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金对话理论视域下的《阿恩》解读
2019-04-16王艺馨
王艺馨
摘 要:《阿恩》1903年比昂斯滕·比昂松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文中以阿恩为主人公,用大量景物描写与心理独白详细叙述了阿恩的成长经历与心路历程。文学理论家巴赫金认为生活的本质是对话,提出对话理论,通过对《阿恩》中大型对话、微型对话和对话的未完成性完成对小说的分析与解读。
关键词:比昂松;阿恩;巴赫金;对话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8--01
一、比昂松与《阿恩》
比昂斯滕·比昂松挪威戏剧家、诗人、小说家。190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比昂松的作品,大多写的是挪威北部优美的景物和朴素的乡邻,这就让他的作品带有深深的乡土气息和淡雅的乡间风格。1903年,比昂斯滕·比昂松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由此比昂松正式加入了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家行列。《阿恩》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阿恩》中的主人公阿恩,是一个热爱艺术的年轻裁缝尼尔斯在一次舞会后和一个他不爱的姑娘玛吉特“激情”后的产物。玛吉特独自带着阿恩过了六年艰苦的日子。后来尼尔斯被打残,他娶了玛吉特,可他并不爱她,他以酒麻醉自己,爆打妻子成了他宣泄不满的方式。后来尼尔斯死了。母亲担心阿恩离开自己,她知道阿恩有着远方的梦想,可是她不愿让儿子远离自己。现实让他无法离开家乡,他困惑和迷茫,……阿恩继承了父亲的音乐天赋,他的心常在歌曲中飘走,想去寻找生活美好的一面。可是现实的境遇,又不得不让他妥协。
二、巴赫金对话理论
前苏联 著名文学理论家巴赫金认为,人类的生活的本质其实是对话:人类必须建立在不断交流的基础上,方才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情感,进行逻辑的考量。换句话说,“单一的声音,什么也结束不了,什么也解决不了。两个声音才是生命的最低条件,生存的最低条件。”[1]这种绝对的对话关系,涵盖于人类的一切语言当中,人类的日常生活当中,人类的所有关系当中。
巴赫金在分析作品时曾指出:“小说内部和外部的各部分成分之间的一切关系,对他来说都带有对话性质;整部小说他是当作一个‘大型对话 来建构的。……对话还向内深入,渗进小说的每种语言中,它变成双声语,渗进每个人物的手势中,每一个面部表情的变化中,使人物变得出语激动,若断若续。这已经就是决定陀思妥耶夫斯基语言风格特色的‘微型对话了。”[2]从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巴赫金认为对话类型分为两种:“大型对话”与“微型对话”。
“大型对话”主要是指一种对话之间的结构关系。这种关系是在小说的結构上有所体现,与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人与人面对面的对话是截然不同的。具体来说,“大型对话”不仅体现在作者与主人公之间的关系中,也体现在剧中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当中。“微型对话”就更常见一些。在“大型对话”基础上拓展开来的“微型对话”主要体现在小说人物之间与小说人物自身的独白当中。
《阿恩》是一部著名的世界儿童文学的作品,大量的对话关系是它的一大文体上的特点。《阿恩》是以第三人称写成的, 由松树、杉树与橡树之间的对话开启大幕,阿恩与外部世界的矛盾为线索,同时穿插着大量阿恩与自我的对话独白。可以这样说,《阿恩》是一部大量渗透着“对话性”的小说。
1,大型对话
“大型对话”主要指的是结构上的对话关系。而对于《阿恩》这部小说来说,主人公阿恩与外部世界的矛盾的二元对立构成了其最主要的结构。阿恩继承了父亲的音乐天赋,可是现实的境遇,又不得不让他将音乐梦想搁浅。在家里他找不到慰藉,他只能让书承载他的梦的世界。书为他的思想插上了翅膀,载他飞向了远方。他创作歌曲,排遣心中的痛苦,这个有艺术才华的男孩子懂事,善良,因为考虑到母亲一生的悲苦,他不想让她再伤心,也没有勇气去抗争命运的摆布,他只能克制自己对远方梦想的追求,留在了家乡,把梦想留给了那片美丽的田园。
2,微型对话
“微型对话”与结构上的“大型对话”不同,它主要指的是内容层面。我们把“大型对话”比作外壳,“微型对话”是整体的内核。没有外壳支撑不起内核,没有内核外壳也毫无意义,即“微型对话”包含小说中人物的实际对话与个人独白。在这部作品中,对话生动地刻画出了一个鲜活的阿恩,当他参加完聚会后,他一个人在谷仓剖析了自己,此处采用了大量的独白:一切都是因为——怯懦。因为怯懦不敢反抗父亲;因为怯懦伤害了母亲;因为怯懦不敢追求梦想;因为怯懦不敢向喜欢的女孩表白。诸如此类独白文中大量体现。
3,对话的未完成性
巴赫金对话理论中还有一个重要概念,即“未完成性”。巴赫金认为对话实际上永远不会结束。《阿恩》中作者比昂松并没有出现,但他为主人公设计了一个意识并未曾完结的状态,这状态暗示读者故事并未结束在此。小说结束于“二十年前谁又能预知这一切呢?他说。”巴赫金认为文学在其本质意义上是一项设问活动,这一结局刚好实践了这个观点,小说结尾留有悬念,仿佛对话尚未完成,二十年前发生的事情引出了今天的结局,而今天的故事仿佛又暗藏着二十年前的点滴,小说给读者无限想象,这是小说未完成性的杰出体现。
三、结语
巴赫金的对话理论,无论是“大型对话”“微型对话”还是“未完成性”都给了我们解读小说的良好理论支撑,《阿恩》这部充满对话性的小说,在巴赫金对话理论的解读下,也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了小说更深层的意蕴。
注释:
[1]巴赫金:《诗学与访谈》,白春仁、顾亚铃等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8 年版, 第 340 页.
[2]巴赫金:《诗学与访谈》,第 56 页.
参考文献:
[1]巴赫金:《诗学与访谈》,白春仁、顾亚铃等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8 年版.
[2]钱中文:《复调小说及其理论问题—— 巴赫金的叙述理论之一》,《文学理论研究》, 1983 年第 4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