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英语教学中传统节日文化教学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
2019-04-16张学萍
张学萍
摘 要: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华文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传承与传播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作用。中职英语教学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承载起传承和传播传统节日文化使命?本文探讨了相关现状,并从教师和学生两大方面提出有关对策。
关键词:中职英语;传统节日文化;传承
为了弘扬传统文化,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其指导思想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汲取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中华文化中的传统节日文化是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它的传承与传播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和作用。
具体到中职英语教学方面,如何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状又是如何?针对此课题,本研究小组开展了相关调查研究工作。
一、教学现状及分析
中职英语传统节日文化教学现状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类型。
1.多数学生能够用汉语讲述重要节日的主要庆祝内容及意义,但无法用英语进行恰当表达
调查显示,中職学生中的多数对我们相关传统节日的名称、日期、庆祝内容、庆祝形式及其意义有着大致的了解,并能够用汉语讲述。但是,一旦涉及到要求英文表达时,他们便非常尴尬,抓耳挠腮,能够想到使用的不外乎Spring Festival,Dragon Boat Festival等这些最为常见的词汇,而要用完整的句子表达思想则几乎是难上加难。可以看出,由于大部分中职学生的英语基础比较薄弱,造成他们用英语表达思想的困难。
2.部分学生能够用不太流畅的英语表达一些节日内容
对于英语基础较好的部分中职学生,他们可以用较为简单的句型对节日进行相关陈述。比如,对于春节的描述中,他们可以表达出:During Spring Festival,Chinese people usually get together and visit their relatives.如果让他们表达难度稍微加深的句子,如:In China,Spring Festival falls on the first day of the first month of Chinese lunar calendar.学生们则难以顺利、流畅地说出。
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由于长期以来我国英语教学偏重于对目的语文化的介绍,忽略了对母语文化英文表达方式的学习。我们的传统节日文化中,有许多涉及中国文化特有的词汇,而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缺乏足够的、相应的英语词汇和知识与之对应,导致许多学生能够用英语陈述西方某些节日,却在如何使用英语描述中国传统节日等方面的文化时出现“母语文化失语症”。学生对自己的节日文化无法用英文流畅表达,这样的尴尬境地说明我们的英语教学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不合理性。二是中职学生自身的学习基础偏弱。进入中职学校进行学习的学生,他们多数存在着一定的学习困难。其学习能力或多或少还需要进一步的给予关注和提升。无论是在其学习方法还是在学习习惯方面,我们的教师都需要进行认真的研究,给予他们适切的指导和帮助。
3.少数学生甚至不能够用汉语顺利讲述与节日有关的内容
此次调查表明,我校中职学生中还存在少数学生甚至不能够顺利使用我们的母语来介绍相关节日文化,英语自不必提。造成这样令人遗憾的现状,原因大致如下:我们食品科技学校地处上海市金山区,属于远郊农村地区,一些农村家庭条件较差,父母受教育程度较低,他们对于子女的教育从小就缺乏关心和重视,致使一些孩子从小就未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能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母语的学习从来都不是一件轻而易举就能学好的事情,它同样需要付出努力,才能达到一定的水平。而用英语介绍我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则是在掌握一定母语文化的基础上才能够做到的。
此次调查还显示,少数教师对我们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掌握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进一步加强母语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在我们中职学校显得尤为突出,它不仅有助于学生汉语语言能力的提升,同时对学习涉及汉语文化的英语课程无疑也将起到有力的助推作用。
二、相关对策研究
针对以上中职英语教学中,学生对于传统文化了解和掌握程度的现状研究和分析,本课题研究小组经过认真的思考、探索和实践,摸索出以下解决方案。
(一)进一步加强教师关于传统文化的学习与教学工作
1.增强教师传统文化意识,促进文化底蕴的建设
教师自身文化底蕴的厚薄对学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不管是汉语教师还是英语教师,如果教师自身对传统文化尚不能有很好的了解,何谈去让学生能够去掌握我们的传统文化。学者李涤非指出,“以往的文化原则往往倾向于目标语文化,不利于文化教学的开展和学生综合文化素质的培养。因此,文化原则应该拓展,体现为包括母语文化在内的各种文化教学材料。”对于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杨叔子认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先进技术,一打就垮;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优秀传统,没有人文精神,不打自垮。”
因此,首先从教师开始加强对我们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研究,特别是节日文化的学习。教师拥有较为丰厚的文化底蕴,给学生以足够的熏陶和影响,让学生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爱上我们的文化。
2.运用丰富的节日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兴趣
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他们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学习缺少兴趣,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尤其是英语课堂)吸引住学生,便成为需要攻克的一大难题。如果按照一般课堂的讲授法进行,我们的学生非常容易走神,从而导致教学效果打折。在教学实践中,针对节日文化这样一个特有的主题,教师除了进行适当的讲授外,得辅以其它教学手段。比如,讲解中穿插配图。图片可以抓住学生的眼球,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教师所讲的英语内容。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搜索相关的节日活动视频。目前,央视及地方电视台都在投入大量精力拍摄各地民俗,有关节日庆典、地方风土人情的短片介绍都可以成为教学的有利资源。同时,编写出适合中职生英语学情的相关节日教学内容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二)在学生中开展多种节日活动,赋予文化鲜活生命
1.注重传统节日的仪式感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恰当的形式能够为其所服务的内容增添许多色彩,在许多情况下,形式是其内容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中国传统节日是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它的形式丰富多样,其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从这些传承至今的世俗民风节日里,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的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
注重传统节日的仪式,可以将人带入到节日的情境中来,从而更深的体会其中的意义。如在孔子诞辰日举行隆重的拜孔典礼,能够让后人在参与这样隆重的仪式中体会和领悟圣贤思想,感受儒家优秀的传统文化,从而对自身的言行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親身参与节日活动,体验节日文化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节日文化不是空洞的、抽象的,而是鲜活的存在,它保存在传承至今的世俗民风节日里。每逢节日来临之际,让我们的学生亲身参与相关节日活动,置身于节日文化氛围,真切感受节日的庆祝形式、庆祝内容,以及其所要传达的信息。
例如,在端午节来临之际,我们组织学生一起包粽子、讲故事、看龙舟大赛等活动,来缅怀我们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在重阳节来临时,组织学生到敬老院为老人或自家爷爷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表示对长辈的关心和爱戴,让新一代继承和发扬我国文化中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
3.英语表演竞赛,展示节日文化
英语学习如果只是一味学习外来文化,而不能讲述母语文化,显然有失偏颇。学生应该学会用英语讲述我们传统节日大致的来龙去脉以及文化内涵,深化对自身传统节日文化的理解并对外交流,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
举办以“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为主题的英语演讲表演比赛活动。活动形式采用抽签方式,三至四人组成一个小组对其中一个文化节日展开演讲竞赛活动,给学生两周左右的时间进行充分的准备。小组成员首先思考:节日里举办哪些传统活动来庆祝,包括节日的时间、由来、庆祝节日的主要目的和意义、代表性的食物、穿着、南北地域的差异等等,这些能够体现节日特征的重要元素,并撰写草稿交由教师审阅。审阅、反馈、修改之后,各个小组就可以准备演讲PPT、表演服饰等。竞赛鼓励学生以表演的形式展示节日文化,同时必须结合英语这门语言向大家展示传统节日的多姿多彩。如,着节日特有的服装、品尝节日特有的食物、制作节日特有的活动如元宵节猜灯谜等。同时,辅以恰当的图片和视频展示,增强表演竞赛的观赏性。最后,表彰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并对全体学生的努力给予鼓励和肯定。
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活动,营造浓郁的节日氛围,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理解。与此同时,在教师的引领之下,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英语学习兴趣也随之增强。
当今,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文化、经济交流合作,我们中职学生将来有机会与这些国家的人民进行接触和交流,而成功的跨文化交流离不开英语这一重要工具。让中职学生学习、了解、传承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尤其是在与外国友人交往中,能够顺利有效对外传播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真正实现文化的双向交流。
参考文献
[1]李涤非.中国文化、中国英语与文化教学[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82-86.
[2]杨叔子.现代大学与人文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19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