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因材施教教学的策略探索
2019-04-16章怡
章怡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素质观念深入人心。素质观念要求教师应当以人为本,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而因材施教是以人为本教育观念的基础。本文阐述了因材施教教学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进行教学的实践方法,并且根据实际例子探究因材施教教学方法的应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因材施教;教学策略;差异性
中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这句话正好可以反映出学生的特点。学生由于成长环境不同,会造成性格、学习能力、自制能力等的千差万别。教师若采用统一且单一的教学方法,不利于能力高的学生突破自我,更不利于能力较差的学生建立学习信心。小学语文是学生阅读与写作的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应当注意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建立语文学习的信心,提升学生的整体水平。
一、学生的阶段性差异
(一)低年級儿童的特点
低年级儿童刚进入有组织的学习阶段,他们性格活泼、生性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方式处于初级阶段。他们掌握的概念大部分是具体的、直接的。针对于低年级儿童的特点,教师应当更多地采取游戏和互动的方式进行授课,利用视觉、嗅觉、触觉等的直观刺激,引导学生学习语文。
例如《影子》这一篇短诗,意在让学生了解影子与人“形影不离”的关系。虽然这篇短诗的语言活泼生动,但是单纯的依靠朗读和背诵无法让低年级学生理解诗中的含义。所以,教师可以带领同学,选择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共同到操场上做“踩影子”的游戏,这样学生才会兴趣十足,而且通过实际的感受,学生对于文章的印象也会更加深刻,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二)中年级儿童的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前期学习的积累,中年级儿童学习的注意力和自制力已经有所提高。在这一时期,随着学生生理和心理素质的发展,学习能力也逐渐提高。与此同时,在感知能力、注意力和记忆力的综合影响下,中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也出现了过渡性的转变。首先,学生的记忆方法由原本的死记硬背,即机械性记忆向意义性记忆转变;其次,学生的思维由原来的表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在这一过渡阶段,学生更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
(三)高年级儿童的特点
高年级的儿童,其注意力、记忆力和逻辑思维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他们已具有事物本质和事物内在联系的初步感知。同时,通过学习和练习,已初步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所以,教师在为高年级学生授课时,要注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观念和意见。
《大瀑布的葬礼》是以保护环境为主旨的文章。其语言和描绘手法以议论为主,与初中年级的文章有较大的区别。教师在教授这篇文章的时候,针对于高年级学生思维的特点,应当先将学生分成小组,在正式授课之前,先让学生收集有关此文章的资料,并且提前熟悉课文,意在帮助学生拓宽知识,也可以提高学生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第二,在授课时,让学生分组讨论几个问题,例如:文章题目中“葬礼”的含义、瀑布原来是怎样的、为什么瀑布会逐渐消失、从文章中得到什么启示、从实际生活出发,探讨如何保护环境等问题。通过小组讨论的过程,学生们都可以各抒己见,让学生独立思考。
二、学生的兴趣差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学习中,兴趣可以说是最大的驱动力,而学生的兴趣又大有不同,表现在各个方面。例如有些同学讨厌枯燥乏味的文字,却喜欢有趣的图片和画面,针对于这些学生,教师可以采用课本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另外,有些学生不喜欢安静地坐在椅子上,在学习时也常常注意力不集中,针对于这些学生,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游戏,带动其学习兴趣,在游戏中学习知识。
以《夸父追日》这一课文为例。《夸父追日》是一则流传千百年的神话故事,其中具有深刻的内涵,而这则课文的教学难点就是让学生们理解其含义,并能激励自己学习夸父的精神。针对学生的兴趣不同这一特点,教师只依靠课本讲课,难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可以选择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带领学生观看《夸父追日》的动画,并且在观看过后,请同学们分段朗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升学生的感性思维。能够帮助学生从表象揭示内涵,深刻理解文章。
三、学生的能力差异
学生在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他们对于同一篇课文的接受程度有所不同。为了使学生都达到标准水平,教师在授课时,可以把文章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分成多个层次,提出不同的问题,并且提问相关的同学,在评价学生时,也要根据这一差异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认可学生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鼓励学生。这样既可以照顾到所有程度的学生,也可以提高差生水平。
四、结束语
阶段性差异是小学生的主要差异,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源泉,能力是学生培养的主要目的。教师能够考虑到学生的差异,并且根据学生的不同状况因材施教,是小学语文教育的关键。“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因材施教这一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的语文水平都能达到标准,为语文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黄芳.小学语文教学的因材施教策略探寻[J].教育界,2018,(13):71-72.
[2]桂志英.小学语文教学中因材施教的意义及策略[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15):294-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