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津市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开展途径及实效性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2019-04-17吕向风李小红邵敏敏

青年与社会 2019年3期
关键词:实效性高职院校

吕向风 李小红 邵敏敏

摘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出后,各高校创新创业活动如火如茶开展之中,但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如何寻求一条有效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途径成为亟待解决问题,对于目前所开展创业实效性影响因素也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文章给出了天津市高职院校开展途径及实效性影响的关键因素分析及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业开展途径;实效性

一、天津市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开展途径

经过近半年对天津各高等职业院校的调研,了解到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精神,创新创业教育各高职院校正如火如茶开展着,开展途径如下:(1)众创空间,与政府合作创建创新创业成果转化中心,并积极引进社会资金加速孵化成果的产业化。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专项经费支持,形成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实战”三位一体生态系统。(2)创业模拟实训室、创新创业培训室及校内创业实践平台和校外创业实训基地。(3)组织创新创业项目展并邀请兄弟院校前来交流展示。(4)创业指导中心,组织专家教师为学生开展创业项目分析及指导等,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天津市教委组织的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及学院内部组织的各项大赛。(5)加入天津市高校众创空间联盟,使资源共享。(6)以创业指导中心为主,各二级学院或社团负责实施,成立创新创业训练营。(7)开设创新创业课程,鼓励学生修创业学分学习创新创业知识,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对教师采取减免学时等政策。

二、天津市政府扶持政策

市政府向在校创业学生推出保留学籍、放宽市场准人、财税减免、无偿人驻创业孵化基地、企业家导师签带徒授业协议、无息贷款与贴息贷款“双保证”、创业教育培训补贴、放宽落户政策、鼓励网络创业等优惠政策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

三、天津市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实效性影响因素分析及建议

(一)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新创业的成功不仅需要政策的支持,而且需要有完善的課程体系,这一体系涉及心理学、教育学、经济学、法律学、管理学等领域。完善课程体系有助于学生组织管理、创业技巧等能力培养,助力学生创新创业成功。虽然天津高等职业院校采取多种途径促进创新创业成功,但目前各院校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还欠完善。

(二)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作为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主讲教师,在专业课授课过程中引入大赛的内容作为学习拓展,可有效挖掘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学生,鼓励学生参加全国的互联网十大学生创新创业、新工科、物联网、全国计算机软件设计、蓝桥杯以及电子商务部组织的三创赛等比赛,积累实践经验。良好专业知识学习底蕴及学习习惯也为学生创新创业的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是影响学生创新创业实效性的充要条件之一。

(三)创业创新教育师资队伍的完善。部分院校虽已引人慕课课程,但监督不到位,没有专职教师监督指导,受众面较小。各学院内部对创新创业教师管理欠规范,且没有有效的激励政策。因此,为了提高创新创业的实效性,高职院校应快速完善师资队伍建设,不但要聘请经验丰富的企业指导师,而且要培育校内教师,使教师快速成长为专职指导老师。学校出台政策激励调动中青年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投身到创新创业教育之中,建立阶梯式、专兼职教师并举的优秀创新指导师团队。

(四)相关政策的宣传推广力度。目前在校生创新创意教育受众面小,各二级学院应该与创新创业教育指导中心密切配合,加强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二级学院应调动辅导员与任课教师的参与度,积极投身到创新创业教育中。

(五)学情因素分析。高职院校生源主要集中在以下两类群体。(1)对接中职院校学生:这部分学生经过2年中职院校沉淀学习,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且有较明确清晰的职业导向,因此在这部分学生群体中较易开展创新创业教育。(2)全国高考统招学生,这部分学生由于未接受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但他们无知无畏,对创新创业教育接受程度比较高,但是因为没有实践经验,且目标性不强,则创新创业实效性不佳。

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思维不仅依赖于学校教育,家庭影响也至关重要,学生创业不仅需要学校、政府扶持,更需要家长在精神、经济等方面的支持,为孩子创业提供无条件支持的父母势必会加速孩子创新创业的成功。

四、结语

经过一年的调查研究发现我市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成绩显著,为了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效,在海河教育园区内部成立了公共实训中心,供园区内10所院校开展公共实训课程,每年还要承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天津市各高校纷纷加入高校众创空间联盟等,多角度全方位鼓励园区内学生相互交流学习、资源共享,促进创新创业的实效,各高校也加大创新创业教育投入力度。2018年天津首次启动了新工科——工程实践创新技术大赛,大学生把课堂中学习的知识技术,通过参赛应用到实际项目中,对于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我市各高校开展创新创业形式多样,因此实效性比较显著。

参考文献

[1]孙珊.众创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效性影响因素及提升路径盯教育与职业,2018(11):63-66.

[2]张志娟,程子煊,刘楠.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北京教育(德育),2017(03):25-27+43.

[3]田治平.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的实效性研究[J].枣庄学院学报,2016,33(06):122-126.

猜你喜欢

实效性高职院校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参政党民主监督实效性诊断及强化之道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协商实效性研究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