数学的抵触,面对考试和作业存在压力和胆怯。而新课标要求教师必须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全面的发展引导。作为教师,必须给学困生更多的关爱,必须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帮助后进生找到学习的自信并取得进步。
一 农村学困生的成因
(一)学生个人方面的因素
学困生在数学学习上的表现就是没有形成学习兴趣。而数学学习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如果没有了解数学的基本含義,就会感觉数学比较复杂,而学生不能及时与老师就疑问进行沟通,就会逐渐产生抵触情绪,最终会越来越不喜欢数学。作为与生活联系较为密切的数学,如果学生不能借助清晰的数学概念在学习中灵活地举一反三,就会越来越偏离数学学习的目标,只是进行单纯的记忆性模仿,课堂教学已经不能使其主观能力得到提升。加上小学生的意志力较弱,自控力和专注力都较弱,所以比较容易自卑,最终成为学困生。
(二)教师方面的因素
学困生的成因里,也存在教师方面的因素。农村教学条件有限,导致了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不够完善。农村现有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很多教师严重老龄化,课堂上无法应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进行数学教学,教学理念落后。而小学数学作为重要的基础学科,需要从兴趣和积极性方面引导学生。老师忽略教学方法的创新,无法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压抑了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导致数学学习没有任何的乐趣。农村老师更关注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没有针对学生的个体化差异进行教学,也会使得部分学生成为学困生。
(三)家庭方面的因素
对于处在小学阶段的孩子,家庭因素的影响也是关键的。家庭教育的条件、方式都会对孩子的价值观、学习态度有影响。农村家庭多数家长文化程度不高,对于教育孩子也不够重视,所以,孩子的学习成绩也得不到重视。家长忙于生计,多在外地打工,一年到头与孩子接触的机会不多,对孩子存在过分的溺爱,使得孩子形成了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爱玩,作业拖延,应付了事。即使部分学生家长重视教育,但是多数孩子属于留守儿童,家长只是电话交待认真学习,并不能给予比较实际的学习帮助和监督,而且在教育方式上存在问题,孩子留给老一代,隔代教育普遍存在,农村老人普遍文化程度低,根本不能就隔代孩子的教育给予帮助,更缺乏沟通,教育指导更无从谈起,所以也会导致一些孩子成为学困生。
二 转化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的策略
(一)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
积极学习的前提是兴趣。所以,学困生的转化必须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以正确的学习观念来对待数学。老师可以在课堂上植入更多的互动环节,让他们能够通过计算、测量参与到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同时还可以分组进行计算比赛,借助学生爱动和爱表现的天性,让他们能够体验到数学课堂的乐趣,从而也会更好地跟上老师的讲解节奏。
(二)以好的学习方法来培养学困生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成绩提升必须有好的学习方法。而学困生学习上最大的不足就是不知道如何去更好地学习数学。所以,教师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出认真听课的方法,细心指导学生去掌握数学的基本含义。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靠记忆,好的学习方法能够改变学困生对数学枯燥无味的认识,能够吸引他们去主动地探索数学奥秘,从而也会主动地去学习,形成好的学习习惯后他们就会养成对数学问题的主动求解。
(三)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困生作为学习上存在自卑和懒惰的一部分学生,他们需要来自老师的更多关注。特别是农村的小学生,多数是留守儿童,他们的学习需要老师付出更多的关心和帮助。老师要注意课堂氛围的创设,以此给学困生更多的鼓励。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能够以提升学生学习自尊心为目的地进行表扬,让他们能够逐渐形成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四)学困生转化需要家校配合
教育的责任既在学校也在家庭。学困生的转化需要老师和家长形成良好的配合。老师将学生在校的表现及时反馈给家长,家长可以将孩子在课后时间的表现及时反馈给老师,让老师了解学生日常的一面。这样教师能够知道每个孩子的长处和不足,能够针对性地进行学困生的转化。并通过家校配合来培养学困生的数学学习习惯,让他们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都保持好的学习习惯。
三 结语
总而言之,学困生在农村小学中普遍存在,学困生不是短期内形成的,所以,对学困生的转化也需要一个过程。这就需要家长和学校紧密配合,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帮助和耐心,让他们逐渐形成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他们的数学学习。
参考文献:
[1]刘毅.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J].学周刊,2013(2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