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远市多措并举助推乡村振兴
2019-04-16周永兴
周永兴
(开远市农业局,云南开远 661699)
一、抓严抓实关键环节,确保农业稳步提升
农业的发展必须依靠农业科技的发展和创新。当前,科技已渗透到农业的方方面面,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农业正在快速转型为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农业,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致使当代农业科技呈现出生态化、高值化、精准化和调控化的特点。着眼未来,农业生产力增长速度将明显减缓,资源制约和生态环境压力将日益加重,给农业科技提出来更高要求,同时也将使农业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农业科技的进步。开远市按照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全面启动《开远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编制工作,陆续开展不同模式的乡村振兴战略试点,乐白道街道办事处仁者村委会、羊街乡黑泥地社区已纳入红河州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创建点,仁者村委会纳入云南省农村深化改革乡村振兴试点,各试点村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提升人居环境等工作稳步推进。
(一)抓实科技推广,支撑农业发展
1.搭建专家基层工作站。建立陕西苹果专家肖宝祥、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姜全、中国农业大学水肥一体化专家李民赞和开远市养禽与禽病综合防治技术4个专家基层工作站,为开远市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2.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培训农技人员66人,招募特聘农技员5人,建设水稻、水果示范基地3个,遴选培育农业科技示范主体7个,农技人员全员使用中国农技推广网APP。
3.抓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开展冬马铃薯、水稻、杂粮、玉米等作物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引进试种无子沃柑、番茄、马铃薯等作物新品种24个,组织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控等技术培训131期,培训1.2万余人(次)。
4.推广畜牧养殖技术。开展畜禽养殖、高床养羊、牧草种植青贮氨化饲料制作等技术培训42期1326人(次)。改良配种猪品种51 369窝,改良配种牛品种5698头,青贮饲料62 584 t,氨化饲料40 213 t。
5.加快提升全市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预计全年农机总动力40.2万kW。全市开办拖拉机驾驶员培训班1期,培训31人,开展农机新技术推广、实用技术培训三期360人次。完成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示范14.7 hm2、育秧4400盘,组织育插秧现场示范1场、培训80人。
6.强化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完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训50人,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学员跟踪服务培训指导342人次;开办新型职业农民经营主体带头人桃产业培训班,培训学员50名;建设农村实用人才队伍,认定高级职业农民20名、中级职业农民60名、初级职业农民120名;建立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人员142人,开展农民田间学校培训教学7期653人次。
(二)加强农产品检测,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检测蔬菜、水果样品2440个,合格2430个,合格率99.59%;超标样品10个,超标率0.41%。
开展产地检疫畜禽769.278万头(万只、万羽)、生猪屠宰检疫(含摊位检疫)7.5473万头,规模养殖场(小区)报检产地检疫率、屠宰场电子出证率和屠宰检疫率均达到100%,屠宰场病害动物及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三)做好动植物重大病虫害防治
实施牲畜口蹄疫免疫注射705 206头(只),其中猪177 864头,牛49 841头,羊88 932只,平均免疫密度达94.07%;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注射3 828 393羽(只),其中鸡免疫3 719 112只,鸭92 516只,鹅16 765只,平均免疫密度达92%;免疫猪瘟177 864头,免疫密度达到应免数的90.07%;免疫注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177 864头,免疫密度达到应免数的90.07%。抗体合格率通过监测,达到70%以上。
开展以水稻、玉米、马铃薯、蚕豆、蔬菜、蜜桃等农作物为主的常发病虫害和危险性病虫害的监测预警,全市设置固定监测点14个,全年发出病虫简报8期指导防治,防治指导覆盖率达95%以上。
(四)抓农资监管,确保农业生产有序推进
规范农资市场秩序,以种子、农(兽)药、饲料等农资商品的生产销售为重点,开展全方位检查,打击销售假冒伪劣农资等违法行为。全年检查市场97场次,检查门店613户次,受理投诉5起,成功调解4起。一般案件立案查处8起,简易处罚案件30起,罚款10 681.2元,没收违法经营兽药235包,没收违法饲料360 kg (11包)、散装玉米种64 kg,总货值4006元。
二、多措并举,促产业兴旺,助乡村振兴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高原特色农业发展
2018年,把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重点方向,进一步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1.03万hm2(水稻 0.37万 hm2,玉米 0.66万 hm2);加大规模化种植、养殖业与农产品、生物产业精深加工“双轮驱动”工作力度,提升畜禽、苗木花卉、蔬菜、优质稻、水果、生物产业“六张名片”质量。
畜牧业产值达15亿元,商品禽苗产销量在全省位于前列,是云南省家禽种苗供应中心,商品禽蛋、禽肉生产基地,形成了配套齐全的禽蛋产业体系。
花卉苗木种植面积3000 hm2,成为全省规模最大、品种最齐、数量最多的县级绿化观赏苗木基地;花卉主要集中在羊街乡和中和营镇,全年生产切花11 935万枝、种苗10000万株、盆花280万盆,实现产值3.047亿元。
蔬菜种植面积8500 hm2,优质稻种植基地3666.7 hm2,依托卧龙米业有限公司的“滇燕”“卧龙”2个品牌,推进优质稻产业发展,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模式。
水果种植面积6153.3 hm2,“开远蜜桃”已成为开远市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以博浩生物公司、红河海利公司等为龙头,带动全市发展万寿菊、小黄姜等生物产业,并进行叶黄素浸膏、中药材饮片、干姜等产品加工,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14.58亿元,比上年增加24 300万元,同比增长20%;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13.3896亿元,比上年增加1.6067亿元,同比增长12% 。
(二)以高效农业园建设引领全市现代农业提质增效
1.加快推进高效农业园建设。高效农业园投资6.8亿元,土地流转382.3 hm2,涉及2个村民委员会1个社区7个村民小组;建成温室83.5万m2。签约入驻农业企业17家,总金额达4.7亿元。入驻企业中有2个亚洲第一、3个国际一流、4个投资过亿。花卉年产值3亿多元,其他水果、蔬菜、苗木产值1亿元以上。
2.启动云花创新中心建设。与世界十大花卉育种商之一的比利时EP公司合作,以虹华园艺公司为重点,加快推进“七彩云菊”种苗标准化建设,现已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性体系建设,产品质量优质率达到95%以上。高端花卉种苗繁育中心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出口种苗3亿余株。
3.实施鲜花小镇建设项目。项目占地21.5 hm2,目前正在开展道路、水体、土地平整及投资方招标。
4.持续推进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推进大庄—羊街片区和中和营片区7466.7 hm2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2018年1-10月,总投资10.25亿元,共整合财政资金2.7832亿元,州级以上项目29个。水利重点项目建设工程完成1件,正在建设4件;实施了马桑箐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宜民社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绿差冲小流域坡耕地综合治理工程等项目,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033.3 hm2,建设高标准农田720 hm2,改造中低产田666.7 hm2, 完成坡改梯113.3 hm2, 建成机耕道路19.12 km、主干道1.68 km。
(三)精准发力推进产业扶贫工作
1.加强领导,压实责任。成立脱贫攻坚产业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组建10个产业指导组,对全市的重点产业开展技术指导服务。
2.加大投入,抓项目建设带动贫困户增收。拨付各乡镇(街道)产业扶持资金2184.05万元,已兑现资金1909.82万元,涉及5023户贫困户21 220人,有力地夯实了贫困群众脱贫基础。同时进一步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共整合农业项目18个,财政资金3472.88万元。
3.强化农业科技培训,提供技术支撑。依托市、乡级农技推广机构、农业园区、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在贫困地区开展技术培训,确保有劳动力的贫困户至少掌握1门致富技能。开展各类农业科技培训205期计13 53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重点是未脱贫户)7362人,发放技术资料8310份。
4.加快推进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全覆盖。全市64个新型经营主体直接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3890户16 295人,分别占全市有产业发展需求的贫困户数(4744户)、人数(19 872人)的82%、82%。
5.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做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及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指导完成年度贫困村出列任务,实现当年出列14个贫困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万元以上。
6.开展“人畜混居清零”行动。人畜混居清零行动进展顺利,已完成牲畜圈改建舍竣工面积3.465万m2,补助资金449.125万元,惠及农户2462户。
(四)深化农业农村综合改革,激活内生发展动力
1.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调查农户38 229户,调查地块342 686块,实测面积49 039.1 hm2;有52个村委会500个村民小组36 032户农户全面完成合同签订、权属确认、登记簿建立、数据入库工作。共确认家庭承包耕地292 754块,确认耕地面积45 711.6 hm2,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36 032份,颁证率达到94.3%;同时,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农户档案整理24 714份。
2.在全省率先完成县级农村土地承包管理信息平台搭建工作。目前正全面总结梳理成果数据,督促作业公司对汇交内容进一步查缺补漏,完善数据库成果资料清单,向州确权办提交数据库成果。
3.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规范农村产权交易流转。2014年成立“开远市城乡产权交易服务中心以来,签订流转合同14 997份,登记在册的家庭承包耕地绝大多数已流转,占全市农户家庭承包土地总面积的59%。其中,出租4646.7 hm2、转包360 hm2、转让13.3 hm2、互换3120 hm2、入股1320 hm2、其他60 hm2,分别占流转面积的47%、2%、35%和15%,累计流转价值达1.6亿元左右。
4.稳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市、乡镇(街道)分别成立领导小组,组建工作机构,制定并下发《开远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完成市、乡镇(街道)关于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报表填报、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系统操作和组织登记赋码管理系统操作等培训。2017年试点羊街乡黑泥地社区已通过开展清产核资和成员资格认定工作,另有羊街乡羊街村委会、乐白道办事处乐白道村委会东山庄、灵泉办事处三台铺村委会田房、大庄乡大庄村委会龙溪村4个村民小组也全面展开清产核资和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工作。
(五)打造“绿色食品牌”,推进全市农业品牌发展
1.打造农产品品牌,扩大农产品影响力。截至目前,全市取得绿色食品证书1个,种植规模333.3 hm2;取得无公害产品证书8个,种植规模为3186.7 hm2,养殖规模为20万羽;获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1个,种植规模1333.3 hm2。开远木棉、开远蜜桃通过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定,取得省级证明商标7个,云南名牌农产品2个(卧龙谷香软米、伟艳牌石榴枇杷),云南“六大名米”(卧龙谷香软米)称号1个。申报“七彩云菊”公共品牌商标,目前已收到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申请受理通知书,进入审查阶段。
2.坚持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开展第二次全国农业污染源普查,成立种植业组、畜禽养殖业组、水产养殖业组、地膜组、秸秆组、农业移动源组、种植业原位监测点组、质量控制组等8个农业污染源普查专项组,制定7个专项组工作方案。目前,规模化养殖场清查工作已结束,完成清查建库畜禽养殖场388家;开展农用地土壤重金属详查协同采样,完成11个土壤样品和11个水稻样品的采集;深入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1.98万hm2;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面积1.6万hm2,完成病虫害绿色防控面积1.13万hm2,实现农药使用量负增长。采取还田方式对养殖粪污进行综合利用,共综合利用各种畜禽粪污98 950.2 t,利用率93.1%。加快草原生态建设。以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退耕还草等项目为抓手,加强草原生态建设,种植牧草1174.9 hm2;开展草地资源清查及草原监测,完成42个样地、126个样方的外业监测,调查30户牧户。继续推进耕地休耕试点,采取种植绿肥、杂豆等模式,落实休耕面积333.3 hm2。
3.创建省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确定申请出口备案农产品示范基地8800 hm2,涵盖蔬菜、水果、粮食、生物产业四大类别,其中,水果类2800 hm2,蔬菜类3000 hm2,粮食类1666.7 hm2,生物产业类1333.3 hm2。目前创建材料已经完成,需检测样品已全部送检并经检测合格,待进一步完善相关台账资料后即可申请州级部门进行初验。
4.积极推进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制订工作。绿色食品开远藠头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已通过地方文稿初审, 16家种植、养殖企业在云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完成账户建立和数据录入。
(六)招商引资与培育本地企业并举,推进项目建设带动农业跨越发展
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加快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促进项目建设,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引进云南爱必达园艺有限公司、浙江丰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广东温氏等一批有实力干农业的行业领军企业进驻开远市,注重扶持培育云南红河卧龙米业有限公司、开远市三鼎产业有限责任公司等真心带动农民发展的本土农业企业。
目前,年销售收入200万元以上的农业企业有37家,其中,种植业(含苗木花卉)13家、养殖业10家、农产品加工及流通企业14家;省级龙头企业6家、州级龙头企业12家。共有19个项目纳入全市“一张图”重点建设项目进行组团服务,总投资287 699万元,其中 ,2018年计划投资91 66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