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医学生创业心理障碍“1+4”干预体系的构建
2019-04-17王雪李芳
王雪 李芳
摘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大健康”产业的发展,为医学生搭建了创新创业的新平台。专科医学生在创业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创业心理障碍已成为影响其创业的重要问题。文章结合专科医学生的创业心理分析,探索构建“1+4”干预体系,对正确有效地消除专科医学生对创业的心理障碍,塑造其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创业;心理障碍;干预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4-0057-02
一、引言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大数据,大健康”产业的发展,为医学生搭建了创新创业新的平台,对提升国民健康水平,提高我国医学发展的创新活力都具有积极意义。然而,在专科医学生的专业教育中,由于学科以及就业方向的局限,创业教育的实施显得更为困难。专业创业优势不明显,有些有志创业的大学生存在创业心理障碍,严重影响了其创业的信念与决心。本文结合专科医学生的创业心理分析,探索构建干预体系,促进政府、医学院校、家庭等多方形成合力,对培养新型医学生有积极作用。
二、专科医学生创业心理障碍主要表现
创业作为一种自发性的主动行为,其成败受到个体的认知、情绪和能力等多种心理因素影响。创业心理障碍主要指个体具有强烈的创业意愿,但在决定创业时由于受个体的认知、动机、兴趣、人格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个体对创业活动产生的不适应,具体体现在创业意愿和创业行为的严重反差。创业心理障碍对个体的行为造成一定影响:一方面自我效能感大幅度下降,个体在创业过程中遇到挫折,造成创业失败;另一方面个体在创业前迫于心理障碍形成巨大压力,最终放弃创业。创业心理障碍在专科医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主要受情感、认知和行为三方面因素的影响。
1.情感障碍。专科医学生的求学过程中,常按照学校、家长的安排做事情,独立思考的能力较弱,习惯于听从别人的建议。在他们准备创业或进行创业实践时,大部分学生转换不了相应的心理状态,对创业存在着一定恐慌、焦虑、压抑甚至自卑的情绪。多表现为缺乏社会经验,存在依赖心理;意志不坚定,容易动摇;创业动机不明确,较易丧失激情与信心,从而降低了自我效能感,导致创业失败。
2.认知障碍。我国传统医学教育认为,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实践技术是医学生的必备技能,许多教师认为医学生应当将钻研专业知识作为学习任务之首,重视专业教育而忽视创业教育。目前,专科医学院校创业教育师资严重缺乏,如何有效的引导学生在所学专业领域创新,并利用自己的创新成果创业,使一名医学生的价值得到真正发挥,已成为急需探讨的问题。片面的创业认知使得专科医学生参加双创活动时存在较强的被动性,容易造成心理障碍。
3.行为障碍。许多大学生有强烈的创业愿望,但是真正能付诸行动的学生则相对较少。一部分学生盲目进行创业,认为创业本身能为自己带来较大的成就感,没有对行业进行深入了解,就盲目地制定创业计划,使创业策划处于空想阶段,造成创业失败,给自己增加了心理困扰。还有一部分真正具有创业想法的专科医学生,在创业初期不愿意从零做起,好高骛远,又担心创业的难题与风险,寻找各种所谓客观理由逃避创业。
三、专科医学生创业心理障碍“1+4”干预体系的构建
医学类专科院校应把消除大学生创业心理障碍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以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的教育作为双创教育的根本目标。在培养专科医学生首创精神、创业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及社交等领域,创业心理障碍无疑是只拦路虎。传统的被动型创业心理干预存在局限性[1],往往是心理咨询师对个体进行心理辅导,受众面较少。为实现让大多数存在创业心理障碍的大学生都能有效的接受心理援助,需要政府、医学类专科院校、家庭、学生本人多方联动,才能有效的消除大学生创业心理障碍。专科医学生创业心理障碍“1+4”干预体系的构建,详见图1。
1.政府鼓励支持医学生创业。对专科医学生的自主创业,国家和地方政府要提供优惠政策,手续简化、减免费税;积极开展创业技能的相关培训;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专科医学生创业实践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和健康有序的环境;加大对创业成功案例的宣传,通过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勇敢地面对创业实践。
2.医学类专科院校转变培养理念,注重创业心理教育。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颁布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016年颁布的《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2017年下发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给“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大学生的回信》,四个纲领性文件深刻影响着中国的双创教育。医学类专科院校应深刻领会文件精神,把握历史发展机遇。
一是,医学类专科院校转变培养理念,普及创业教育。在扎实专业教育的基础上,转变、更新教育理念,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积极开展创业教育,使创业教育课程有机融合到专科醫学院校课程体系中。
二是,创业教育与医学类专业特点融合。大健康背景下,国家急需一批能够与之相适应的创新型医学人才,更需要将创业教育纳入医学人才培养方案之中。专科医学院校在开展创业教育时,突出专业优势,通过分析创业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医疗卫生领域创业的实操性。
三是,创业教育与创业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医学类专科院校可以通过在创业教育课程中引入心理辅导,增强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预防将一般心理问题转化为心理障碍;当学生存在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时,心理咨询师要及时介入,对其进行心理疏导,确保有意愿创业的大学生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未来的发展道路。
四是,作为消除大学生创业心理障碍的主体,医学类专科院校应多渠道主动监控大学生的创业心理,做到有的放矢。学校可以通过引用心理量表的问卷调查、模拟创业实践活动、建立起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等方式,定期对有意愿创业的大学生群体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监控,以保障其创业心理的健康发展。
3.家庭的有力支撑。受传统思想影响,大多数家长把孩子送到医学院校学习是为了让其学到一技之长,将来可以到医疗单位就业。随着国家双创活动的开展,越来越多的家长思想发生了改变,希望孩子能够通过自身努力创造一番事业。据相关调查显示,家庭创业经历对多数参与创业的大学生影响较大。家庭成员的创业成功经验,不仅帮助大学生在最初构建创业理想时树立了良好信念,还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大学生有效地克服了认知和情感障碍,从而降低了创业过程中的风险。源于家庭的精神启蒙和物质支撑,为预防专科医学生创业心理障碍提供了有力保障。
4.增强自身意识,提升创业心理品质。医学生作为参与创业活动的主体,首先应了解就业形势,端正创业动机,树立正确的创业意识。其次,要不断丰富自身创业的相关知识,在掌握好专业课程的同时,主动学习有关创业指导等方面的课程,把握相关政策及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弥补自身商业知识不足的短板。三要不断丰富自身的创业经验,积极主动参与创新创业培训与实践,将创业的理念融入自觉行为中,提高自己的心理调节与承受能力,有利于消除创业的心理障碍。
在国家大力提倡创新创业及大健康产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医学类专科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日益重要,通过对专科医学生创业心理障碍进行正确分析与指导,构建专科医学生创业心理障碍“1+4”干预体系,在政府、院校、家庭以及自身的共同努力下,有助于消除他们的创业心理障碍,培养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消除创业顾虑,提高创新创业能力,为我国医学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黄志华.大学生创业心理障碍成因及援助策略研究[J].开封教育学报,2017,(8):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