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腔古韵

2019-04-16娄美琴

文学港 2019年3期
关键词:水渠八卦豆腐

娄美琴

前童离我家乡岔路上金村约有十五里路。过年时去前童逛一次黄洋市是许多周边村民的神往,更是孩子们的期盼。

十二月廿七那天,先聚集村前大路上观赏一阵“美女赶市”的美景,评论哪个最美算“村花”,哪个时髦算“摩登囡”,完了就紧缀在一群“白溪囡”队伍后面雀跃前行……不难想象,那天不知有多少这样的队伍像溪流一样汇向一个叫“前童”的小镇。

再过十六七天,就是正月十四,四周的人群再一次汇流到同一个地方,因为这里要举行有著名的“前童元宵行会”,锣鼓喧天,鞭炮冲天,前童周边五村每家每户都有客人“光临”,比春节热闹多了。

再过两个月,到了清明时节,学校组织学生远足踏青,去前童鹿山扫墓。师生们啃着麦饼,喝着白溪水,一路欢声笑语。

过了几十年,有客人想来宁海看风景,我爽快地答应:来吧,带你看古镇。有客人想尝尝土特产,我也一样信心满满:来吧,帶你吃“三宝”。

再过几十年,如果还有人愿意,我还是会有这样的腔调,因为,我们有前童作底气。

虽然这底气与我的童年无关,也与我的腔调无关。

但是它与童濠有关,与八卦有关,与古建筑有关,与豆腐有关,与黄洋市和十四夜有关……

当然,还与两千余户的前童人乡愁情思有关,与上万口前童人的梦想蓝图有关。

在宁海坊间总能碰见姓“童”的人士,一问大多是前童人,为什么前童人都姓童呢?他们说因为始祖是童濠。南宋绍定年间从黄岩迁徙过来,童氏家族起初是一家数口人,到了元延祐年间达到150人左右;到了清初,发展成300多户,近千人口,到现在,童氏家族传承了30代后,就累聚成二千余户近万人口的大村落。

据说,始祖童濠选址此地作为童氏家族繁衍之地原因是这里风水好。

“山环水抱”“围而不寒”“藏风得水”是古代风水学选址历来主张的风水宝地条件,为此也就不难理解《塔山童氏谱志·童濠传》提到的始祖当时的选址理由:“塔山鹿山,平衍两矗,二水环流,势若行云,铁狮绕地,灵秀蜿蜒,可为子孙久远计”。更可贵的是童氏自从在此定居后,和周围山水自然和谐共处,“山以给采樵,毋伤萌蘖。麓山作镇滋土,毋得削掘,以损来龙”“两溪树木,皆吾手植”(《伯礼公遗训》),朴素的生存法则彰显了童氏先祖的远见卓识,也让家族后世获得了长足的精神财富。

“大田多稼甘雨足,小田却又增丰熟……”

这首《田家乐》听说是方孝孺的佚文,是对前童农人的赞美,也是前童农田富庶村民生活安定的静美画卷……

在一些上了年纪的前童人的记忆中,童氏的兴旺发展与“添丁田”的俗规保持是有密切联系的。《塔山童氏谱志》提到,家族中有“每产一男,必置田一亩”的俗规,也叫“争子”,也就是说,谁家添了儿子,做父亲的就得为孩子去添置一亩田,有钱财的可以去购买,没钱的就找荒山野地去开垦……,

好有即视感的画面——这边男婴呱呱落地,那边爸爸就兴冲冲地背起锄头去垦地,这个“争子”的争,是为孩子争一块生存的土地,为老子争一口兴家的正气。也许是童氏家家代代相传这个“争子”俗规,才有前童“麦苗含穟桑生葚,共向田头乐社神”的悠悠岁月祥和地流淌。

当我们用“八卦”一词来比喻“娱乐新闻”或“花边新闻”的时候,在前童古镇面前,就该羞赧了。

前童的八卦用在生命的源泉——水系之上。

看见它的时候还是小学生。

我上小学五年级时班主任叫童炳江,去老师家玩,发现他家后门有条水渠,可以洗衣撩水草。

很巧,妹妹有一位老师也姓童,她去老师家玩了回来说,她老师家后门也有水渠,也可以洗衣撩水草。我怀疑妹妹是羡慕我,才编出来这段童话。后来才知道,原来前童镇每家的后门都“有条水渠”,那是老祖宗的赐予恩典。

古人云“水有源,故其流不穷”。八卦水系的源头是白溪水流。建村初期,先辈们为了使村庄始终与大自然保持和谐浑然的特色,运用了阴阳八卦的原理建设的水系——八卦中的每一爻代表村里的建筑群,八卦的底即一条条街巷与之紧贴的水渠相连,卵石路与清水渠联络成网,于是在镇上的地表的展现就是“家家后门有条水渠,可以洗衣撩水草。”场景了。

那年电影《理发师》上映,远在福州的妹妹电话中与我聊影片:我怎么觉得影片的场景就像我们家的道地(院子)呀?

我问,前童的道地与我们岔路的道地有啥区别呢?

当年陈逸飞导演取景前童原因诸多,但总有个缘由是因为前童具有江南小镇的古香古韵吧。

近八百年来的风雨洗礼,磨掉了多少人间恩怨苦难,唯有古风古韵更加沉郁浓厚。

从古镇西南门进去,映入眼帘的要么是每个石窗台下的小花盆,要么就是石窗上沿的单檐或重檐的硬山墙,处处是水墨小品。

如果你每到一座故居就要细细品味琢磨,那就要做多花时间的心理准备——这里将有1685间古民居和164个古院落等待着你的鉴赏和评判。

还有大小宗祠32座、寺庙庵堂15处、书院学堂15处、水井桥梁达50多处,虽然也有断壁残垣,但不妨你领略古风古韵的兴致。当然选几个代表性的故居鉴赏也是不错的选择。

随导游进古镇一定会先去“职思其居”宅,还能给我们讲述主人童汝宽“重亲情,讲孝悌”的故事。但那个石门上的石匾有意思啊,翻译为“我在职的时候常想着这个家”,多么朴实而真切的乡愁情结啊,这对于那些飞黄腾达远离家乡的子孙们何尝不是一种无言的规劝呢!

在天井下,就看看地上的鹅卵石铺筑的图案吧。白溪滩上的鹅卵石子,黑白两色,勾勒出双鱼图,狮子滚绣球,金钱满地和鹿回头……图在脚下,一一象形,就像在辨认三维图案,很有成就感。当然每个图案不是工匠的即兴之作,就拿梅花鹿来说,鹿是温顺的动物,名称又与“禄”谐音,宅主求吉之心理岂不耐人寻味?

坐落在老街北面惠民路的“群峰簪笏”宅,它又称五福临门宅,名称就特有古诗韵味。还有“明经”宅、“上堂屋”、“大夫第”等明清四合院,从外观到内容够你深究遐想,流连忘返。

“煮豆作乳脂为酥,高烧油烛斟蜜酒”。这是宋代大家苏东坡品豆腐的享受,“味之有余美,五食勿与传”是元代诗人郑允端对豆腐的赞美,“须知澹泊生涯在,水乳交融味最长”这是清代诗人查慎行对豆腐的感悟。

前童人有福了,要是愿意,餐餐都可享受。在度娘打上“前童三宝”就有2万9千多条“相关结果”,豆腐成为宝,无非它制作的原料是当地的“早豆”,用水是当地的井水,特制的石磨和卤水,还有用稻草熏过的双手……“旋转磨上流琼液,煮月铛中滚雪花。瓦罐浸来蟾有影,金刀剖破玉无瑕”,明代诗人苏平对豆腐制作流程的描述很有现场感,可贵的是,前童人几乎家家都能做豆腐。

把豆腐加加工,衍生出另外两宝——空心腐和香干,味道又是“各有春色”,说来有些神叨叨,但没有人到那不尝三宝,没有人尝了之后不赞口不绝的。前童有许多小吃店,都能点“三宝”。我就爱原汁原味的那种,一方玉石一样白豆腐,撒上细盐香葱蒜末,挖一角塞进嘴里,细腻糯香,欲罢不能。空心豆腐,最好是刚出锅的,脆而不碎,观看过店家的制作工序:在豆浆里打上盐卤,豆腐成型后,切成长条形的块,再放入油锅中煎炸后,外表金黄、中间呈蜂窝状的中空。蘸一下磨碎的椒盐,一口酥脆,满嘴的鲜香。香干外褐里白,多了一种甘草味的香味,直接蘸着酱油就够鲜美,不用说与芹菜、肉丝小炒一番的美味了……

前童人要忙活的就是黄洋市和正月十四夜的“元宵行会”了。

“黄洋市”始于明代,因在前童上黄洋的地方开铺设市而得名。农历十二月廿七日凌晨开始,来自三门、天台、象山周边县市以及本县各地商户开始进场设摊,上百个摊点在前童镇前交叉的两条新街上绵延数里,猪、牛、鱼、虾、蟹、豆腐、蔬菜等农副产品一应俱全,竹椅、米筐、簸箕、竹筛及服饰、小家电等用品花色繁多,吸引了数千名村民前来赶集。街道上车来车往,摊位前熙熙攘攘。吆喝声从早上5点持续直到下午4时多。一天下来,仅猪肉可以銷售上万斤,“三宝”等特产销售量也在6000斤以上。这一天结束,家家户户飘出的炊烟都带上了浓浓的年味了。

至于隆重的元宵行会,就是“火树银花不夜天”的升级版。至于其中至味至韵,需要您的亲临才能体会,还有凝结的传统文化意味,非要带上一些教科书才能深刻领略……

前童的历史很长,前童的故事很多,如果你到小镇来,一腔古韵令你流连忘返——

选自2018《早春》冬季刊

猜你喜欢

水渠八卦豆腐
我的乐园
年轻的时候要少听八卦
豆腐睡莲
家常豆腐
最重的工作
王培生八卦散手(二)
小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