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蔬菜害虫性诱剂的田间合理使用

2019-04-16浙江省植物保护检疫局310020曹婷婷

新农村(浙江) 2019年3期
关键词:诱剂小菜蛾二化螟

浙江省植物保护检疫局 (310020) 曹婷婷

近年来,绿色防控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上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蔬菜生产质和量的安全,性诱剂在蔬菜绿色防控中居重要地位。该项技术具有安全无毒、节能高效、使用方便、绿色环保等特点,其原理是通过人工合成雌蛾(少数昆虫种类由雄虫合成与释放)在性成熟后释放出的一些称为性信息素的化学物质,吸引田间同种寻求交配的雄蛾,将其诱杀在诱捕器中,使雌蛾失去交配的机会,不能有效繁殖后代,从而降低后代种群数量,达到防治目的。现就蔬菜主要害虫性诱剂田间合理使用技术简要介绍如下。

1.诱芯的种类

目前,蔬菜生产上广泛使用的性诱剂以诱杀鳞翅目害虫为主,诱杀对象主要有斜纹夜蛾、甜菜夜蛾、棉铃虫、小菜蛾、二化螟(主要为害茭白)、小地老虎、亚洲玉米螟等。常用的诱芯有天然橡胶塞、PⅤC管等。性诱剂具有专一性,一种性诱剂只能诱杀一种害虫。实际应用中可根据田间害虫发生种类,合理选择性诱剂诱芯类型。

2.诱捕器的选择

不同种类的害虫由于其生活习性不同,需选择不同的诱捕器。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小地老虎等飞行能力较强的害虫宜选用夜蛾类诱捕器(并用盛水的可乐瓶等与诱捕器配合),小菜蛾等飞行能力较弱的害虫可选用船型粘胶诱捕器,二化螟选用二化螟用新型诱捕器,亚洲玉米螟、棉铃虫等可选用新型飞蛾诱捕器。另外,瓜实蝇可用实蝇类诱捕瓶。

3.使用技术要点

为使性诱剂能高效诱杀害虫,在实际使用中需掌握以下要点。

(1)田间放置 诱杀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小地老虎、棉铃虫等害虫时,诱捕器悬挂高度为离地面约1米或高于作物冠层20厘米;诱杀亚洲玉米螟等害虫时,诱捕器悬挂高度为离地面约1米或略低于作物叶面;诱杀二化螟等害虫时,诱捕器悬挂高度为离地面 0.5~0.8米或低于作物10~20厘米。以上各诱捕器设置间距在20~30米(平均每亩放置1个诱捕器)。诱杀小菜蛾等害虫时,诱捕器悬挂高度为离作物冠层约20厘米,各诱捕器间距在10米左右(平均每亩放置4~6个诱捕器)。每个诱捕器安装1枚诱芯,不同种类诱芯不宜安装在同一个诱捕器或诱捕点相隔太近,避免互相干扰,影响诱杀效果。田间诱捕器宜采用“扎紧篱笆,外密内疏”布点防治,蔬菜生长季节主风向明显的区域宜在上风口多设置诱捕器。如条件允许,每月可按一定方向移动1次诱捕点,提高诱杀效果。

(2)使用时间 在蔬菜害虫越冬代成虫识见期开始使用性诱剂,对目标害虫种群数量控制效果最好。例如,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斜纹夜蛾始见期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甜菜夜蛾在5月下旬,小地老虎在2月上旬,棉铃虫在4月中下旬,亚洲玉米螟在5月中下旬至6月上中旬,二化螟在3月上中旬。小菜蛾在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终年可见,无越冬现象,但有4—5月和10—11月两个防治关键期,可在早春和10月份提前放置性诱剂诱杀,以压低虫口基数。建议性诱剂从雄虫始见期至终见期长时间连续使用,可提高诱杀效果。

(3)适宜大面积使用 性诱剂作为目标害虫防控措施时,应用面积宜在150亩以上。应用面积越大,蔬菜种类越单一,生育期越一致,目标害虫越能成为影响蔬菜安全生产的主要害虫,使用性诱剂的诱杀效果也就越显著。

(4)其他配套技术 ①诱芯的安装与保存。安装不同种类诱芯时,要用清水洗手,避免交叉污染。诱芯一般30天更换一次,但遇高温、高湿、台风等,诱芯使用寿命会缩短,当诱蛾量明显下降时,应及时更换。适时清理诱捕器中的害虫虫体。性诱剂易挥发,购买的诱芯或开封后尚未用完的诱芯需存放在冰箱中(-15~5℃)。②利用性诱剂监测害虫种群变化指导适期用药。由于蔬菜种植茬口多、害虫发生世代混乱等因素,田间害虫防治适期较难确定,性诱剂可作为一种目标害虫发生监测手段。根据诱蛾量监测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初步推断田间幼虫发生程度和为害高峰期,确定防治适期,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利于提高防治效果。一般在诱蛾高峰出现后的6~9天为田间1~2龄幼虫防治适期。③性诱剂与其他绿色防控技术的配合使用。根据蔬菜种植布局和田间害虫发生种类,可合理选择使用黄(蓝)板、释放天敌等其他绿色防控措施防治烟粉虱、蓟马、蚜虫、黄条跳甲等害虫,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提高绿色防控水平,确保蔬菜产品生产和质量安全。④设施蔬菜基地性诱剂使用。在设施蔬菜基地,性诱剂的设置重点在设施外的路边或单体棚的大棚入口处,对于连栋大棚等单位面积较大的栽培设施,可在设施内和大棚门口安装性诱剂。

猜你喜欢

诱剂小菜蛾二化螟
应用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效果评价
果实模型诱捕器外观及颜色对实蝇引诱特性的影响
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与半闭弯尾姬蜂种群动态研究
武汉地区春甘蓝小菜蛾发生动态与气象因子关系研究
生物食诱剂监测稻纵卷叶螟试验研究
稻田耕沤对早稻一代二化螟防控效果
小菜蛾半闭弯尾姬蜂简化扩繁技术
稻虾共作模式对稻田二化螟的影响
省植保站派员参加 生物食诱剂应用技术培训班
宝鸡地区春甘蓝小菜蛾种群动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