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2019-04-16庄先树
庄先树
摘要:生物是系统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教育学生从进化论的角度看问题。生物是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的,但是生物是初中学生新接触的一门学科,同学们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可能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接受有一些困难,這就需要初中生物教师去寻找合适有效的教学方案,案例教学法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方案的改革和优化。因此,生物教师应该积极使用该教学方法,继续探索和提高该方案的优越性,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让初中学生在生物学上有良好的起步。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初中生物;教学实践
生物是理论性很强的一个学科,这就避免不了这个学科在课堂上的枯燥性,而且大多数同学在上初中以后才开始接触和学习,没有学习生物的经验和惯用方法。因此,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接受生物、爱上生物,提高生物课堂的时效性,增强学生的生物成绩和解决生物问题实践能力。本人在这里总结了几条案例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课堂中的运用方案,以供初中生物教学者参考,希望对初中生物教学实践有所帮助和启发。
1 课前教师精心备课,打造合理课堂材料
一节课实践时间是否安排合理、教学内容是否紧凑会直接影响课堂效率和学生的注意力。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时效性和课堂教学质量,老师一定要在课前精心备课,合理安排课堂使用案例的材料。为了更好地安排课堂时间,教学案例最好不要超过二十分钟,要在案例之后及时转移到课本知识上,如果案例安排时间过长,可能会导致学生注意力跑偏等问题,这就体现出了课前备课的重要性。而且案例一定要符合课堂教学内容,使用案例要注意贴合课本,能让案例起到有效引导学生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时,可以在课堂上举上这样一个有趣的例子。美国有一位非常漂亮的女明星,在拒绝了很多潇洒帅气的男人求爱之后,向爱因斯坦写信,信中道:“请您接受我的表白,相信我们结婚后,我们的孩子会像我一样漂亮,像你一样聪明智慧!”这样有趣而有探讨性的案例会引发学生的思考,会让学生为了解决这个有趣的问题而专心学习课堂内容,非常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注力,而且还为理论性的知识起到了一个过渡的作用。
2 课堂分小组合作,实践解决问题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直以来,初中的生物教学都过于注重课本上的理论内容,忽略了学生的动手实践,生物本来就是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门学科。所以,教学者要转换教学观念,逐步改变教学目标,着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生物,在生物中体会生活的奥妙。
例如,在学习《传染病及其预防》时,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某市一种传染病的感染人数分布统计材料。然后让学生去分析这个传染病的传染原因和传染途径及其预防办法,在课堂上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一个小组讨论出一种方案,然后在结束后让老师来评测。老师可以利用学生在案例中的分析,把学生们的错误指出来,分析课堂知识重点,让学生把课本知识呈现在案例中,更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更灵活地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问题中。具有了综合运用的实践能力,在学习中就会有把知识代入生活情景的习惯,这样学习效率就会提高,知识储备量也会增加。
3 严谨落实方案运用,提高课堂时效性
很多教师还不够重视案例教学法,在使用的时候不够严谨,而且使用的案例不够贴合课堂知识,运用该案例的时候不够严谨,或是只让学生在课件中浏览一遍案例,或是只参考原有结论,只这样就会导致该教学法的优越性不能完全发挥出来,影响课堂效率和质量。
例如,在学习《生物进化的原因》时,一定要明确提出案例主题,贴近课题,比如“长颈鹿进化的原因”。确定讨论时间和步骤,比如讨论二十分钟,结合课本在二十分钟里列出长颈鹿在各个时期突出特征。然后再总结结论、提出疑惑,比如总结“长颈鹿因为自然原因而脖子变长”的结论,提出“还有脖子短的长颈鹿吗?”这样的疑惑。在有条不紊的步骤中,学生能感受课堂的严谨,以严肃的态度对待问题,有地提高了案例教学法在课堂中运用的有效性。
总而言之,生物教学一定要注重案例使用,让学生灵活运用知识于实际生活中,在生活中感受到生物,而不是单纯地学习课本理论知识,满足应试教育的考试,这样就完全失去了生物教学的价值。案例教学法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实践动手能力,树立创新思维,如今社会对生物学人才需求更多,有专家预言:21世纪将是生物学的世纪。因此,让中学生在初中对生物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继续探索和学习的欲望,才更利于培养出更多的生物学人才。所以,初中生物教学者承担着为新时代培养精英的重任,教学方式一定要符合当代教学理念,为初中教学事业作出贡献,让学生在生物学道路上有个良好的开端,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君花.案例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新教育时代,2015(10).
[2] 李月忠.探析案例教学法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17).
(作者单位:四川省攀枝花市大河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