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视域下的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浅析
2019-04-16衣媛媛
衣媛媛
摘 要:跨文化交际中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初进入到外域文化中,饮食文化对交际的影响是很大的。本文将分别从中西方的饮食结构、饮食习俗、饮食特征三个角度,研究探讨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希望能为跨文化的交际带来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饮食文化;差异
[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6--01
跨文化交际即是指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际。[1]随着全球化的多方位深度发展,如今世界各地的联系也愈来愈密切,我们可以一日之内飞越好几个国家,也能在家门口就吃上洋快餐。跨文化的交际不仅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上,还渗透到了我們生活里的各个角落。本文要探讨的中西方饮食文化正是跨文化交际中最常见的,也是在交际之初最容易产生交际障碍的一部分。为了明确研究主体,本文中出现的饮食文化专指狭义上的文化内容,比如我们常提到的饮食思想、风俗、习惯等等。当今的大部分地区、国家,饮食已经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于温饱,更多的 是寻求味觉上的享受,这种转变也在跨文化交际中得到体现。
一、经济形态主导下的中西方饮食结构差异
(一)中西方膳食结构的不同
在中国的农业经济影响下,我国自古代起就有谷物、果实、肉食、蔬菜四大传统食物。这四大类传统食物中粮食占据了主要地位。但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中国人的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蔬菜、水果、肉类的比重日渐增加,但南米北面的主食结构还是保留着。
西方人喜好肉食,肉类食物在整个膳食结构中占有很大比例。主食大多为面包制品。除了正餐外,西方人还习惯于喝午茶,并与之相配了各种甜点。
此外中国的膳食结构内部还存在着地域特色,清代便有鲁、川、苏、粵四大菜系之说,后又出现了川菜、闽菜、苏菜、浙菜、鲁菜、粤菜、湘徽菜的八大菜系之说。
(二)中西方饮食观念的不同
中国的传统美食讲求“色香味俱佳”,但在家庭饮食中味道是最重要,人们在对一道菜有极佳评价时往往会说“有一种家的味道”,可见中国在饮食上是以味道为主的,饮食的营养价值反倒次之。中国饮食有南北差异,如南甜北咸。[2]中国北方天气寒冷,人们普遍口重,菜品以咸味为主;南方苏杭一带气候温和,人们普遍喜甜,菜品以甜为主。
西方的饮食观念中,食物的营养价值是首要的,烹饪以保留食物的原味为主要目标。人们对食物的要求以补充体力为主,不太注重味道,这一点就与中国的烹饪标准有很大的不同。此外食物的营养搭配也很重要。
二、社会心理影响下的中西方饮食习俗差异
(一)以祈福团圆为主的中国饮食习俗
受中国传统的农耕经济影响,自古以来人们的生活就以农业生产为主,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日常饮食较为单一,只有在节庆时才能得到改善,因此中国人很重视节日里的饮食,甚至不同的节日还有不同的代表性食物。例如:除夕夜吃饺子,与“交子”谐音,表达了新年初始之际人们的心理诉求;正月十五闹元宵、吃元宵;端午节吃粽子纪念屈原,弘扬爱国热情;中秋节吃月饼,寄相思、望团圆。中华文化发展至今很多习俗已渐流失,但食物作为节日的特定象征依旧保存着,当我们提起一个节日时往往首先想到的就是它的代表食物。在大多数中国人心里,节日时无论身在何处,只要吃上特定的食物,就好像回家了一般,这个节日也才算得圆满。
(二)以宗教信仰为主的西方饮食习俗
西方各个国家受宗教影响,节日的设立大多与宗教人物、事件有关,节日食物也就带有浓厚的宗教气息。例如,复活节的时候大家喜欢画彩蛋,就源自于教徒们对耶稣的信仰,也是为了纪念耶稣的复活。此外也寄托着对新生命诞生的期盼。部分西方国家和地区,在复活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准备烤羊肉,这种节日里的饮食习俗源自于《圣经》。
三、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中西方饮食特征差异
(一)重视整体的中国饮食特征
中国烹饪讲求“五味调和”,既是指每一个菜品都要用多种调料和原材料进行制作。这一点可以从菜名上得到很好的展现,例如:西红柿炒蛋、菠萝咕咾肉、玉米排骨汤等,可见较为传统且常见的中国菜大都有两种以上的原材料配以多种调味料。“烹调”二字更带有调和之意,将多种食物调为一体,展现“和”的好味道。但这种整体性也是分主次的,菜名中靠前的往往是配菜,在整个菜品中所占比例较少。中国饮食的整体性特征还表现在聚餐这种用餐形式上,大家围绕一桌,共同享用菜品。
(二)突显个性的西方饮食特征
西方文化重视个性,尊重自我,强调独立人格,这些都在饮食中得到了体现。大多数的西式菜品中各种原料独立呈现味道,只在摆盘中搭配呈现。我们在西式餐厅经常见到的牛排,便是主菜和配菜分开熬制,在摆盘时才一起呈现。这种突显个性的特征还表现在点餐和用餐上。中西方饮食上的最大不同就是西方人在外出集体用餐时,虽然共用一张餐桌,但点餐时却是按照个人喜好,自己点自己的,用餐时也实行的是分餐制。
四、结语
饮食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占有重要地位,是非言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3]探究中西方饮食文化上的差异,能够增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也能减少初接触外域文化时的抵触心理,能够帮助减少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认知上的沟通障碍,从而更好地进行交流。
参考文献:
[1]胡文仲.中英( 英语国家) 文化习俗比较[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2]王旭.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中西方饮食文化对比研究[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5(04):57-59.
[3]陈歆.跨文化交际中的饮食文化差异[J].职业圈,2007(16):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