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热带地区海绵体建设的方向
——以三亚市为例
2019-04-17邓秋菊陈园园王昆强
邓秋菊 陈园园 王昆强
(三亚理工职业学院, 海南 三亚 572000)
0 前言
随着城市发展的日益加快,原有的城市排水体系也就是天然的海绵体受到了破坏。据数据统计,全国 60%的城市不同程度上受到暴雨袭击的内涝影响。以近些年各地年降雨量的数据分析,年降雨量都出现了超过1500毫米的情况,而内涝的现象正是集中降雨,城市排涝系统无法缓解所导致。不论是内地城市还是沿海城市,内涝都影响着城市生活质量,并且带来经济损失。比较近五年来,长沙、深圳和三亚的年降雨量情况,如下图1。
图1 不同气候城市的降雨量比较图
三亚市和深圳市都属于沿海城市,降雨量相对而言,深圳市要高于三亚市。深圳地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而三亚地处热带季风气候。两者之间的降雨集中点不同,但降雨特点相似,多台风暴雨,且降雨强度大,存在着暴雨积涝灾害和道路排水问题。
针对多年来城市内涝问题,三亚市在 “双修”“双城”政策导向的驱使下,完成了一系列的海绵体建设,主要方向包括:应对集中降雨、台风极端气候的排涝系统,应对热带气候的海绵设施植物选型,应对生态改善的热带地区河道景观。此三大海绵体的建设作用体现为渗、滞、蓄、净、排五方面,如下表1所示。
表1 三亚市生态海绵体建设的作用分析表
根据上述海绵体建设的作用体现,笔者在下文中,重点分析三大措施的具体实施方法与其在热带地区所体现的因地制宜。
1 应对集中降雨、台风等极端气候的排涝系统
三亚地处低纬度,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地表水资源多,年平均降雨深度 604毫米,多台风暴雨,降雨强度大,存在着暴雨积涝灾害和道路排水问题,传统的“以排为主”,依靠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市政管网设计标准来实现雨水管理的思路和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城市的需求了。
三亚市与内陆其他城市一样,有着城市建设存在的排涝通病,连续遭暴雨袭击,自然出现街道成河,交通受阻的影响,且偶尔出现的大雨会导致相关水库达到险情的状态。如此现象与其他城市类似,都是以往的城市建设缺乏前瞻性,且缺乏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但由于沿海热带海洋季风气候的影响,三亚市又与其他城市有根本的区别,8-10月份的台风天气带来的强降雨在海绵建设之前经常导致城市内涝。内涝导致城市交通受阻,生活质量变差,更有甚者,会出现人员伤亡。三亚市在2010年9月到10月之间由于台风天气,经常因为大暴雨的袭击而多次出现内涝,严重影响了城市的生活水平。为改善大暴雨袭击对城市生活的影响,政府通过对易涝点位置的成因分析,提出了具体的整治方案。如下表 2内涝解决措施一览表。
表2 三亚市内涝解决措施一览表
以上内涝整治方案,共性在于都采用了排水边沟的改扩建,但值得一提的是充分结合了海绵城市建设的思想,如金鸡岭水厂由于地势低洼有山地雨水的影响,则采用了可渗透铺装和生物滞留设施的建设,并且以绿色生态的思想为主,实施了西河两侧滨水生态绿道工程。既满足了排水降涝的功能,又实现了改善市民生活,提高城市的绿化美观。
2 应对热带气候的海绵设施植物选型
排涝系统以排水为主,而海绵设施植物则以涵养水源为主,并且能实现生态美观,对于热带气候的三亚地区,开展湿地建设是重点。如三亚市东岸湿地公园的建设。其植物选型更加体现了当地特色,且实现了生物多样性。植物选型充分考虑季节性、生态性、空间合理性等。不仅仅是体现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而且
为市民生活带来美的享受。以三亚市东岸湿地公园的植物种植为例,从设计原则和种植方式两块分析应对热带气候的海绵设施的重要性。
2.1 三亚东岸湿地公园植被种植方案分析
植被设计原则是从空间上和美学观赏方面进行考虑。第一,空间利用上需要有连续性,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结合植被更好的涵养水资源,且起到净化水的作用;第二,生态美学上的理念要应用到湿地公园的建设中,公园的价值则体现为可观赏性,为市民提供更好的休憩场所,且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等;第三,需要因地制宜,采用合适的植被以适应当地土壤,不与环境相冲突,且体现三亚特色;第四,种类可偏向于生产性,能带来观赏价值的同时增加其他效益。
如东岸湿地公园采用的分层种植,包括四个区域的种植:大背景的凤凰木种植,形成了湿地公园与其他区域的分界线;湿地种植区的多样性植被;台地种植区和内湖种植区。分区域进行植被设计和种植,相互点缀和呼应实现了景观的协调和地方特色。具体的植被种植方案如下表3。
表3 各区域的植被种植特点
2.2 案例的借鉴作用
建设湿地公园一方面对人居环境及城市功能起到了很好的改善作用,另一方面又促进了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相互融合,进而为普通民众休闲游玩、科普教育、进行文化娱乐活动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东岸湿地公园项目工程坚持“生态优先”“双修”“海绵城市”等先进城市建设理念,统筹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通过多种创新性举措将公园打造成一个多功能、生态复合型公园,为其他热带城市建设“海绵城市”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3 应对生态改善的热带地区河道景观
河道景观设计与湿地公园建设有异曲同工之处。都能在城市环境的改善方面起一定的作用,而且在生态协调和排水能力上也起到补充的作用。三亚市东西两河从中心城区穿过,是连通山海的重要生态廊道,河的水质直接影响整个生态系统。为修复两河四岸的景观,政府主要从四个方面着手,污水处理:封堵排污口221个,引流、截流到污水管网中,在没有污水管网的区域,建设临时污水处理站20座;红树林生态系统修复:沿河道两侧补植红树林植物27万株,恢复新增红树林面积345亩;沿河绿道连通:沿河建设生态绿道105公里,串联公园绿地,有效解决了沿河慢行系统不通的问题;滨河公园建设:叫停相关房地产项目,建设红树林生态公园,建设市民果园,为市民游客提供休闲游憩的场所。
排污口的封堵,以污水处理站转移污水有效降低了河流的污染程度,改善了河道两岸的居住环境,提高了空气质量和环境美观。沿河建设种植的,红树林,改善了河堤因强降雨导致的溃堤,同时为滨河公园的建设创造了可能性。三亚市近几年对两河两岸公园建设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其根本在于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的居住环境,在改善房屋居住条件的同时,不放弃综合考虑当代人对于绿色生态空间的需求。景观改善提升能实现城市风貌,增强市民居住的舒适性,同样是可持续发展对于自然与城市和谐发展的要求。
4 总结
热带地区的海绵体建设重点在于对河流水涵以及湿地林木的合理规划利用。促进城市的居住环境朝向可观赏可游憩的价值发展。热带地区的季风气候所形成的的集中降雨和台风是导致内涝的重要原因,城市海绵建设需要加大力度,并且有针对性地完成具体的改造方案,尤其是需要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长期规划进行合理地海绵建设。湿地公园建设也是当前海绵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应对热带气候的海绵设施植物选型则是湿地公园建设的重中之重,需要结合当地特色从涵养雨水,巩固河堤以及与自然景观相融合等方面进行考量。河道景观改造提升能实现城市风貌,增强市民居住的舒适性,同样是可持续发展对于自然与城市和谐发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