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农业技术在生猪养殖中应用的综合效益分析
2019-04-17潘建文福清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福建福清350300
潘建文 福清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 福建福清 350300
目前,生猪养殖已由散户逐渐过渡到规模化养殖,而且规模越来越大,给猪场的饲养管理、疫病防控和环境控制带来了诸多问题[1]。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等“新四化”战略部署,预示着综合应用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系统工程技术等先进技术将成为促进我国养猪业发展的主导方向。数字农业技术是将工业可控生产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思想引入农业,把信息技术作为农业生产力的重要要素[2],美国、英国、荷兰、日本等发达国家己通过建立标准化的养殖场,将现代化信息技术用于生猪的采食、行为、环境等相关信息的收集,借助科学的技术手段对这些信息与动物生长的关系进行精准分析[3-5],突破传统养猪业的技术壁垒,真正实现养猪业经济、社会、环保的多赢效益。现就传统养猪方式与现代化养猪方式以案例形式进行比较,分析数字农业技术在养猪业中应用的综合效益。
1 案例基本情况介绍
福清某生猪养殖公司创建于1998年,现有养殖基地8个,其中传统养殖场2个,现代化养殖场6个。为便于效益分析,选取养殖规模相近、自繁自养的不同养殖模式的两个养殖基地进行比较。
基地一:传统型生猪养殖基地,建设于2011年,现存栏母猪950头;猪舍为传统猪舍,配套相关环保设施等。
基地二:现代化生猪养殖基地,建设于2014年,现存栏母猪1 250头。全部猪舍采用欧洲顶尖养殖设备企业Big Dutchman(大荷兰人)最新的猪舍设计及养殖理念,全部猪舍采用“干清粪+漏缝板”粪污处理方式,配套有精准上料系统、自动饮水系统、自动称量系统、自动化温控系统、自动化通风系统、自动化监测报警系统。
2 综合效益的比较分析
2.1 生产管理的比较分析 在生产管理方面中,基地一在饲养、配种、疫病监测环节只能依靠传统经验进行人工判断,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劳动强度大,劳动效率低下问题比较突出。
基地二利用自动化温控系统、自动化通风系统、自动化环境监测系统、怀孕母猪自动化采食系统、生猪养殖追溯系统、生猪养殖智能化平台等,由智能化设备替代人工,可以完整自动收集、分析包括饲养管理、转栏管理、保育管理、种猪管理、病死猪管理、检验检疫管理、用药管理、环境信息控制管理等在内的有效数据,通过报表分析与数据积累,为有效生产计划的制定、生产工作流程的优化提供依据。实现了数据价值变现,人均饲养头数从545头提高到970头,人工效率提高了77.9%;料肉比从3.20降低到2.58,大大增加了生猪养殖的经济效益。相关生产管理数据见表1。
表1 不同基地的管理数据
表2 不同基地的生产数据
2.2 生产数据的比较分析 现代化养殖模式的基地二与传统型养殖模式的基地一相比,各个阶段的生产数据均有明显提升,母猪配种分娩率由87.6%提高至95.0%;年产胎次从2.14提高到2.29,比增7%;窝均总产仔数由11.1头增加至11.8头,比增6.3%;头均断乳重从5.5 kg提高到6.5 kg,比增18.2%;断乳仔猪成活率从88.2%提高到92.4%,保育猪成活率从93.5%提高到97.0%,育肥猪成活率从96.8%提高到98.9%,110 kg左右育肥猪销售日龄从202 d降低到187 d。见表2。
2.3 生态环保效益的比较分析 案例中两个基地均配备了整套的环保处理设施,均符合环境保护相关要求,在粪污处理工艺流程上基本类似,在外部粪污处理效果方面,两个基地都可以较好实现猪场粪污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但在猪舍内部环境处理效果方面,基地一的猪舍环境缺乏有效、及时的监测和控制手段,缺乏对生猪养殖环境感知、传输、控制和应用的相应标准。而基地二通过建设新型数字化猪舍,引进监控系统、自动化监测报警系统、粪污节能处理系统,各种智能终端传感器能实时采集猪舍内外各类环境指标(包括猪舍内外温度、湿度、风速、光照度、氧含量、二氧化碳含量、氨等有害气体)并可视化呈现,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能够自动报警并且按照预先设置的智能曲线自动调节,必要时还可由人工通过监控中心或者手机、WEB访问来控制一系列智能终端设备(降温、加湿、抽风、地暖等),从而实现对现代化猪舍的信息检测和环境的精确调控,进而减少猪只发病率,提高生猪的整体健康度。
此外,通过精准科学的数字化控制手段进行生猪生产和管理,可以有效避免用水、用药和饲喂等行为的过度化和滥用,从而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起到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另外,基地二采取了全封闭式的猪舍结构,与基地一的开放式猪舍相比,可以有效降低猪场恶臭和噪声污染,保护气体环境,有效减弱生猪噪声污染。
2.4 生猪全产业链打造的比较分析 基地一为传统生猪养殖基地,管理标准化程度低,具有较小可复制性,并且在全产业链打造方面具有较弱链接性,无法形成成套体系,只能依靠传统方式对接上下游企业节点,在成本、利润、食品安全等各方面仍存在很多漏洞和不足。
基地二通过智能化设备的利用,实现了前端通过“营养需求模型”和“成本核算模型”结合自动生成饲料合理配比,驱动饲料生产智能化;后端通过“市场需求信息”和“产能信息”结合,打通从养殖到屠宰加工到销售的全产业链条,实现对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内对猪肉的不同需求进行合理调配,避免猪价波动对养殖利润的影响,实现生猪养殖的工业4.0,增加生猪养殖的综合效益。
3 小 结
总之,数字农业技术在生猪养殖中的利用,实现了生猪生产管理设计和决策的智能化、科学化和数字化,大大降低了生猪养殖的综合生产成本,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