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2019-04-16王丽丽陈春霞韩福芹曹晶晶
王丽丽 陈春霞 韩福芹 曹晶晶
摘要:将传统文化引入高校课堂,能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大学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对当代大学生的发展,乃至国家人文环境的改善都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把中国高校大学生培养成真正具有文化素质的人。
关键词:传统文化 大学生 文化素质 实践
每一个人的成长都是需要精神食粮和物质粮食的双重营养,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年代,社会体制更重视物质层面的营养,而忽视了精神营养的补给,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缺失,团结向上的力量不强,社会风气逐渐恶化。转变现在人们精神食粮不足的局面,特别是对大学生给予精神营养的补充迫在眉睫。
1988年,西方一批自然科学家发布了“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避免世界性的混乱,就必须回首两千五百年前孔子的道德智慧”的宣言。1993年,在一次世界范围的会议中,孔子《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成为世界伦理的道德底线和黄金规则。由此可见,国学优秀传统文化是补给国人,特别是大学生精神食粮的重要保证。
然而,现在的大学生没有接受过国学教育,国学文化严重缺失,所以对于精神文明需要补养的一代,学校和教师在现有教学课程中应适当给予补给。
在讲授《化学教学论》《无机及分析化学》《无机化学》等课程的绪论课中,笔者先问学生们是否知道《弟子规》,答案让笔者非常惊讶,只有很少的学生知道。笔者以为,作为一名化学教师,一定要认真组织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把化学专业的学生领入国学经典之门,让大学生在学习自然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吸取所缺少的精神文化。由上可知,在多门自然科学课程和《化学教学论》课程中引入国学经典文化教育,对于提升大学生的内在素养,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教师掌握国学传统文化知识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高校的教师,拥有国学文化的意识很重要,因为每一位教师都有传播国学教育理念的责任。教师传授国学知识,可以让学生受益颇丰。基于这样的初衷和一些学习的机会,笔者逐步走进了国学经典的殿堂,知道了《弟子规》可以童蒙养正,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知道了《孝经》可以让大学生深刻体会到做人的根本;知道了《大学》主要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学问,甚至孙中山先生曾称这本书是中国独有之宝贝,是中国人必读的一本书;知道了《中庸》讲的是永恒不变的和谐之道;知道了《论语》形象生动地教会人们人生永恒的法则。熟读国学文化,能让国人打开心灵之门,放大人生格局。因此,对于博大精深的国学文化,我们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感悟,更要实事求是地践行。
二、将国学文化中的八德教育引入课堂教學中
在每门课程的绪论课中,教师可从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八德教育入手,利用《孝经》中的始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与真正的大孝“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来培养学生孝的精神,即爱护和爱惜自己,不让父母忧心,同时踏实做人,努力做事,做到对父母的大孝。《弟子规》告诉我们“悌”就是友爱兄弟,如果大学生理解了“悌”的含义,就知道友爱同学,尊敬师长的重要性。如果一个人能够深刻懂得孝和悌的意义,那就自然会做好忠、信、礼、义、廉、耻。另外,《大学》《论语》《中庸》《老子》《易经》等国学经典可以让学生知道我们国家有宝贵的文化遗产,为学生们打开了一扇通往精神文化的大门,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在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同时,提升精神文明素养。
现在,虽然各大学、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国学研究机构相继成立,国学班、国学专业、国学课程相继开设,但是中国的国学教育在高校的推广才刚刚起步,而让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接受国学经典教育,提高文化素养的目标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吴为山.重视国学教育弘扬优秀传统文化[J].中国政协,2011,(12).
[2]郭德珍.国学文化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反思[J].课外语文:下,2015,(8).
[3]杜霞.对待国学教育的理性态度[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9).
※本文系东北林业大学化学专业建设项目经费,项目编号:41110258。
(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