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课程教学融合研究
2019-04-17朱理鸿
朱理鸿
摘要:在高职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案例、教学实践、教学考核上实现与工匠精神培养的融合,有利于澄清高职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误解、提升对工匠精神的理性认识和内涵把握,并真正内化为人生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同时,要注意实现有机融合而不是简单的缝合和整合,坚持循序渐进、学用结合的原则和系统论的观点。
关键词:工匠精神培养;高职思政课程教学;融合
“工匠精神”自提出以来,就成为社会讨论的热词,特别是《中国制造2025》中提出要从制造大国变为制造强国、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尤其需要培养和弘扬工匠精神。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要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工匠精神是成长成才的必备素养,而工匠精神的培养也就成为了高职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那么,作为高职思政教育主渠道的高职思政课程教学来说,如何在课程教学之中融入工匠精神的培养?具体从哪些方式和途径来融合和开展工匠精神的培养等也就成为了高职思政教育特别是高职思政课程教学的现实问题。
一、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课程教学融合的重要性
从本质上讲,“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说到底,工匠精神也就是一种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不断创新的精神,这种精神的培养,离不开长期职业生涯的磨炼与提升,离不开现实工作岗位的要求与砥砺,也离不开高职思政教育特别是高职思政课程教学的熏陶和培养。作为高职在校学生来说,职业生涯还处于规划中的理论探索期,现实工作岗位还只是处于顶岗位实习的阶段,因此,高职的思政教育特别是高职思政课程的教学中,有机融合工匠精神培养的内容,也就对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高职思政课程教学中融合工匠精神的培养有利于澄清对工匠精神的误解,提升高职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性认识和内涵把握。在我们相当一部分人的认识中,工匠就是简单的掌握一技之长的劳动者,仅仅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增加者,工匠精神的培养只能依赖企业在企业中进行,这就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停留在庸俗化、片面化、表浅化的理解层面,因此,我们只有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出发,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角度出发,讲清楚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意义和价值,从技术理性和价值理性的高度,让高职学生真正理解和把握工匠精神的职业精神内涵,真正认识到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态度、专业精神和职业素养。
高职思政课程教学中融合工匠精神的培养有利于高职学生真正内化工匠精神,把工匠精神作为人生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高职思政课程是培养高职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阵地,因此,在高职思政课程教学中,把工匠精神的培养有机融合到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不仅能消除高职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片面理解,更能有效提升高职学生对工匠精神深层领会和实际感悟,从而激发他们对工匠精神的内心追求,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追求和人生信念,并且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践行,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促进他们的成长成才。
二、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课程教学融合的具体方式
在高职思政课程教学中,要把工匠精神培养有机融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一)在教学内容上融合工匠精神的培养
在高职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上,可以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把工匠精神培养的相关内容融入到相应的课程教学章节中去,重点讲清楚工匠和工匠精神的内涵和外延,讲清楚工匠精神的价值意义和精神内核,讲清楚工匠精神对高职学生成长成才的要求和导向,让学生正确理解和把握工匠精神,避免庸俗化和片面化的理解,增强对工匠精神的理性认识,为工匠精神的培养奠定较好知识基础。
(二)在教学案例上融合工匠精神的培养
在高职思政课程教学中,精心选取工匠精神的相应案例,有效融合工匠精神的内容,对于培养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和现实作用。一方面可以通过对工匠和工匠精神的展示、工匠故事的讲述,采用选取相应的视频观看、场景再现等方式,提升教学内容的针对性,重点突出思政课程教学对工匠精神的培养,同时达到实现优化教学设计、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对与工匠精神相关的案例进行剖析和讨论,采取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方式,引导高职学生对工匠精神进行多方位的切身感悟和深层思考,真正实现工匠精神人脑人心。
(三)在教学实践上融合工匠精神的培养
首先,教师在思政课程的教学中要以工匠精神为指导来组织和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对于教学步骤和教学程序的设计、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教学方式的组合运用等等,都以工匠精神为要求来进行精细化的实施,让学生在听课和学习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教师自身具有工匠精神,并得到相应的熏陶和感染;其次,是以工匠精神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实践教学,特别是在思政课程教学的实践环节中,采用充分利用网络环境和资源,围绕教学内容有效设置实践情境,组织学生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开展实践活动,并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感受和领悟,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思政课程的理论、观点和方法,最终达到熟练掌握、充分理解并能有效运用理论来解决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实现自我认知、情感和行为和谐发展的思政课体验式实践教学模式,更能有效地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工匠精神,更好地引导知行合一。
(四)在教学考核上融合工匠精神的培養
思政课程的考核有考试也有考查,因此,要在考试考查中强化学生的工匠精神。无论是哪种考核方式,都要整合工匠精神的培养,我们要在考试考查中强化工匠精神,特别是引导高职学生以精益求精的态度来对待考核、而不马虎了事来敷衍,这也是工匠精神培养的切入点之一。其次,在考核试题的选取中体现工匠精神的培养,试题不是简单地侧重于考核高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而更侧重于细致严密的推理论证能力和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精神的考查,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以工匠精神来对待考核、完成考核的同时培养工匠精神。
三、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课程教学融合要注意的地方
在当前高度重视工匠精神培养的社会背景下,如何有效地把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课程的教学有机地融合起来,在实现高职思政课程教学目标的过程中真正有效地培养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是高职思政课教师必须重视和思考的现实问题。同时,高职思政课程教学中融合工匠精神的培养,也是高职思政课程改革创新的方向和重点,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政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和过程中,真正实现把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有机融合。那么,在实现工匠精神与高职学生思政课程教学融合的过程,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实现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课程教学的有机融合,而不是简单的缝合和整合
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人生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等内容,都能在教学中与工匠精神的培养进行很好的融合;也可以把工匠精神的培养采用专题或项目教学的方式与高职思政课程教学相融合,通过专题讲座、专题活动的方式进行,但是,高职思政课程教学的内容比较多,也并不是每一个内容都能够与工匠精神的培养能够融合,因此,我们要精心挑选融合的切入点,做到二者的有机融合而不是为了融合而进行整合,甚至把两个不相干的内容简单地拼凑缝合到一起。这种简单粗暴的方法只是适得其反,会引起高职学生的反感,反而会降低高职思政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和实际效果。
(二)要坚持循序渐进、学用结合的原则来做好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课程教学的融合
工匠精神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在思政课程教学中培养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不能寄希望于一堂课、一个专题讲座或一次实践教学就能达到目的,只有在高职思政课程教学的全过程融入工匠精神的培养,在不断强化的基础上才能达到目标;同时,在高职思政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对工匠精神的培养要坚持学用结合,让学生把工匠精神的精髓掌握好并在实际中运用好,才能真正培养好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在高职的多门思政课程教学中,可以根据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在不同课程中设计不同的工匠精神培养专题,实现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由理论到实践的不同层面意义上的培养和教育,从而更好地让高职学生理解、掌握并内化成为自我的行为准则和价价值观。
(三)要坚持系统论的观点来做好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课程教学的融合
我们知道,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课程教学的融合是一个系统工程。作为高职思政教师,本身要身体力行,在本课程教学中践行工匠精神,为学生树立良好的表率。除了高职思政教师本身的努力之外,还需要高职学院构建良好的氛围、提供良好的保障,构建相应的机制体制等,只有多方形成合力,才能共育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对高职思政课程教学来说,虽然可以说是工匠精神培养的主渠道、主阵地,但仅有此门课程与工匠精神培养相融合,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际上,都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把工匠精神培养在与高职思政课程教学融合的基础上,实现与专业课程及所有课程的教学相融合,无论是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还是其他职业素养课程,包括高职学生的就业指导课程、创新创业课程、顶岗实习课程等都结合起来,更好地系统性实现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参考文献
[1]人民网[EB/OL].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7/0525/c143843-29299459.html.
[2]朱理鴻,网络环境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实践教学模式探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10).
[3]张坤晶,论工匠精神与高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J].职教通讯,2016(16).
[4]陈立平,工匠精神培育视域下的高职思政课改革创新[J].职业技术教育,20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