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戏曲艺术传播的机遇与挑战

2019-04-17蔡宣庚

北方文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戏曲艺术机遇与挑战互联网

蔡宣庚

摘要:戏曲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既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也承载着历史、反映了社会,更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向往,是我国的国粹。而互联网的产生与发展,使得戏曲艺术的传播变得迅捷,让戏曲的以跨越地域与种族,在世界范围内流行,这对戏曲艺术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互联网背景之下,戏曲艺术必然要与互联网结合,才能够再次迎来繁荣发展的春天。本文通过探索互联网发展特点结合戏曲艺术,分析在互联网背景下戏曲艺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互联网;戏曲艺术;机遇与挑战

一、戏曲艺术发展在互联网背景下遭遇的挑战

不可否认,作为传统色彩浓厚的戏曲艺术,当今正处于颇为艰难的时期。一方面戏曲艺术日益受到来自其他艺术形式的激烈竞争,人们依托网络为基础的新媒体建立的具有虚拟现实特性的赛伯空间(Cyberspace)几乎实现了对于人类各种既有艺术形式的模仿、变形、扩展,形成了包括网络文学、网络美术、网络音乐、网络戏剧、网络影视在内的多种新型艺术分支。其中不少形式获得大众好评,致使戏曲艺术发展受到冲击。

另一方面戏曲艺术自身也显露出许多不能适应广大受众,尤其是青年受众审美需求的弱点。随着人们生活节赛的加快,加之科技进步所带来的各种各样的新媒体,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更多追求视觉冲击、创新性较强的娱乐性节目,过分讲究经济效益,使得艺术市场趋于市场化、边缘化、这加大了艺术发展的困境。尤其是在年轻人群体中,戏曲艺术越来越不被年轻群体所欢迎,比起戏曲艺术,起更喜欢感官刺激强烈的综艺、舞蹈等。

二、戏曲艺术在互联网发展下的机遇

如今一个新兴的以电脑为载体,以网络为媒介,从事戏曲创作、传播、欣赏的群体正悄然崛起。像京剧、昆曲、川剧、越剧、秦腔、豫剧、评剧、河北梆子、苏州滑稽戏等,都已相继在各地建起了大量不同风格、各具魅力的戏曲网站,网民们在其中上传下载戏曲节目,分享传播戏曲信息,互动交流戏曲心得,他们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网络文化环境下为我国的戏曲发展开辟了一方崭新的别样天地。

互联网首度实现了让演员与观众进行互动交流,使观众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参与者。每一位观众都可以在网络上随时交流演出信息,可以发表自己对于剧本、表演、音乐、舞美等的观点与看法,其他网友看到这些信息、观点之后还可以通过留言、评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在观众与观众、观众与演员、演员与演员之间形成即时互动。通过电子商务技术,戏曲的创作者、扮演者、经营管理者可以通过网络运营平台,发布演出信息,出售门票,组织活动,发行作品。通过数字影音技术,戏曲作品的生产、存储、复制、传播效率空前提高,甚至可以随时随地欣赏。超文本、超媒体、非线性编辑以及虚拟现实技术的出现,使不同地区、不同族群的人们可以同时参与戏曲的作。网络使戏曲艺术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体大众的艺术。

包括习总书记在论及经济社会全面转型时,多次在不同场合反复提出“腾笼换鸟”和“凤凰涅槃”两种思路;这样的思路同样适用于文化领域的全面深化改革。对于戏曲艺术这只“凤凰”的保护、传承、发展而言,网络无疑为我们提供了“浴火重生”的重大机遇。

三、融合互联网发展的戏曲艺术发展具体办法

(一)建立健全戏曲网站

互联网可以看做一个不断扩大的、便利的信息资源库。西区行业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这个特点,加速戏曲在互联网中的传播,推进大众对互联网的认识。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戏曲网络对戏曲进行宣传建设,以增加大众对戏曲的认知,并且在网站的建设中要融入戏曲的有关的演员、资料、故事背景等知识,还可以通过添加一些剧照、图片、彩排片段等提升大众的了解,并且将这些珍贵资料在网络中备份。

纵观我国戏曲在互联网中传播与发展的这十几年,早有一些有单位已经开始了网站建设,检索我国上千个戏曲网站、论坛、节目等,我们不难发现戏曲在大众中的传播速度是不断加快并深化的。但是我国的戏曲网站分布不均衡,以京剧、越剧、昆曲、评剧等为主,而以地方色彩突出的戏曲网站、论坛等占比很小,诸如秦腔、川腔、庐剧等。在未来的戏曲网站建设中,应当以政府文化部门为主导,各单位将自身特色融入到相关板块,以建立一个完善、充分、多样化的戏曲网站,对戏曲网站进行统一管理,并将具有鲜明特色的地方戏曲纳入,以保留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以大数据为基础建立数据库分析戏曲发展趋势

互联网科技为我们带来了大数据时代,仅仅面对一个简单的搜索词条,我们就可能接收到上百万的信息,更何况是在专业的角度的层面呢。充分的利用大数据能压缩人们的生产时间,带来更高的生产效率。早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就有成功的例子。美国统计学家赫尔曼·霍尔瑞斯为了统计189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其发明了一台电动器来读取卡片上的洞数,该设备让美国用一年时间就完成了原本耗时8年的人口普查活动,由此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数据处理的新纪元。

在现阶段,充分的分析大数据的意义不止在于提高工作效率,其在社会多方面都存在重要意义。将大数据思维纳入戏曲数据库建立中,可以汇聚更多数据,帮助戏曲爱好者更快的找到其喜欢、需要的信息。同时,还可以为从事戏曲工作的人员,诸如编剧、演员等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分析打仗需求,精准提供戏曲艺术展现,提升戏曲艺术在观众层面的好感。

同时,相关数据库的而建立也可以为从事戏曲研究、学习的人提供更多、更丰富的徐诶资料。戏曲数据库可以向相关研究人员提供更具有深度、更具科学性的统计数据,以帮助他们对戏曲艺术的发展演变作出更准确的判断。

在科技的發展下,我国已经开始兴建并运用大数据思维进行艺术资源库,以及相关的用户推广、传播平台。但是我国已建的数据库等往往以“单打独斗”的方式展现,单位自行开发、设计的平台技术、资金都不完备,左云效率不高,甚至部分单位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做出“面子工程”,使得相关平台流于形式。对于我国戏曲艺术库的建立,必然要结合云计算、云会计等先进技术,这需要各个单位联合起来,以提高相关的运行水平使得戏曲艺术更快更好发展。

(三)利用互联网提高对戏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不可否认,现今很多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都面临着“人亡艺亡”的尴尬处境,其中地方戏曲面临的窘境尤为严重。这种情况之所以会出现,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年轻人不愿意学习和传承地方戏曲。之所以会这样,除了觉得学戏辛苦、收入微薄外,很大程度上是许多人对于传统戏曲缓慢、固定、缺乏交流手段的演出形式缺乏热情。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很多问题可以依托互联网发展进行解决,戏曲艺术也可以通过互联网的传播改变“人亡艺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困境。

网络对地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其非常强大的传播功能以及其亲民性上。首先,我国网民数量多,遍布广,同时我国与世界的发展也在不断加强。信息交流速度较快,代表性传承人可以通过视频方式,将自己的技艺上传到专业平台,在全国乃至全球寻找喜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青年,并推荐给他们感兴趣的技艺,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师资、生源信息不对称,以及传授成本高的问题。

同时,在互联网经济的催生下,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专家已经形成了一个共识,即必须依靠网络的参与。现在网络上不但有数量可观的出售非物质文化遗产商品的电商,而且还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教学、培训的平台,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的虚拟展示场馆。

四、結语

网络的发展加快了戏曲等艺术的传播,也推动了戏曲艺术的发展,在我国戏曲艺术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时间里,我们对已经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但互联网与戏曲发展的问题仍然存在,对此,我们要通过全面开发利用并扩大戏曲作者、表演者的影响力,以更科学的技术综合分析观众喜好,加强与观众的联系,以实现“网络”戏曲。

参考文献:

[1]王晓宁.虚拟现实技术对戏曲艺术创新传播的影响[J].戏曲艺术,2018,39 (03):136-140+115.

[2]谭铁志.戏曲艺术传承、传播与科技创新中的“移步不换形”[A]..科学艺术 传承创新—科学与艺术融合之路[C].北京数字科普协会,2017:5.

[3]孙昭.互联网时代戏曲艺术传播的机遇与挑战[J].美育学刊,2016,7 (03):95-102.

[4]穆远潇,熊晓薇.新媒介环境下中国戏曲艺术的传承与传播[J].采写编,2016 (01):195-196.

猜你喜欢

戏曲艺术机遇与挑战互联网
大数据给财会行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