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物科学卓越人才培养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构建与效果
2019-04-17赵威张明明薛娴方强侯小改
赵威 张明明 薛娴 方强 侯小改
摘要:为了培养农科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使学生擅长发现并解决农业科学技术产业化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塑造学生独立的创新精神和创业人格,本文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专业特色体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措施及其实施效果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以满足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对高素质农业创新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生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4-0155-03
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国内大多数包含农学专业的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方法内容等方面千篇一律、僵化保守,与建设现代化大学制度要求相距甚远。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从事农事的热情与能力,也难以在农业科技的发展中有所创新,国际竞争能力差。高等农林教育是农业、农村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具有很强的行业性和发展的特殊性,农林教育的综合改革错综复杂,其重点是体制机制的完善与创新,改革的关键环节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卓越计划”是推进改革的重要途径。高校如何成为培养现代农业人才的摇篮,如何成为现代农业相关产业的技术库,如何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思想库,这是很多高校都在探讨的问题。
创新创业教育是大学四大职能之一社会服务的扩展和延伸,并承载着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推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使命。创新创业教育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现已发展到成熟阶段,成为美国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国也普遍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德国、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日本、新加坡、印度等亚洲国家,均先后出台了推进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措施。德国在1999年就提出,每年要有20%-30%的毕业生能够实现自立创业的目标。1996年,印度提出“高校自我就业教育”的概念,鼓励大学生毕业后自主创业。但是,受限于传统的知识传授型的教育理念,以及体制机制的制约,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为此,教育部先后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和《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对我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的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等做出了规范。
本研究根据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要求和理念,探讨创新创业教育与农科卓越人才培养的互动关系,意图构建农业生物科学人才培养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并分析了实施效果。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专业特色
河南科技大学生物科学专业设立于2007年,依托河南省牡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洛阳市特色资源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充分发挥生态学省级重点学科优势,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求创新、强素质”的人才培养理念,以培养面向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有较强专业实践能力的应用研究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历经10年发展,形成了牡丹高值化利用、应用生态技术、特色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三个具有明显特色的专业方向。毕业学生能够胜任基础生命科学、牡丹产业发展、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等领域的创新性理论研究和应用工作。为适应社会人才需求,强化产学研人才培养始终以牡丹等特色生物资源为切入点,科学论证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人才需求特点,不断优化产学研人才培养内涵,努力使生物科学专业办学与时代同步、与需求同步,保持发展后劲。学生有更多机会到洛阳知名牡丹科技公司进行实习实践,了解当前社会需求,开拓市场视野,为明确今后就业或考研方向奠定一个扎实的基础。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具体措施
针对新形势下对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生物科学系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改革创新,逐步摸索出了一条适合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路子,其具体措施如下:
(一)采用课程模块化设置和个性化培养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对生物科学专业人才的多方面要求,使学生不仅具备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在2008年、2012年、2014年和2017年分别对生科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和完善,力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使学生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心理素质,掌握现代生物科学基础研究方法,具备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际操作能力。在2014年版的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分为“通识教育”“学科平台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实践教学”四个教学模块。在“通识教育”模块,强调政治思想品德和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内容,在“学科平台课程”模块,强化、突出生科专业学科基础必修课程。在“专业方向课程”模块,根据学生兴趣和个人的发展需要,提供了生物科学多个研究方向的课程选择,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和教学多元化培养的需要。在“实践教学“模块,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在2017年版的培养方案中,顺应教育、教学实践的发展,将教学课程和实践教学课程划分为“通识教育课程平台”“基础教育课程平台”“专业教育课程平台”“实践教育环节平台”四个平台,将平台内的课程模块化。在“专业教育课程平台”课程中,包含“牡丹高值化利用”“特色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應用生态技术”“学术类选修”“应用选修类”等课程模块,学生可依照个人兴趣和发展方向选修特定模块课程或模块内的特定课程,大幅增加学生的选择余地。
(二)改革创新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为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生物科学专业培养模式不仅完善和强化了实践教学内容,还构建起了一个由课程实验、课程实习、专业综合实习、毕业论文和社会实践等环节组成的多阶段、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第一阶段:课程实验。生科专业绝大多数的学科平台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都开设有一定学时的实验课,以此作为理论课的验证和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对于一些重要的课程,例如植物生物学、生物化学等,还单独开设了与理论课并行的实验课,并单独进行考核,以强化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促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较强的实践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