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生殖”同课异构课的总结与反思
2019-04-16周玲吴海燕
周玲 吴海燕
摘要结合“动物的生殖”14节同课异构课,从媒体资源、实验资源、模型資源的利用以及教学方式方面进行了对比剖析,反思了优质课评比中教师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动物的生殖 同课异构 教学反思 生物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B
“动物的生殖”是苏科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生命的延续与进化”中的一节。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植物的生殖和发育之后,进一步了解动物产生后代的方式,同时为后续学习动物的发育以及人类的生殖发育打好基础。教材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受精方式与生殖方式,结合实验引导学生探究鸟卵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并提供了丰富的拓展材料。笔者有幸观摩了我市14位优质课参赛教师的精彩展示,感触颇深。本节课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需要学生在阅读、观察、讨论和操作中逐步总结归纳知识点。教师应利用多种课程资源,合理设计教学流程,让学生在思维碰撞和动手实践中,发现生命之美,感受生物之趣。
1媒体资源的整合利用
现代社会科技高速发展,人们可以从媒体中获取大量的信息和资源,而课堂中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好这些资源,则需要教师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纵观这十四节课,其共性是都很重视情境的设置和课题的导入,大多数是以播放视频和图片展示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动物生殖的关注。如,利用《西游记》中的经典片段“猴王出世”、国宝熊猫和帝企鹅的繁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或播放动物求偶、交配、受精、产卵等行为视频给学生以直观印象;还有,利用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假鸡蛋”新闻与分析、配乐故事“小鱼回家”,让人耳目一新。教师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引导学生总结发现动物的受精方式和生殖方式,并通过列表比较体内受精和体外受精、卵生和胎生的动物,从而为本节重难点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2实验资源的充分挖掘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教师在生物实验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既有助于学生客观地认识事物的本质特点,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本节教材中设置了观察鸟卯的结构这一实验,各位教师也都以此作为教学重点,进行指导和点拨。实验材料大多为生鸡蛋,有的教师还提供了鸭蛋、鹌鹑蛋、海鸥蛋、熟鸡蛋、醋泡蛋等进行对比观察,使实验内容更为丰富。在实验步骤上,教师一般都采用了由外向内、层层递进的方法,按照看外观、握硬度、摸表面、试热水、打开口、倒卵黄、辨结构的顺序,再经过对比分析,使学生在一步步的操作中掌握鸟卵的结构。然后,学生再通过讨论交流,填一填、画一画、贴一贴,进而理解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但也有个别教师只通过观看视频来完成对此实验内容的教学,明显会在培养动手能力方面有所欠缺。此外,需要注意的是,鸟卵的剥壳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教师应及时说明实验的探究规律和注意事项。
3模型资源的奇思妙想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强调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学生既要有科学思维,也要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操作是思维的起点,认知的来源,通过构建生物模型,使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亲身体验中发展动手能力与思维能力,这实际上就是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在“动物的生殖”这节课中,很多教师也认识到模型资源的重要性,提供了多种制作材料,学生则开动脑筋,各种奇思妙想层出不穷,在课堂上即时动手制作,呈现出许多精彩的鸟卯模型,也展现出了学生的巨大潜力。教师所制作的模型主要是以下两类。
①利用纸笔制作的平面模型。一般由教师事先准备好材料袋,提供基本结构,由学生进行剪切和拼接,或给出基本轮廓,让学生直接画图,然后再投影展示、对比和讲解。
②多种材料制作的立体模型。个别教师在平面绘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思维,提供了橡皮泥、乒乓球、塑料杯等材料,制作出了立体多样的鸟卵模型。学生现场制作和展示说明,兴趣更高,效果更好。如,有的学生用塑料杯模拟卯壳,乒乓球模拟卵黄,橡皮筋模拟系带,制作的模型简便易懂;有的用椭圆形的零食包装壳作为卵壳,内铺塑料薄膜作为卯壳膜,白色橡皮泥作卵白,玻璃球或弹力球作为卵黄,棉线可看成系带,非常形象(图1)。
4教学方式的丰富多彩
不同的教学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比赛中教师们的教学各有特色,其大体方式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单向传授式,主要包括引入、授课、总结和巩固四个环节,教师以图片和视频创设情景,引出课题,然后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提问、列表等途径得出结论。此种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信息的传递较为单一,教师可以比较全面地向学生呈现所要掌握的知识,但这种简单直接的接受使学生缺少动手、动脑的体验,往往无法灵活运用,也使课堂气氛较为沉闷。(2)启发引导式,主要包括观察、活动、展示和训练四个环节。大多数教师采用的是此种方式,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在自学、画图、操作、反馈等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知识点,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技能与方法,课堂也更加活跃。但是,教师需注意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只满足于表面的形式和热闹。(3)探究生成式,通过教师精心的预设,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自主进行知识构建。有两位教师的处理更见功底,主要采用激趣质疑、实验探究、解决问题、扩展延伸的设计思路,
【课例1】教师首先播放一段新闻“假鸡蛋的制作”,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区别真假鸡蛋?学生根据预习情况进行初步判断。然后,指导学生进行实验:①探究鸟卵的外形,观察钝端和尖端,感受硬度,触摸表面体验粗糙感,推测外壳的作用,思考证明气孔存在的方法。②探究壳内结构,学生讨论三种打开卯壳的方法(中间打开、尖端打开、钝端打开),尝试说出实验步骤,预期实验结果。在观看视频后,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探究,得出结论,并进行贴图比赛,构建出鸟卵的结构模型。随后,学生讨论各部分的功能,按照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原则,再次贴图,展示成果。接下来,学生观察教师展示的图片和动画,讨论得出体内受精和体外受精的概念;观看鸡蛋的发育过程以及人类出生的过程,建构卵生和胎生的概念,并列表总结。教师进一步拓展延伸:体内受精的动物一定是胎生吗?哺乳动物都是胎生吗?回到课堂开始时的视频,结合学过的知识,哪些方法可以区别真假鸡蛋?假鸡蛋的成分有哪些?对人体有没有危害?最后的问题即可以在课堂讨论,也可以布置课外调查。
【课例2】教师展示鲑鱼产卵的多幅图片,并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新生命的诞生过程,在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的同时,抛出问题。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以对比贴图的形式完成对体内受精与体外受精、胎生与卯生的区分和讲解。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鱼类和两栖类体外受精需要什么环境?体内受精的优势是什么?胎生和卵生发育的场所是哪里?随后,提供多种鸟卵,学生分组,按照看、握、摸、试、敲的顺序,观察鸟卵的外观和内部结构,并构建模型。教师再利用实物投影,展示由自己培养的不同孵化时期的鸟卵,对比受精和未受精的鸟卵,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在胚胎发育中鸟卵各部分结构的作用。最后,结合国家大剧院的图片,拓展延伸薄壳结构在实际生产中的應用。
5课后反思
纵观这十四节课,可以明显感受到合理的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是决定课程目标有效达成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比不难看出,实物资源优于模拟资源,学生亲自实践优于教师的演示讲解,运用学生资源优于运用教师资源,多种课程资源的整合优于单一资源的运用。但教师还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5.1情境创设应短小生动,前后呼应
情境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有效的情境可以快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情境的创设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要能够指向教学的重难点,能够激活学生思维,要简洁、生动、明了,叙述与展开所占的时间不应太长,一般1~2min切入正题就好。若教师能前后呼应,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经过学习后解决问题,则会使情境的使用更加合理高效。如课例1中利用“假鸡蛋”的新闻,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
5.2实验活动应合理安排,精心预设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教学环节。生物学中很多的概念、原理和规律都是由实验推导和论证的,所以实验教学在生物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实验活动的安排应符合学情,在学生的能力范围内,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教师要进行充分的预设和全面的考虑,应在学生开始实验前,安排好小组分工,准备好材料,交待清楚实验的目的、实验器材、实验内容,以及学生要思考哪些问题;同时,提醒学生要注意的事项。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尽量让学生独立完成,可适当指导,切忌频频讲解,干扰学生,打断学生的思路。实验活动后,应安排学生的交流展示环节,既要分享成功的喜悦和经验,也要暴露问题和不足,进行分析讨论,以此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和探究精神。
5.3语言要精炼,思路要清晰,设计有亮点,细节定成败
针对一节精心设计的课,教师的思路要非常清晰,层层递进,并把知识点串联起来。如在本节课中,就可采用创设情境、观察讨论、设计实验、做实验、反思实验、对比总结、拓展延伸的思路,围绕鸟卵的结构和功能这一核心内容,依次展开。同时,一节优秀的课,一定要有与众不同的亮点,要能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或者在实验中提供了特殊的材料,进行了多样的对比;或者设计了趣味活动,制作出实用形象的模型;或者展示了漂亮的图片,特殊的视频……教师还应反复磨课,多听他人意见,及时发现不足,不断完善教学设计,集合大家的想法,将细节考虑得更加周全。例如,在观察鸟卵表面的气孔时,很多教师都将鸡蛋放在一个装有热水的大烧杯中,让学生观察出现气泡的情况,但却忽视了气泡较小,远处的学生根本看不清。少数几位教师则采用了实物投影,既直观又清晰,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教师应有自己的风格,可激情澎湃,也可幽默风趣,但教学语言一定要准确精炼,每一句话都应反复推敲,要与教学相关,不要有过多的废话和口头禅。课堂结束时,教师要精心设计结语,即可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也可对学生进行情感激励,使课堂进一步升华。
曾有人说:“鸡蛋,从外部打破是食物;从内部打破是生命。”人生亦是如此,从外部打破是压力;从内部打破是成长。面对新时代、新要求,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智慧,合理地筛选、整合、利用多种课程资源为教学服务,激发学习主动性,释放学生的潜能,用更加精彩的课堂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