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职业生涯教育微信公众平台的构建
2019-04-17刘玉升杨方
刘玉升 杨方
摘 要: 高校将传统职业生涯教育与新媒体技术手段相融合,创建符合校情的就业微信公众平台,开设生涯教育、就业指导、学业指导、招聘信息等模块,推送符合本校特色和学生需求的服务信息。平台主要用于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主要目标是实现生涯教育的系统化、规范化和信息化;主要功能是提供生涯指导和就业咨询,并通过信息互动完成对大学生个性的分析和测评。
关键词: 职业生涯教育 新媒体 微信公众平台 就业指导
随着我国职业生涯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职业指导水平普遍提高,并逐步迈向专业化和专家化阶段。新媒体技术的出现和运用促进了高职院校职业生涯教育由大众化向品牌化的过渡,生涯教育品牌化对大学生职业生涯定位、职业竞争力提升等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高等教育呈现大众化、多元化、精准化的今天,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构建融合学生自我认知、环境认知、心理认知、职业指导、职业测评、互动沟通等多维度的新型生涯教育体系,是高职院校生涯教育发展的重要创新举措。
我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逐年增加,2019届毕业生更是达到834万人,“00后”逐渐成为大学校园的主力军,他们对智能设备有着更好的适应能力和依赖性,期待更精准的服务和个性化指导,这对以往的生涯教育模式提出考验。
一、什么是微信公众平台
随着人工智能、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转型升级,大学生逐渐成为新媒体时代最重要的适用人群。为高校职业指导微信平台的构建提供了先决条件。
1.新媒体
早在1967年,“新媒体”在美国被首次提及。新媒体内容宽泛,涵盖了全部数字化的媒体形式,包含全部数字化的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移动端媒体、数字电视、数字报纸杂志等。它以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为渠道,以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为终端,向指定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
2.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公众平台在2012年8月正式推出,其基于一对多的关系,具有凝聚性、高效性的特点,侧重于用户的管理功能。随着微信在2013年进行版本升级,微信公众平台做了较大幅度的调整。根据运营主体的不同分为订阅号和服务号两种:服务号主要由运营主体是企业、单位、公益机构等组织的申请;订阅号由运营主体是组织和个人的申请,个人不能申请服务号。作为自媒体的代表性工具,微信公众平台具有传播性强、覆盖范围广、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等优势,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关注微信公众号以后,用户可以收到平台推送的各类图文内容,公众号后台具有消息管理、用户管理、素材管理、图文分析、用户分析、网页分析等功能,为实现个性化服务提供可能性。
3.大学生生涯教育微信公众平台
指高校将以往的职业生涯教育与新媒体技术手段相融合,创建符合校情的就业微信公众平台,开设生涯教育、就业指导、学业指导、招聘信息等模块,推送符合本校特色和学生需求的服务信息。平台主要用于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主要目标是实现生涯教育的系统化、规范化和信息化;主要功能是提供生涯指导和就业咨询,并通过信息互动完成对大学生个性的分析和测评。
二、高职院校生涯教育微信公众平台构建的意义
微信公众平台操作便捷、实效性高、内容灵活多样、推送精准,符合青年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交流习惯和信息化理念,能有效利用大学生碎片化学习时间,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的信息传达,有利于就业教育覆盖面和接受程度提高,是新时代背景下生涯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1.职业生涯教育便捷化
相较于以往的传播媒介呈现出显而易见的优势,平台可以及时、快速的推送信息。大学生群体普遍使用手机微信,对公众平台也有一定的了解,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自主查阅、学习平台推送的消息,解决以往模式下信息闭塞等问题,有利于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效率提高。
2.职业生涯教育精准化
精准推送、个性化需求是未来职业生涯教育的主流,是高职院校生涯教育发展的方向。高校创建的微信平台关注人群定位精确、内容贴合校情、方式灵活多样。用户一般以本校的在校生和应届、往届毕业生为主;内容可以对用户分类管理精准化推送;形式可以针对本校学生专业特点和企业招聘需求灵活选择,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生涯教育的认同感和接受度,有利于推进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精准化服务落实与深入。通过平台可引导学生利用霍兰德职业倾向力测试、MBTI职业性格测试、职业价值观测试、职业适应能力测试等方面进行个性测评和工作匹配度的评估,配合完成全方位精准化的自我认知。
3.职业生涯教育信息化
目前大学生职业发展需求趋势逐渐从被动转向主动,平台管理者可以通过后台对用户分类管理,通过对话窗口、高级功能等与用户互动交流。同时,平台可以嵌入诸如岗位查询、成绩查询、档案查询等第三方小程序。通过即时互动,大学生更方便快捷地反映自身问题和困扰,实现供需双方信息的对称交流。
4.职业生涯教育具体化
学校构建的微信公众平台作为官方渠道发布的信息更具备真实性和实效性。除了企业招聘、企业文化、校企合作动态、企业人才培养等模块外,管理者可以从知识掌握、意识转变和行动落实三个方面落实职业指导。例如将就业法律常识采取案例分析、动漫画展示、视频课堂等形式,把原本严肃的法律内容以贴近生活的形式传递给学生,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
三、如何构建新媒体视角下大学生职业指导微信公众平台
1.加强学校顶层设计与管理
(1)将微信公众平台作为高校职业生涯教育品牌建设的新阵地。充分发挥就业工作“一把手责任制”作用,设立专门的组织、管理、運营机构,从顶层把握公众平台的导向性和政治性,推动从上而下的运营模式。
(2)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各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种类繁多,各平台内容涉及高校的学生管理、社团管理、教务管理、学习生活等众多方面,学校顶层管理者应分清主次、统筹把握,充分调动学生群体和各职能部门的积极性,通过集中宣传和点对点引导增加关注人数,在确保各微信公众平台有条不紊的前提下有侧重点地运营,发挥公众平台的合力作用。
2.加强平台团队建设和能力提升
(1)平台的运营离不开优秀的编辑团队,高校应大力加强新媒体硬件和软件的投入力度,指定专人负责,确保平台的运行和维护。一方面,加大培训力度,确保内容创作的高水准,积极组织操作能力、编撰能力的培训,及时掌握平台操作技能和关注最新功能,提升职业指导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责任心,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在平台风格和内容上深入研究创新,在版面设计、内容设计、板块设置和分类管理等方面体现本校特色,综合运用平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传播语言,增加信息表现力和吸引力,运用本土化和更加接地气的语言,从学生的独特视角去解读学习、生活、职业定位和生涯发展,提高推送内容的二次传播和收藏数量。
(2)建立完善的考核管理机制,平台的运转一般包括内容撰写、版面编辑、图片采集、审核发布等环节,要建立包含原创数量、发布数量、浏览数量、转发数量、收藏数量、内容分类、互动次数等为一体的考核反馈制度;定期进行用户问卷调查,及时了解用户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发布时间、内容量、版面设计等内容,关注用户的活跃度。
3.职业生涯教育微信平台的运营策略
(1)注重标题的吸引力。据数据显示,一般情况下用户关注标题的时间大约在0.2秒,标题的吸引力决定了用户阅读意向,因此,立题要新颖、突出重点且具有吸引力,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点:中心思想突出、设置疑问调动阅读者好奇心、抓住内容亮点等。另外,情怀是吸引大学生注意力的要点内容之一,引发大学生对校园、对同学、对自身的思考,充分激发其主人翁意识。
(2)充分利用职业生涯教育资源。职业生涯教育涉及大学生生涯规划、学业规划、职业定位、求职技巧、求职信息等多个领域,要充分利用教育部、教育厅、各级就业指导部门和职业培训部门的教育资源,充分学习同类高校和社会团体优秀公众号优势,结合本校学生特点形成内容全面、重点突出、权威性与亲民性相结合的公众平台。
(3)品牌栏目构建。独有的创新品牌栏目是吸引学生的关键部分,不仅要在栏目设定、栏目内容、栏目编排突出个性化,还要在特色化精品栏目方面有所突破。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推出“专家谈就业”、“求职说”、“就业秘籍”、“学长谈就业”等重点栏目,既体现职业指导专业性又贴近生活。推送内容要精炼概括,形成独有的风格特点,例如:可将就业政策材料做成系列推送,案例与文字相结合,增强用户的阅读体验舒适度。
4.注重职业生涯教育微信平台的引导性
(1)充分调研用户需求。平台在推送信息前要充分调研用户需求,抓住用户特点选取有利于提升职业能力、丰富就业知识、开拓就业市场、引导就业观念、加强自我认知和环境认知的内容,采取用户乐于接受、便于分享转发的推送形式。
(2)提高平台内容专业性。建立职业生涯教育理论知识与专家数据库,研究创新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新理论、新模式。融合职业指导专家、企业人事、优秀毕业生等指导资源,重点突出发生在本校的优秀事迹、典型案例等内容,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唤起学生对职业生涯和就业指导的关注。
(3)确保信息发布时效性。制订合理的推送计划,针对不同时间节点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求职面试技巧、招聘信息推送等不同内容,及时宣传国家最新的就业政策和公布就业形势的变化,适時进行求职意向分析和就业能力提升教育。
5.提升生涯教育微信平台的互动能力
大学生对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越来越关注,迫切需要符合自身特点的职业指导和心态引导。提升互动能力主要从三个方面:
(1)了解大学生需要怎样的互动话题,需要怎样的互动形式,定期开展问卷调查、随机咨询等方式了解学生需求,确保话题的吸引力,从而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2)提供更加灵活便捷的渠道,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互动机会,开设专门和用户互动的栏目,成立职业生涯教育互动导师团,及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回应和解答;
(3)增强与用户之间的黏度,通过多种途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新生入学教育时就要嵌入公众平台宣传,定期开展投票、抽奖、有奖问答等趣味活动,增加文章的推送次数和提高推送质量,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和不同成长阶段的需求开展团建、拓展等职业能力提升活动,增强学生的信任感和依赖感。
新时代背景下职业生涯教育需要多面开花,新媒体的本质就是“连接”,职业生涯教育的关键手段就是“交流”。充分利用生涯教育微信公众平台开放、平等、便捷、专业等优势,实现职业生涯教育线上线下的完美结合,对高职院校职业生涯教育的落实具有重要推进作用。高校的教育改革不仅要在内容上变化更要在形式上创新,只有符合时代特点,顺应时代要求才会被学生更好地接受和理解,才能实现职业生涯教育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卫中,乌力吉,白晓荣,等.基于新媒体背景下的高校就业工作研究——以微信为例[J].创新教育,2015(4).
[2]徐昊翔.基于新媒体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模式创新探析——以打造就业微信公众平台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6):85-87.
[3]鲍中义,熊龙.微信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创新思考[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05).
[4]邢献昆.新媒体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影响及促进作用[J].新媒体研究,2016(0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苏州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工作课题”(项目编号:SGZXA201806)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