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2019-04-17罗进军

文教资料 2019年4期
关键词:教学探究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罗进军

摘    要: 阅读教学一直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难点,语文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初中语文教学水平及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能力的提升关系密切。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师都应该重视语文阅读教学,打破传统方法的禁锢,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增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果。作者针对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部分进行探究,并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提出语文阅读教学的建议。

关键词: 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教学探究

引言

各个阶段,语文学习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初中阶段语文教学的基础工作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力,促进初中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主要地位,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经过大量教学实践证明,阅读教学有助于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提升,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初中语文教师应该重视阅读教学的应用,提高学生的阅读体验能力。本文重点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总结相关提升方法。

一、语文阅读教学意义分析

(一)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主题内容。在初中语文阶段,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目标的确定是整个教学实践有效开展的核心环节。语文阅读教学实质是对话,具体表现为文本对话、编者对话、学生对话、内心对话等,阅读教学确定正确、合理的教学目标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环节对话的贯穿效果。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课前对语文文本有足够的了解,熟知材料编者的意图、学生的实际能力等,根据以上因素综合制定全面的教育目标及教学目的,辅助教学活动高效展开。

(二)语文阅读教学的必要性

语文阅读能力是一种沟通与交流的方式,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主要为文字处理能力及信息接受能力。人们通过阅读可以最快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快速阅读大段文字,提取对自己有用的关键文字。所以,在实际生活及工作中,阅读能力都是不可或缺的。为了让初中学生掌握语文阅读能力,面对未来学习及生活,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新课改后,語文阅读教学方式逐渐被人们关注,受到众多教育者的推崇,认为阅读教学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但是现阶段语文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阻碍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1]。

二、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路

初中学生处在青春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性格活泼好动,但在学习中不能长时间地聚集精力,因此,语文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赋予语文课堂新的魅力,使其充满趣味性。另外,初中学生的想象力极为丰富,不应该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禁锢,使其没有施展的空间,抑制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想象力,这符合新课改的教育目标。以新课改为教学背景的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教师注重以学生为核心,在课堂上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学中的主导权应该交给学生,绝不是教师一人引导课堂教学。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营造趣味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发展,坚持以学生为教学核心,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语文教学效果。

三、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提问的意义分析

课堂提问是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教师在课堂实践中需要针对不同课堂问题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的有效性[2]。

第一,教师在阅读课堂中需要有明确问题的意识。在新课标要求下,语文教学课堂应该重视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多向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或创新能力等。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自我表达,提供足够机会及平台让学生表达想法。

第二,教师需要对语文阅读材料足够熟悉,对教学目标十分明确,将其贯穿于整个课堂。课堂问题的设置需要参考教学活动目标,不同学生对同一篇阅读材料的读后感不尽相同,教师应该多提问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第三,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思维能力有较深的了解,在课堂提问互动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不同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及思考问题的方向设置课堂问题,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对于发散性问题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除此之外,课堂问题的设计还需要具备包容性,将问题贯穿课堂所有环节,营造轻松愉悦的问答教学环境。课后需要接受学生的反馈意见,对课堂教学中的不足进行弥补,带给学生实践乐趣,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进而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效果。最后,教师需要掌握启发教育方法,提出问题后,给学生充分时间思考,保证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问题思考中,以鼓励的态度支持学生发表意见,不以标准答案束缚学生的思维[3]。

四、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一)有效的预习

预习是开始一段新内容教学前的重要环节,能够有效让学生掌握知识点,提升语文教学效率。但是,部分学生忽视预习过程,认为预习较为空泛,难以有实质性的内容,教师检查布置的预习任务时也较为困难。如果学生没有经过预习就直接开始新知识点教学,就难以在短时间内完全消化,对重难点一知半解。有效的预习是高效教学的前提条件,教师应该促使学生养成积极预习的习惯。布置学生在阅读后写下读后感,促进学生养成预习习惯。

例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前,教师可以布置与文章相关的思考问题,请学生解答。比如“你更喜欢济南冬天的哪一部分内容,阐述理由等”。较为开放的思考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保证学生有效预习,促使学生逐渐强化语言文字处理与表达能力。

(二)创设教学情境

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可以有效引起学生的兴趣,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帮助老师尽快完成教学任务。针对语文阅读中一些不易理解的片段,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将学生带入阅读环境中,以便理解文章的内容,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学习《土地的誓言》这篇课文时,学生因为人生经历不够丰富,无法体会作者深沉的感情。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处于作者的时代,面对国家沦丧、自己的压抑及对故乡的深深眷恋,感受到故土被他国强占,对故乡的眷恋之情,抒发强烈的爱国思想。教师根据文章的重难点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作者表达的主旨,高效阅读文章[4]。

(三)合作竞争

通过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对阅读教学方式的创新十分有利。但是,现阶段语文教学中缺少合作学习氛围,学生之间极少有沟通交流学习的情况。与同学之间构建友好关系也是学习的一种,彼此容易产生共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在不能及时询问教师的情况下,可以与同学一起沟通解决。

以教学诗词为例,诗词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学生缺乏一定的字词积累能力,不能完全理解。针对这种状况,教师可以以划分小组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方式阐述对古诗词的理解,例如教学《论语》时,让学生先组内相互讨论,进行朗读与角色扮演。“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选择两名学生朗读,强化学生对古诗词的记忆能力。另外,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具体内容,灵活应用教学方式,指导小组之间进行合作竞争。

结语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做好课外拓展环节,在教学课内阅读之外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将课外知识带入课内教学中,实现课内与课外的有效结合,帮助学生提升掌握课外知识的有效性。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勇于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升语文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李世伟.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中学教学参考,2012(28):20.

[2]徐文丽.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14).

[3]叶雪华.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学苑教育,2018(6):43.

[4]徐立.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中华少年,2017(12):75-76.

猜你喜欢

教学探究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中职英语口语互动教学探究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