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三计学”到“五计学”的演化发展*

2019-04-16宋艳辉邱均平

图书馆论坛 2019年4期
关键词:计量学文献学科

宋艳辉,邱均平

0 引言

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五计学’融合与图书情报学的方法创新研究”的立项,以及系列论文的发表表明“五计学”已经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可。一般认为,一门学科要成熟与发展需要有自己的理论体系,不仅要借鉴别的学科的理论知识、方法内容以及具体实践,还要将这些理论、方法融汇贯通于本学科,使之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从而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符合内在逻辑的体系结构。更重要的是,它还必须内生出一些新的、其他学科所不曾具备或者不太完善的知识模块。否则,该学科是否可以独立成为一个学科,以及是否有存在的必要就会受到质疑,沦为其他学科的附属研究。计量学要想独立成为一个学科,必须有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清晰的研究对象、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能够对计量的研究内容作本质的揭示,能够进行具体的实践研究,让计量学的理论、方法能够运用于实践,从而在更高的层次上指导实践活动。因此,计量学发展与演变的每一步实属不易,而最终独立成一门学科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本文梳理计量学学科群,呈现从“三计学”到“五计学”的变化过程,并尝试辨析它们之间存在的一些关系,以及未来发展面临的问题。

1 “三计学”的提出与发展

1.1 文献计量学

文献计量学诞生的标志,在国内外并没有太大的争议。一般认为专业术语“Bibliometrics”的提出是文献计量学诞生的标志性事件,它是由美国目录学家Pritchard 于1969年首次提出[1]。实际上,关于文献计量的研究可以追溯得更为久远,早在1917年文献学家Cole 和Eales 就以文献计量方法统计分析1550-1860年间发表的解剖学文献。1923年英国学者Hulme 以Statistical Bibliography 为主题,出版书籍《统计目录学与现代文明增长的关系》。此种提法在后来的40 余年间虽然出现的频次并不多(据统计Statistical Bibliography 仅在文献中使用过6 次),却一直被沿用下来,直至1969年Pritchard 使用“Bibliometrics”(其灵感来自统计学家Kendall),文献计量学才正式以“Bibliometrics”作为该学科的专业提法被确定下来并沿用至今。国外的提法几经变更,国内对这些专业术语的翻译也有众多提法,有的称为“文献统计学”“目录计量学”。图书馆学领域的学者甚至从学科独占性角度出发,为强调“文献计量学”是其独有的分支学科,将“文献计量学”命名为“图书馆计量学”。

文献计量学的发展可归纳为三个阶段:(1)萌芽时期(1917-1933年),特点为出现了零星有关文献统计分析的研究。该阶段最重要的事件是1926年美国学者洛特卡创立“洛特卡定律”。(2)奠定时期(1934-1960年),具有奠基意义的是“布拉德福定律”(1934年)与“齐普夫定律”(1935年)的提出,及其学术地位的确立。这两大定律与萌芽时期的“洛特卡定律”并称为文献计量学的三大定律。(3)发展时期(1960年代以来),计算机强烈冲击着文献计量学的发展。计算机对文献计量工作影响最大的标志性事件是“科学引文索引”的成功研制。这为文献计量工作找到了强有力的工具,“Bibliometrics”也是在该时期提出的。罗式胜认为文献计量学真正进入发展时期是从1949年开始的,他认为文献计量学的发展体现在文献计量学基础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和文献计量学在各领域的实际推广应用[2];相应的文献计量学奠定时期也缩短为1934-1948年间。

1.2 科学计量学

Scientometrics(科学计量学)几乎是跟Bibliometrics(文献计量学)在同一时间提出来。在Bibliometrics 提出的1969年,前苏联学者穆利钦科(MyльчeHko)与纳利莫夫(Haлимoв)提出“研究分析作为信息(情报)过程的科学的定量方法”。但在科学计量学的创立之初,科学计量学与文献计量学并没有本质的不同。正如布劳温所言,文献计量学与科学计量学从研究对象到研究方法,几乎都是相同的,人们只有根据其研究目的对二者予以区别。在科学计量学的发展过程中,布劳温等人努力将科学计量学与文献计量学逐步区别开来。1978年布劳温创立《科学计量学》期刊,为全世界的科学计量学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促进了科学计量学的发展。他还提出科学计量学应该更多地专注于科学的产生、传播与利用的规律性量化研究。

庞景安[3]将科学计量学的发展归纳为三个阶段:(1)创立时期(19 世纪末到1930年代)。最早的科学定量研究始于1873年瑞士植物学家德堪多的著作《二百年科学和科学家的历史》,该书定量研究欧洲的儿科学发展史;而文献计量学的三大定律也被认为是创立时期的重要基础定律。(2)理论形成期(1930-1960年代)。该时期英国物理学家贝尔纳、美国科学学家普莱斯、美国社会学家默顿等人的一系列著作促进了科学计量学理论的形成。(3)应用发展时期(1960年代以来)。《科学计量学》期刊的创立与“科学引文索引”的问世是该时期学科发展最为重要的事件。可以看出,科学计量学的发展与文献计量学的发展几乎同步,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事件也有很多是一样的,二者出现交叉重合在所难免。英国情报学家Hanson 指出:“科学信息对于许多人来说都是文献的同义语。”[4]

1.3 信息计量学

1987年被当作是信息计量学正式诞生的时间,当时密集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的标题中开始大量出现“Informetrics”,因此,国外学者认为1987年是信息计量学被情报学界正式承认的年份[5]。“Informetrics”来自于德文“Informetrie”,也就是说,信息计量学是由德国学者Nacke 于1979年首次提出,而后才出现与之对应的英文专业术语“Informetrics”[6]。“Informetrics”最早见于1980年美国科学基金会发布的研究项目的标题中;也有学者认为日本情报期刊《情报管理》与前苏联情报期刊《情报科学文摘》最早使用Informetrics 这一英文表述[7]。在我国,1981年Informetrics 开始在期刊中出现,我国学者将之译为“情报计量学”。1992年有关部门将Information 翻译为“信息”,并得到许多学者的一致认可,Informetrics 也由“情报计量学”变更为“信息计量学”。布鲁克斯认为信息计量学是迄今计量学科中语义最广泛最深奥的一个术语,是作为包罗文献计量学和科学计量学的一个全称术语[8]。信息科学与技术的迅猛发展致使文献资源数字化、电子化、网络化程度日益加快,传统的文献计量学与科学计量学理论方法对这些信息资源处理乏力,从而对计量学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而催生了信息计量学。需要指出的是,ISSI(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Scientometrics and Informetrics)会议有力地推动了信息计量学的发展。该会议由鲁索(Rousseau)与埃格赫(Egghe)倡议发起,每2年举办一次。首届ISSI 国际会议为“文献计量学与信息检索的理论问题研讨会”,1987年在比利时召开;从第2 届开始将信息计量学加入会议名称中;第5 届之后一直沿用“科学计量学与信息计量学国际学术研讨会”。1987年首届会议成为信息计量学学科建制化的标志。

2 “五计学”的确立与发展

21 世纪以来,网络计量学与知识计量学融入“三计学”,给“三计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使得计量学学科群更加丰富与完善。

2.1 网络计量学

如果说信息计量学是对文献计量学与科学计量学的继承与发展,那么网络计量学就是对信息计量学的继承与发展,是应网络环境对信息计量学提出的更高要求而产生的学科,也是信息计量学重要的研究内容和发展趋势。1997年,丹麦学者Almind与Ingwersen 在Informetric analyses on the world wide web:methodological approaches to“webometrics”一文中首次将Informetrics(信息计量学)方法引入World Wide web(万维网)研究中,并称为Webometrics(网络计量学)。在这之后Webometrics 便不断地被引用,受到学术界广泛认同,引发网络计量学研究热潮。2004年,Björneborn 与Ingwersen[9]在Toward a basic framework for webometrics中构建了一个相对合理与全面的网络计量学研究框架体系,促进网络计量学走向成熟。这期间有另一个与Webometrics 极为接近的专业术语Cybermetrics,Cyber 在英文中代表赛博空间,Cybermetrics 即为赛博计量学。Cybermetrics 的内涵比Webometrics 更宽广。Webometrics 主要针对Web 上的信息资源进行计量分析,而Cybermetrisc 还包含局域网的信息资源、Telnet信息资源、FTP 信息资源、用户服务组信息资源、Gopher 信息资源等,针对整个因特网(the whole Internet)[10]。相对于Cybermetrisc,学者更愿意接受Webometrics,Cybermetrisc 并没有像Webometrics 那样产生广泛的影响。1999年徐久龄在《情报学进展》一书中撰写了“网络计量学的研究”,首次将网络计量学的思想引入我国。随后关于网络计量学的研究逐步增多,陆续产生了《网络信息计量理论、工具与应用》《网络计量学》等系统介绍网络计量学的专著。

2.2 知识计量学

科学发展史表明,任何科学都是在一定的科学背景和特定条件下产生的,知识计量学也不例外。从古代简单的手工劳动方式到以电力驱动的现代化生产方式,到如今正走向智能工具主导的生产方式,在这个过程中,知识对劳动对象、生产资料、生产力这生产关系三要素的作用越来越强。很多人都认为,21 世纪从发达国家开始,全球将逐步进入知识经济阶段。在知识经济阶段,传统的经济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和资本将得到扩展,加入另一个重要的要素——知识。随着知识经济推进,知识必然会成为生产的主导因素,主导生产的一系列过程。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知识计量学应从前科学阶段向规范学科阶段过渡。刘则渊等最早提出构建知识计量学[11],得到很多学者的响应。邱均平等构建了知识计量学学科体系,出版了我国第一种相关专著《知识计量学》。侯海燕、文庭孝、赵蓉英、高政利、宋艳辉、陈超美等对知识计量学开展了系列研究,进一步促进了知识计量学学科的形成与发展。总之,系列相关论文的发表,系列会议的召开,以及系列论著的出版,显示出知识计量学基本走向成熟。值得一提的是,其他“四计学”都是首先在国外提出,而知识计量学最早在我国提出,并在国外取得了一定影响力。大多数学者都认同知识计量学是在“四计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我国对知识计量学的研究呈现集中趋势,聚集在以刘则渊为首的大连理工大学学派与以邱均平为首的武汉大学学派,他们分别是科学计量学与文献计量学的代表学者。

3 比较发展研究

科学学领域以及图书情报领域的学者一般都认为知识计量学与文献计量学、信息计量学、科学计量学、网络计量学存在着若即若离、或近或远的关系。即使是知识计量学这一学科的提法也是由科学计量学领域的学者首次提出的。在国内外的学术界,文献计量学、信息计量学、科学计量学被认为是三个关系极其密切的学科,这也是“三计学”的来源。对“三计学”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的辨析是我国学者非常热衷的研究主题。网络计量学是由信息计量学衍生出来的学科,它的出现为它们之间的关系增添了新的内容。

鉴于文献、科学、信息、网络计量学之间的亲密关系,学者热衷于这几个学科概念之间的辨析,对其内涵与外延进行比对,得出了很多有意义的结论。其中,影响较大的是Björneborn 与Ingwersen 的研究结果,见图1。

图1 信息/文献/科学/赛博/网络计量学的相互关系

“三计学”一直存在着不同的定义内容。Björneborn 与Ingwersen 对“三计学”关系的界定是根据Brookes、Egghe、Rousseau 与Tague-Sutcliffe 等很多学者普遍接受的定义而做出的[12-14]。Tague-Sutcliff 认为,信息计量学是针对任何形式的信息,而不仅仅是记录信息或者文献信息;针对任何社会群体,而不仅仅是科学家们所进行的定量化描述;文献计量学是对论文、记录信息、科研产出进行的定量化研究;科学计量学是针对作为一个学科或者经济活动的科学而进行的定量方面的研究。根据这些定义,Björneborn 与Ingwersen 认为,信息计量学应该包含科学计量学与文献计量学(二者的交叉很多,如科学文献)的研究内容;科学计量学在政治、经济、科技政策方面的研究是文献计量学所不具备的,超出了文献计量学的研究范畴。他们还将网络计量学定义为:运用计量学对网络信息进行量化研究。根据定义,网络计量学应该完全包含在文献计量学内,因为网上的文档,无论是文本文件还是多媒体文件,都是存储在Web 服务器上的记录信息,这些记录信息或许是暂时的,或许是永久性的,归根到底都是被记录的。网络计量学部分包含在科学计量学内,虽然很多学术活动是基于网络的,但仍然有一部分学术活动是非记录的,如面对面的学术交流,这超出了科学计量学的研究范畴。

赛博计量学是有关电脑的、赛博空间的、the Whole Internet(整个因特网)的定量研究。虽然World Wide Web(万维网)已经实质上成为整个因特网上的规范和标准,构成了Internet 的主体部分,但它毕竟不是构成整个因特网的唯一元素,因此赛博计量学应该完全包含网络计量学。赛博计量学中未被记录的交流,如讨论组的实时同步交流,则超出了文献计量学的界限,但仍然没有超出信息计量学的研究范畴,因为信息计量学是任何形式、任何群体信息的量化研究。

当这些计量学概念被引入我国,情况发生了不同变化。“三计学”由于较早引入,并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我国学者们的反复归纳总结,以及与国外观点的对比分析,已经基本达成共识,能够与国外专家学者的观点保持一致。变化较大的是网络计量学,我国有学者认为Cybermetrics 与Webometrics 都可以表示网络计量学,二者并没有什么不同。有的学者将网络计量学分为“广义网络计量学”与“狭义网络计量学”。例如,邱均平指出,对网络计量学的研究对象应该从广义上理解,这里所讲的“网络”不仅指因特网,也包含局域网等各种类型的网络[15]。很明显,邱均平所指的广义上的网络计量学跟国外Cybermetrics 的内容基本趋于一致。他所理解的广义与狭义上的网络计量学也是基于广义上的信息计量学与狭义上的信息计量学而做出的界定。

从学科研究范围讲,狭义的信息计量学除包含科学计量学对科学文献及其数量和非正式科学交流的消息、事件、事实、实物等的研究外,也包含正式交流的事物信息;而广义的信息计量学还包含过程信息(作为过程的信息)、知识信息(作为知识的信息)。从研究目的讲,信息计量学的研究目的是提高信息管理的科学性,促进信息服务的水平;而科学计量学的研究目的是探讨科学发展的规律性,促进科技进步。信息计量学与科学计量学的应用领域也有所不同,信息计量学在科研、教育、人才、机构评价等方面得以广泛应用;科学计量学在科学规范与科技政策的制定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张洋[16]用发展的眼光,对“三计学”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界定,如图2所示。他认为,根据目前的研究状况,“三计学”仍然是相互交叉的,它们之间的区别在概念体系、学科性质、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应用领域等方面都有所体现。从发展的眼光看,信息计量学的迅速发展得益于文献计量学与科学计量学的发展。科技文献是信息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因此,文献计量学的研究内容自然成为信息计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科学计量学主要关注科学交流和科学发展,实际上是科学家的知识结构与认识对象的相互作用过程,科研过程实际上是一种社会化的信息交流过程,整体而言,科学计量学研究成果也就构成了信息计量学重要的发展基础。整体而言,“三计学”既相互交叉重合,又有区别。张洋的结论跟Björneborn 与Ingwersen 的研究结论是有出入的。从最终的发展趋势上看,张洋认为“三计学”将融合到“信息计量学”这一学科体系之下。这跟Björneborn 与Ingwersen 做出的信息计量学包含文献计量学与科学计量学的研究内容的观点基本是一致的。

图2 “三计学”的关系

4 融合发展研究

4.1 “五计学”的融合

目前“五计学”之间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数据来源、计量指标等方面呈现出交叉关联、互为引用的发展特征和趋势。随着信息化、网络化和知识化的推进,“五计学”可以相互融通,呈现出“计量学”学科群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态势,以基础理论、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与工具等为核心要素协同演进,形成泛知识计量学科群。“五计学”可以通过如下路径实现融合发展:(1)重点研究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知识经济、大数据思维和社会需求对“五计学”发展带来革命性影响。(2)研究对象(文献、信息、知识、情报、网络、数据及其载体)、研究单元(文献单元、信息单元、知识单元)及其关系、研究方法(从文献统计扩展到数学模型分析、链接分析、系统分析、矩阵分析、网络分析以及知识图谱和可视化、共引分析、共现分析等)、分析工具(计算机辅助计量分析的软件与工具大量涌现,如MATLAB、Citesapce、Ucinet、Pajek、VOSviewer、Bibexcel、SATI、Gephi、Hiscit、SCI2 等)发生深刻变化,使计量学科群向个性化、集成化、模型化和智能化等方向发展。(3)重点研究新环境(如社会认知、用户体验)、新工具(如Scopus、Googlescholar 等新数据库)、新技术(如互联网+、大数据、在线交互)条件下“五计学”领域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新方法和新应用。

4.2 融合替代计量学与经济计量学

(1)替代计量学。2010年美国学者J.Priem在博客上首次使用“altmetrics”一词。2011年关于altmetrics 的研讨会召开,altmetrics 被大量引用开来。该词最早是alternative metrics 的简称,其造词跟其他“五计学”相类似,因此,翻译过来,称之为“替代计量学”。替代计量学的出现弥补了文献计量学很多方面的不足,它更加专注于新型科研环境,如在线社区、社交媒体等的计量统计。替代计量学的追随者觉察到在线科研潮流可能带来的变革,开始从各种途径来构建新的科学交流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文献计量指标的许多替代性方案,试图监测网络上在线科学交流活动的数据[17]。因此,替代计量学应对目前的科研新环境,尤其是社交媒体交流环境,有其独到之处,这也是“五计学”的薄弱环节。随着社会化、网络化、信息化的大趋势日渐明显,“五计学”必须面对这些新型科研环境。为此,融合替代计量学,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并获得本身的“自由”与“发展”。

(2)经济计量学。国外著名期刊《经济计量学》创刊号指出:经济计量学是数学、统计学与经济学结合的产物。1926年Frisch 根据Biometrics构造出Econometrics。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经济计量学确立的标志是Frisch 与Tinbergen 等人于1930年在美国成立经济计量学学会,其会刊《经济计量学》于1933年公开发行。萨缪尔森认为,二战后的经济学是经济计量学的时代。1970年代计算机技术应用于经济计量学,提出了许多新的算法和模型,进一步推动了经济计量学的发展。西方经济学家普遍认为,经济计量学是一类定量研究经济现象的经济计量方法的统称。在这里有必要澄清经济计量学与数理经济学的关系,因为我国很多学者尤其是非经济学领域的学者把经济计量学等同于数理经济学。实际上,西方的主流经济学派并不这样认为,他们普遍认为,数理经济学是理论经济学的研究内容,虽然数理经济学大量运用数学公式以及数学推理,但只是对经济理论的推导,或者说是对经济理论的数学化,有数理的概念,却没有数值估计。另外,数理经济学总是把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描述成一种精确的数学函数关系。殊不知现实的经济变量关系与精确函数关系总是有误差。经济计量学就把这种误差作为随机变量引入模型,使得方程式所描述的经济关系更符合实际情况。我们认为,经济计量学的许多理论与方法构成了“五计学”重要的理论基础,是“五计学”获得突破式发展所必不可少的。尤其有一点是“五计学”望尘莫及的,也是非常值得“五计学”学习的,那就是经济计量学的研究范式已经将数学、统计学运用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5 结语

“五计学”分别以文献、数据、信息(包括网络数据和信息)、知识为研究对象,既有共同基础、交叉融合,又各有侧重点、自成体系,成为图书情报学、信息管理和科学学领域计量研究的五个核心领域和研究方向。“五计学”在保持彼此独立性的同时,一定会出现融合发展的趋势。这对图书情报学、信息管理与科学学的融合发展也是意义重大的。但融合发展的难点可能会集中在如何从互联网+、在线交互、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环境和新背景出发考察“五计学”交叉融合发展趋势。

猜你喜欢

计量学文献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基于CiteSpace的医药语料库文献计量学分析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针刺治疗失眠症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老年综合评估文献计量学分析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超学科”来啦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