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人工智能的和谐之道

2019-04-17尼古拉斯·范·赛布鲁格

海外文摘 2019年4期
关键词:鸿沟生产率悖论

尼古拉斯·范·赛布鲁格

| 人工智能与生产率悖论 |

人工智能让世界不断产生巨大的变化,其蓬勃发展既创造了绝佳的机会,也引发了深刻的问题,而人们忽略了最大的危险。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报告显示,人工智能有可能引发经济整体生产率的大幅提升,到21世纪30年代,全球生产总值预计达到13万亿美元,GDP增长率会以每年1.2%的速度上涨。与19世纪的蒸汽机、20世纪的量产技术、21世纪初的信息技术等通用技术相比,人工智能的冲击力持平甚至更大。

对于人工智能引发的未知问题,人们谈论最多的是把机器人引入生产后,尽管会创造新的工作岗位,但更多的就业机会将被机器人夺走。但是,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会的分析,长远来看,人工智能对雇佣的整体影响并不大。到2030年,人工智能领域投资的增多会让工作岗位增加5%。如果新的财富继续被用以提升劳动需求,雇佣需求的增长率可能会进一步达到12%。

然而,了解未来的整体情况并不意味着人类可以心满意足,我们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真切体会到人工智能带来的好处。比如生产率的提升,原因就是所谓的“生产率悖论”。

   弱人工智能ANI:为了特定用途开发出的人工智能,1997年IBM的深蓝国际象棋电脑就是其中的一例,其在特定领域的处理能力超过人类。

  强人工智能AGI:能与人类采取相同行动、理解事物、具有自律性的人工智能。不仅可以处理特定的工作,还拥有在广泛领域中的适应能力和应用能力。它现在尚不存在。

获得过诺贝尔奖项的经济学家罗伯特·索洛认为,技术的进步无法及时通过生产率的提升反映出来。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飞速普及,但是美国生产率并没有因此上涨。索洛的评价是:“到处都能看到计算机,就是在生产率统计方面看不到。”

实际上,在技术革新的初期阶段,新技术的投入和变动需要大量成本支出,而新技术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导致人们往往忽视了这一点。

近代的经济学者指出,人工智能也会伴随着“生产率悖论”现象。麻省理工大学的埃里克·布莱恩约弗森教授团队曾在2017年发表论文称:“我们生活在‘生产率悖论的时代。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的系统拥有与人类持平、甚至超越人类的能力,在多个领域发挥作用。尽管如此,过去十年生产率的提升值降低了一半,大部分美国人的实际所得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就不再增长。”

| 人工智能鸿沟 |

不仅如此,平均分配人工智能革命利益的可能性很低,未来在“信息鸿沟”的基础上,还会产生新的“人工智能鸿沟”,这一鸿沟分为三类。

第一个是企业鸿沟。到2030年为止,先进企业可以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革新,现金流量翻一番。但是没有能力或者没有意愿引入人工智能的企业将失去市场份额,现金流将降低20%以上。

第二个是能力鸿沟。随着人工智能的普及,市场对劳动者的需求会从重复作业转向与人接触或基于意识的岗位,机械性作业大多会变成自动化或交由计算机处理。麻省理工大学的研究团队推测,如今简单重复的作业和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占所有岗位的40%,到2030年这一数字可能降至30%。另一方面,高难度、需要IT技术的工作比例预计会从40%上涨至50%。这种变化将进一步引发收入的差距。市场总工资的13%可能会流向高精技术职位,相反,单纯重复作业的工种收入将保持不变或下降,总数从总工资的33%降至20%。

第三个是国家之间的鸿沟。这一点现在也很明显,以后将继续加剧。引领人工智能革命的国家(大多是发达工业国)经济利润预计将增长20%到25%,发展中经济国家的增长率大概是5%到15%。

人工智能鸿沟的发生及加剧并非不可避免。发展中国家只要积极加强数字化基础,促进人工智能的导入,就能成为赢家。企业需要针对职场需求的变化做出应对,具体方法包括为能力不足的员工授课、提供学习机会等等。

| 停滞的生产率 |

过去的技术革命提高了生产率,大幅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提升人类的生活水平。在20世纪的美国,电力的普及使得年劳动生产率提升了4%,为什么现在各发达国家却在为生产率增长而苦恼呢?

对于这个问题,有两种不同的答案。

一种是技术悲观论:“现在的科技有问题。”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1870年到1970年间,六大技术革新(电力,公共卫生,化学,制药,发动机,通信)蕴含了巨大的力量,与之相比,新时代的技术革命差距相当大。

另一种答案属于技术乐观论,这类人认为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力量可以引发真正的变革,全球的企业和消费者已经在享受新技术带来的益处,人类之所以没有切实的感受,是因为现在的经济统计尚不能反映这些利益。

GDP概念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以生产有形资产为中心,是一种评价经济状况的基准。现在无形的资产和服务于经济整体占比增大,如果GDP也能适当地评价无形资产,“生产率的增长值”理应更高。

对于生产率低迷之谜,也有人给出了更明晰的解答:“真正的人工智能革命尚未开始。”普通企业需要耗费大量时间,才能灵活运用新技术,人类社会通常需要4个半世纪才能积累一場完整的技术革新。经济学家博扬·约瓦诺维克和彼得·鲁索提出,通用技术得到普及之后,经过继续改善进一步发生革新,而正是这种革新推动了19世纪以后的经济革命。

猜你喜欢

鸿沟生产率悖论
教育人力资本与社会保障“增长陷阱”的跨越
“新”生产率悖论?工业机器人采用对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
浅析“老年数字鸿沟”的弥合路径
鸿沟为何不可逾越
跟踪导练(三)4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外资来源地与企业生产率
外资来源地与企业生产率
鸿沟为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