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2019-04-17张克银
张克银
[摘 要] 小学数学作为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小组合作学习引入课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本文分析了小组合作学习现状,并对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提出建议,希望对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有所帮助。
[关键词] 小组合作;教学方式;小学数学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相关知识,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小组合作学习融入日常的教学中。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参与方面表现得不够均衡
学习小组中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因其自身对问题的理解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突出,在学习小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平时的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表现得也比较活跃。而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因其学习能力相对较弱,导致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只能担当配角,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这种现象的出现,严重影响了学生整体成绩的提升。
(二)学生之间进行合作不够主动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但在学习小组中往往只是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主动性比较高,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会出现消极情绪,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正常开展。
(三)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缺乏科学的把握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科学把握小组学习的时间,确保小组合作学习不会影响到正常的教学进度。
二、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方式的建议
(一)合理设置问题,提升学生讨论热情
设置合理的问题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能促使学生思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设置相关问题时,应结合当前教学内容,并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这样设计出的问题学生才有兴趣,进而认真思考。例如,教师在讲解“比大小”时,充分了解教学要求以及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小组讨论的问题设置为“让小组内的同学之间比较年龄的大小”,然后引导学生掌握用“>”“<”的具体含义,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二)注重对教室的布局,营造有利的环境
为了使小组合作学习达到更好的效果,教师应按照小组排列来进行教室布局,使学生的交流更加方便,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例如,教师在讲解“认识立体图形”时,应指导学生按小组将课桌摆成三角形或长方形等形状,这样方便了小组同学之间交流的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更加直观的了解。
(三)完善小组合作机制,做好讨论成果
良好的小组合作机制,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更好的效果。一般情况下,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想要通过小组讨论解决所有问题是不现实的,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将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总结,再由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例如,在对“认识米、用米量”进行讲解时,教师让学生先行讨论,在学生对长度单位换算产生疑问时,将讨论过程中关于长度单位换算相关的问题进行总结,再引导学生找出答案。
(四)合理安排小组讨论时间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保证教学进度不受影响,应合理安排小组讨论时间。为了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教师让学生提前进行预习,通过课余时间搜集相关资料,然后再进行课堂讨论,教师应对讨论时间进行有效的把握。例如,在讲解“认识角”时,教师提前告诉学生应预习的内容,使学生有时间准备相关资料,然后在课堂上利用10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讨论并展示其准备的图形资料,最后再由教师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小组合作学习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应注重对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应用。
参考文献:
[1]蔡淑玲.新课程背景下小學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与对策[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6(5).
[2]范玉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展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5(10).
本文系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提高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的研究成果,编号GS[2017]GHB0002。
(责任编辑:吕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