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堂教学三法
2019-04-17王友
王友
随着我国科技的迅猛发展,学校对小学科学教学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们学好科学,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科技人才。
小学科学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它的教学方法灵活多变。小学科学教师应把握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寻找出合适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使学生爱上科学,学好科学。笔者今天提出三条教学方法,与大家分享。
一、多媒體教学,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学校采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辅助教学,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以其独特的声音和视频的形式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教学内容。小学生年龄尚小,对很多新鲜事物都充满强烈的好奇,而多媒体教学技术能很好地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比如笔者在讲授《日食和月食》这节课时,就用到了多媒体教学技术。在进行视频动态展示前,笔者首先在投影幕上介绍了日月食的出现时间,“日食在农历初一前后出现,分为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月食在农历十五前后出现,分为月全食、月偏食。”在进行介绍时,学生们边看着投影幕上的文字介绍边聚精会神地倾听着音响里朗读者淳厚而富有神秘色彩的声音。然后笔者继续介绍日月食的形成原因,“月亮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时,三个球体出现在一条线上,月亮挡住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人们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或者说完全看不到太阳,于是出现日食现象。而当地球运动到太阳和月亮之间时,三个球体同样会出现在一条线上,地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月亮上的光,出现月食现象。”紧接着,笔者给学生们放映了视频,视频中的三个球体在虚无缥缈的璀璨星河里缓慢移动,太阳为黄色,地球为蓝色,月亮为白色,它们相互缠绕,不停移动。排成一条直线时,太阳上下两端会放射出两条橘黄色的光线,与地球或月亮的上下两端交织在一起。视频将日月食生动地展示给学生们,他们就像在看动画片一样尽情欣赏着。看完之后,学生们透彻掌握了日月食的形成,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创设情境,增加学生实践机会
教师促进科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实践出真知”,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只有多动手实践,学生才能真正学好小学科学。通过实践,学生不仅能够融入教师开展的教学活动当中,还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多多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
比如笔者在教授《物质的变化》这一单元知识点时就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笔者在课堂上给学生们准备了两个实验所需的实验器具,分别有“培养皿、胶头滴管、玻璃片、镊子、碘酒、面粉、小苏打、白水、白醋或食用醋”等。首先是第一个实验,笔者对学生们说:“请同学们按照老师提供的实验用品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两项实验。”这时有的学生用镊子夹持少量淀粉放在玻璃片上,再往淀粉上用滴管滴一滴碘酒,静候其变化。还有的学生往培养皿中倒入少量的小苏打,再用滴管向里面滴入几滴白醋,让白醋的液面完全浸泡于小苏打粉末之上,等待实验结果。这时有的学生回答说:“淀粉变成蓝色的了。”有的学生说:“小苏打粉末出现了很多气泡,而且培养皿的外壁变得很凉。”笔者问道:“为什么淀粉会变成蓝色?为什么小苏打会出现气泡并且使培养皿变凉呢?学生回答:“面粉中含有淀粉,淀粉遇到碘酒会变成蓝色。”还有的学生回答:“小苏打遇到白醋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还有制冷的效果。”通过这种动手实践,学生们巩固了所学知识。课堂上学生们的学习氛围十分浓厚,笔者也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互帮互学
在教授小学科学这门课程时,笔者可以让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实施教学。小组合作教学是指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把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让学生自己对课堂知识进行讨论与探索,以起到发散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激发其探索意识的作用,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探索知识的过程远比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要重要,这就是所谓的“食鱼不如渔鱼”。
比如笔者在讲到《环境和我们》这一单元的知识点时,让学生们自由结合成立了若干学习小组。在学生们分好小组后,笔者让小组内的同学讨论和思考“人类生活中的垃圾会产生什么污染?污染的方式有哪些?我国城市需要解决的环境问题有哪些?垃圾的处理方法包括什么?不同的垃圾处理方法都有哪些优缺点?我们在生活中应如何减少垃圾?有哪些垃圾可以回收利用?又有哪些垃圾对我们的生活有危害?……笔者布置了一系列问题后,学生们开始自由谈论,并将讨论出的不同结果记录下来。在学生自己进行讨论的过程中,他们从其他同学的观点中学到了更多的知识,拓宽了自己的思考方向。在小组谈论课上,学生们的学习氛围浓烈,每个人都受益匪浅,教学效果也达到了最优化。
总之,小学科学是一门非常有趣和实用的学科,教师应寻找正确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使学生们爱上科学,为以后中学阶段的理化学习打好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合肥市西园新村小学南校教育集团嘉和苑校区 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