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粮甘草茎叶水平对阿勒泰羊羊肉风味的影响
2019-04-16郭同军张俊瑜桑断疾臧长江
侯 芳 ,郭同军,张俊瑜,桑断疾,臧长江,宫 平
(1.新疆畜牧科学院,乌鲁木齐 830000;2.中国农业科学院 研究生院,北京 100193;3.新疆农业大学 动物科学学院,乌鲁木齐 830052)
甘草具有耐热、耐旱、抗寒、抗盐碱等优良的植物生长特性,是干旱、半干旱地区重要的植物资源之一,不仅自然分布广泛,而且便于人工种植。甘草根茎作为中药,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调和药性、提高机体免疫力等诸多功效。但是,甘草地上部分的茎叶往往在制药过程中被丢弃。若能变废为宝,将其饲用改善家畜肉品质,不仅能够缓解干旱区饲草资源短缺问题,而且有助于畜牧业的发展。已有研究报道羔羊补饲甘草茎叶能够明显提高日增质量,增加产肉量[1]。饲粮中添加甘草提取物显著抑制了皮下脂肪组织中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活性(P<0.05),降低了皮下脂肪的沉积和血液总胆固醇水平[2]。十分有限的研究文献表明饲粮中添加甘草不仅能够显著提高羊肉背最长肌中粗蛋白和粗脂肪的质量分数(P<0.05),改变肾脂和皮下脂肪的脂肪酸组成[3],还能够影响皮下脂肪组织中挥发性化合物的比例[4]。尽管研究人员已经在饲粮添加甘草对绵羊产肉性能及皮下脂肪组织的影响方面进行了部分研究,但是饲粮中添加甘草茎叶对羊肉肌内脂肪酸、氨基酸等风味物质的影响尚未见报道,而肌肉是羊肉消费和食用的主要部分。本研究在育肥期阿勒泰羊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甘草茎叶,旨在探究甘草茎叶添加水平对羊肉肌内脂肪酸和氨基酸等风味物质的影响,为肉用羊饲粮甘草茎叶的适宜添加水平及其对羊肉风味品质改善提供基础数据,也为甘草茎叶活性成分效应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为缓解畜牧业饲草的不足提供新思路。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选取6月龄体质量为(40±2.5) kg的育肥期阿勒泰羊60只,进行统一驱虫、免疫和适应性饲养后,随机分为6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
1.2 试验饲粮
1.2.1 甘草茎叶 依托新疆乌拉尔甘草种植生产企业,采集甘草地上部分茎叶,作为饲料原料,晾干粉碎,待配合饲粮使用。
1.2.2 饲粮配制 参照肉羊饲养标准NY/T 816-2004进行等能等氮设计试验饲粮,分别将甘草茎叶添加比例为0.00%、10.01%、14.95%、20.41%、29.98%、60.11%的试验饲粮(以干物质计)加工为全饲粮颗粒饲料(全饲粮颗粒饲料由新疆天物有限责任公司代加工),试验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
1.3 试验设计
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6个不同甘草茎叶添加水平(0.00%、10.01%、14.95%、20.41%、29.98%、60.11%)的试验日粮随机分配给6组(Ⅰ、Ⅱ、Ⅲ、Ⅳ、Ⅴ、Ⅵ组)试验羊(即:甘草茎叶添加水平为0.00%的为对照组Ⅰ组,甘草茎叶添加水平为10.01%、14.95%、20.41%、29.98%、60.11%分别为试验组Ⅱ、Ⅲ、Ⅳ、Ⅴ、Ⅵ组)。整个试验期为60 d(其中预试期7 d,正试期53 d)。试验结束后,随机宰杀每组试验羊中3只体质量接近平均体质量的肉羊,参照羊肉分割技术规范NY/T 1564-2007进行胴体分割,采集各羊的背最长肌肉样,分析肉样的肌酐酸、硫胺素、胆固醇、脂肪酸及氨基酸,评价不同甘草茎叶添加比例对羊肉风味的影响。
表1 试验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干物质基础)Table 1 Composition and nutrient levels of experimental diets (DM basis)
注:复合添加剂为每千克饲粮提供: Cu 15 mg, Fe 56 mg,Zn 60 mg,Mn 30 mg,I 1.0 mg,Co 0.3 mg,VA 2 000 IU,VD 1 000 IU,VE 30 mg。代谢能为计算值,其余为实测值。
Note:The mixed additives provide the following per kg of diets: Cu 15 mg, Fe 56 mg,Zn 60 mg,Mn 30 mg,I 1.0 mg,Co 0.3 mg,VA 2 000 IU,VD 1 000 IU,VE 30 mg.ME is a calculated value and others are measured values.
1.4 饲养管理
各组试验羊于同一畜舍内按组分栏饲喂,饲养管理均相同,均为自由采食,自由饮水。每日于09:00和19:30分2次饲喂,剩料量保持在10%左右。试验期间,每天详细观察羊只的健康状况,并做好记录。
1.5 测定指标及方法
1.5.1 肌肉中肌苷酸、硫胺素和胆固醇 取出-20 ℃冷冻保存的肉样置于4 ℃解冻24 h后,剔除肌肉表面脂肪,用刀切碎后,用匀浆机打碎匀浆后,用电子天平称取适量。肉样中的肌苷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5],硫胺素质量分数采用GB/T 9695.27-2008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胆固醇质量分数采用GB/T 9695.24-2008气相色谱法测定。
HPLC分析条件:流动相为磷酸三乙胺/乙腈(95∶5,V/V),取磷酸3.41 mL溶于过量HPLC水中,再加入6.90 mL三乙胺(比重0.73,99%)混合后加HPLC水至1 000 mL,调pH至6.5,用0.5 m滤膜过滤,脱气,液用时与乙腈95∶5混合;Lichrosorb C18柱,4.6×250 mm,5 m;紫外检测器(波长254 nm);流速为1 mL/min;柱温为30 ℃;进样量为10 L。
1.5.2 肌肉中氨基酸 将肉样剔除可见的肌膜、筋键等,切碎匀浆后称取5 g肉样,采用GB 5009124-2016中食品氨基酸的测定方法进行分析。
1.5.3 肌肉中脂肪酸 取出-20 ℃冷冻保存的肉样置于4 ℃解冻24 h后,剔除肌肉表面脂肪,用刀切碎后,用匀浆机打碎匀浆后,用电子天平称取30 g肉样,待提取脂肪。采用冷式提取技术抽提脂肪。采用GB/T 9695.2-2008气相色谱法测定肌内脂肪酸质量分数。
1.6 数据统计与分析
采用Excel 2010进行初步数据整理,统计分析利用SAS 9.0统计软件中的GLM程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通过T检验进行多重比较,分别以P<0.05和P<0.01作为差异显著和极显著的判断标准。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数据。
2 结果与分析
2.1 甘草茎叶添加水平对肉品肌苷酸、硫胺素和胆固醇质量分数的影响
由表2可知,Ⅵ组羊肉背最长肌中硫胺素质量分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各组之间硫胺素质量分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不同甘草茎叶添加组对背最长肌中肌苷酸和胆固醇的质量分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是Ⅳ组肌苷酸质量分数最高,比对照组提高了20.67%,而胆固醇质量分数最低,比对照组降低了45.33%。
表2 甘草茎叶添加水平下肉品肌苷酸、硫胺素和胆固醇的质量分数Table 2 Mass fraction of mutton inosine,thiamine and cholesterol under glycyrrihizic stem and leaf supplemental level %
注:同行数据后相同或无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下表同。
Note: In the same row,values with the same letter or without letter superscripts mean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while values with different lowercase letters superscripts mean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and with different uppercase letter superscripts mean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1) .The same below.
2.2 甘草茎叶添加水平对肉品脂肪酸质量分数的影响
由表3可知,Ⅲ组羊肉背最长肌中二十碳二烯酸的质量分数显著低于Ⅴ组(P<0.05),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二十一碳烯酸的质量分数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二十二烷酸的质量分数显著低于对照组、Ⅴ和Ⅵ组(P<0.05),除此之外,各甘草茎叶添加组的其他脂肪酸质量分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Ⅲ组分别使背最长肌中肉蔻酸、硬脂酸和总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降低了23.61%、7.13%和1.14%,使油酸质量分数增加了5.54%;Ⅳ组分别使硬脂酸和总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降低了10.55% 和1.05%,使棕榈油酸、亚麻酸和总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分别增加了13.33%、9.46%和0.56%;Ⅴ组分别使肉蔻酸、硬脂酸和总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降低了12.04%、5.98%和2.40%,使油酸和总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分别增加了4.31%和2.76%;Ⅵ组分别使棕榈油酸和总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增加了13.33%和0.97%。以上各甘草茎叶添加组对背最长肌中不饱和脂肪酸及饱和脂肪酸存在不同程度的增加和降低趋势,但从主要的饱和脂肪酸硬脂酸来看,Ⅳ组降低程度最大;从主要的不饱和脂肪酸油酸来看,Ⅲ组增加幅度最大;而从必需脂肪酸亚麻酸来看,仅有Ⅳ组有所增加。
2.3 甘草茎叶添加水平对肉品氨基酸质量分数的影响
由表4可知,Ⅳ组羊肉背最长肌中丝氨酸、丙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天冬氨酸及总氨基酸质量分数显著高于Ⅵ组(P<0.05),其他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Ⅵ组背最长肌中蛋氨酸质量分数极显著低于对照组和Ⅳ组(P<0.01),显著低于Ⅱ和Ⅴ组(P<0.05),与Ⅲ组差异不显著(P>0.05);除Ⅵ组外,其余5组蛋氨酸质量分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Ⅲ组背最长肌中酪氨酸质量分数显著低于对照组、Ⅱ和Ⅳ组(P<0.05),与Ⅴ和Ⅵ组差异不显著(P>0.05);除Ⅲ组外,其余5组酪氨酸质量分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Ⅱ组背最长肌中苯丙氨酸质量分数显著高于Ⅵ组(P<0.05),与其余4组差异不显著(P>0.05)。此外,Ⅳ组背最长肌中谷氨酸、甘氨酸、组氨酸、赖氨酸和精氨酸质量分数分别比对照组高2.45%、1.45%、2.67%、1.91%和2.02%,整体而言,Ⅳ组背最长肌中大部分氨基酸质量分数高于对照组和Ⅵ组。
表4 甘草茎叶添加水平下肉品氨基酸的质量分数Table 4 Mass fraction of mutton amino acids under glycyrrihizic stem and leaf supplemental levels %
3 讨 论
风味是由食物刺激人的感受器官(如嗅觉、味觉、触觉等)而产生的一种综合复杂的生理感觉,一般将其划分为滋味和香味,游离氨基酸、小肽、无机盐和肌苷酸是肉类滋味的呈味物质,而氨基酸、脂肪酸、还原糖和硫胺素则是肉类重要的香味前体物[6]。肉的风味是衡量肉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它与肉的食用品质、营养品质、安全品质一起决定着人们对肉品消费的选择与取舍。
3.1 日粮甘草茎叶对羊肉风味的影响
肌苷酸(IMP),又称为次黄嘌呤核苷酸,广泛参与细胞“供能”代谢等生命过程,是动物组织中重要的风味物质[7]。研究报道,肌苷酸是构成肉品鲜味的主要成分[8],肌苷酸增加鲜味的能力比谷氨酸钠强40倍[9]。因此,肌苷酸是衡量肉质鲜味的重要指标之一,其质量分数与肉品的鲜味成正比。目前,国际上已经把肌苷酸作为衡量畜禽等肉质鲜味的一项重要指标。肌肉中的肌苷酸源于ATP的复杂生化代谢过程,畜禽被宰杀后,肌肉在僵直及pH变化过程中,肌肉中的ATP经历一系列的酶促反应:ATP→ADP→AMP→IMP→肌苷(INO),产生的肌苷在核苷水解酶的作用下,进而分解成次黄嘌呤(HYP)和核糖[10-11]。其中,INO有苦味,而肌苷酸的累积可使肉的鲜味变浓[12]。本研究中,不同比例饲粮甘草茎叶添加水平对羊肉背最长肌中的肌苷酸质量分数无显著影响(P>0.05),但是,Ⅳ组的肌苷酸质量分数有上升趋势,比对照组提高了20.67%,这说明饲粮中添加20.41%甘草茎叶有利于提高羊肉鲜味。目前尚未见甘草对羊肉IMP影响的研究文献,但是其他中草药提高羊肉肌苷酸的研究已有报道。张荣祥[13]将1% 的复方中药添加剂添加到山羊饲料中使得背最长肌中肌苷酸质量分数提高了158.16%,同样,罗燕等[14]在绵羊饲粮中添加3种不同的1%中药方剂也不同程度地提高了背最长肌中肌苷酸质量分数。康艳梅[15]在滩羊饲粮中添加5%的百里香极显著地提高了背最长肌中肌苷酸质量分数(P<0.01)。这可能与中草药中的活性物质对ATP降解酶的影响有关,也可能是中草药改变了机体的代谢所致。矫丽娟等[16]研究发现滩羊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甘草提取物显著提高了脂肪分解代谢关键酶活性,Kamisoyama等[17]研究表明,给高脂饲粮诱导的肥胖大鼠饲喂2%甘草黄酮油,使其肝脏脂酰辅酶 A 脱氢酶(ACADs)的活性显著增加。脂酰辅酶 A 脱氢酶是脂肪酸β-氧化过程第一步的关键酶,主要催化脂酰辅酶A的脱氢反应[18]。脂肪分解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增加会促进脂肪酸的β-氧化反应,加速三羧酸循环,产生的能量主要以磷酸肌酸形式储存,进而转化为ATP,最终形成较高质量分数的肌苷酸。甘草茎叶对羊肉脂肪酸β-氧化反应关键酶的影响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硫胺素也是重要的香味前体物质。当受热时可产生多种含硫和含氮挥发性香味物质。硫胺素在体内合成代谢十分复杂,合成过程中的很多产物具有产生香味的功能,其分解产物多达68种,其中一半以上是含硫化合物,多数具有煮肉的香味[19]。在肉品风味方面,硫胺素降解是形成肉品风味物质的一个很重要途径之一,硫胺素降解产物不仅其自身具有香味,而且可与其他风味化合物相互作用,生产更多的风味化合物[20]。本研究中,仅Ⅵ组背最长肌中硫胺素质量分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甘草茎叶添加组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饲粮甘草茎叶添加水平达到60.11%时会显著降低背最长肌中硫胺素质量分数,对硫胺素相关的肉品风味形成产生了不利影响。本研究采用等能等氮试验饲粮,且饲养管理一致,可以排除饲粮及饲养管理对肌肉硫胺素的影响,可能原因之一则与饲粮高水平的甘草茎叶引起的瘤胃微生物菌群结构改变有关。反刍动物机体的硫胺素主要来源于瘤胃微生物,Breves等[21]研究表明成年牛瘤胃微生物合成硫胺素的量高达28~72 mg/d,这一数量等于或超过了每天从饲粮中摄取的硫胺素。而甘草中含有多种抑菌成分(甘草黄酮、甘草查尔酮、甘草素等),能够抑制多种微生物[22-24]。当甘草茎叶的饲喂量较高时,抑菌作用逐步加强,改变了瘤胃微生物菌群结构,导致硫胺素的合成量下降,最终使肌肉中的硫胺素水平降低,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胆固醇能够提高人体低密度脂蛋白的浓度,而低密度脂蛋白质量分数过高可引起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25-26]。本研究中,不同添加水平的甘草茎叶对羊肉背最长肌中胆固醇质量分数无显著影响(P>0.05),但是,Ⅳ组的胆固醇质量分数有降低的趋势,比对照组降低了45.33%。说明饲粮中添加20.41%的甘草茎叶有利于降低羊肉的胆固醇质量分数。而肌肉中胆固醇的质量分数与血液胆固醇的水平密切相关,薛正芬等[1]报道,给新疆细毛羊羔羊补饲甘草茎叶后使血清中的总胆固醇下降了1.20%~8.43%。同样,绵羊饲粮甘草提取物具有降低血清总胆固醇的趋势[2]。关于大鼠饲喂光果甘草粉的研究同样得出了甘草显著降低血液胆固醇的结论[27]。
3.2 日粮甘草茎叶对羊肉脂肪酸的影响
张巧娥等[3]研究报道,给滩羊补饲甘草能够改变滩羊皮下脂肪组织和肾周脂肪组织中的脂肪酸组成。甘草对羊肉脂肪酸组成的改变源于甘草中的活性成分对脂肪酸代谢相关酶类的影响。Kamisoyama等[17]研究表明,给高脂饲粮诱导的肥胖大鼠饲喂2%甘草黄酮油,使其肝脏脂肪酸合成酶(FAS)和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的活性显著降低,而脂酰辅酶 A 脱氢酶的活性显著增加。产生这一影响的原因在于甘草黄酮油从分子水平对脂肪酸代谢限速酶的mRNA表达产生了作用。Honda等[28]进一步研究指出,甘草黄酮油显著降低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加了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α(PPARα)的mRNA表达水平。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的靶基因涉及糖酵解中的葡萄糖激酶(GK)及脂肪酸合成基因,如乙酰辅酶A羧化酶1(ACC1)和脂肪酸合成酶[29],从而通过这些酶对脂肪酸的合成产生影响。这些关键酶在脂肪酸代谢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从不同的途径调控着脂肪酸的代谢。脂肪酸合成酶是脂肪酸合成的关键酶,主要催化长链脂肪酸(SFA)的合成[30]。Wu等[31]研究发现,脂肪酸合成酶被抑制会引起丙二酰辅酶A蓄积,进而抑制肝细胞脂肪酸的β-氧化途径,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α激动剂处理小鼠可上调脂肪酸β-氧化途径。脂酰辅酶A脱氢酶是脂肪酸β-氧化过程第一步的关键酶,主要催化脂酰辅酶A的脱氢反应[18],进而影响脂肪酸的氧化分解。乙酰辅酶A羧化酶不仅是脂肪酸生物合成的关键酶或限速酶,也是碳水化合物转化成脂肪酸的重要调控位点[32]。同样,饲粮甘草提取物显著降低了宁夏滩羊皮下脂肪组织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活性(P<0.05)的研究也证明了甘草中的活性成分对脂肪酸代谢相关酶的作用[2]。脂肪酸代谢相关酶活性的改变最终会使机体脂肪酸组成和数量发生变化。本研究中,饲粮不同甘草添加水平均对羊肉背最长肌中脂肪酸组成产生了不同程度地影响。其中,Ⅳ组背最长肌中硬脂酸质量分数最低,比对照组低了10.55%;Ⅳ和Ⅵ组背最长肌中棕榈油酸质量分数相等且均高于对照组和其他甘草茎叶添加组,比对照组提高了13.33%;Ⅲ组背最长肌中油酸质量分数最高,比对照组高了5.54%;仅有Ⅳ组背最长肌中亚麻酸质量分数高于对照组,比对照组高了9.46%。本研究,饲粮甘草茎叶改变羊肉背最长肌脂肪酸组成的可能原因在于甘草茎叶所含的甘草活性成分对羊肉脂肪酸代谢相关酶的作用,而羊肉脂肪酸组成的变化会导致羊肉风味的改变。
研究表明,羊肉中硬脂酸质量分数的增加会加重羊肉的膻味[33-34],油酸[33]和棕榈油酸[35]质量分数的提高能够增加羊肉的风味,使羊肉味道更加鲜美,而亚麻酸却会导致腥味的增加[36]。但是,亚麻酸是人体必需脂肪酸,能够抗炎、抗高血压及抗过敏等[37]。
3.3 日粮甘草茎叶对羊肉氨基酸的影响
肉品中的氨基酸不仅影响其营养价值,而且影响其风味品质。氨基酸对肉品风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部分氨基酸之间及氨基酸与肌苷酸之间相互协同平衡影响肉品自身特有的滋味;另一方面,作为香味前体物质的氨基酸与糖类间发生的美拉德反应,以及与脂肪间发生的交互作用均可使氨基酸转变为呈香味物质。使肉品呈现香味所必需的前体氨基酸主要有谷氨酸、甘氨酸、精氨酸、天冬氨酸和丙氨酸5种[38-40],其中,谷氨酸和天冬氨酸是肉品鲜味的特征性氨基酸,而甘氨酸和丙氨酸是呈甘味的特征性氨基酸[41-43]。不仅如此,肉品的滴水损失、持水力也会受到氨基酸质量分数的影响[44-45]。本研究中,Ⅳ组羊肉背最长肌中谷氨酸、天冬氨酸和丙氨酸的质量分数均高于对照组及其他甘草茎叶添加组,甘氨酸质量分数与Ⅱ组相等且高于其他组,精氨酸质量分数与Ⅴ组相等也高于其他组,说明饲粮中添加一定比例的甘草茎叶有增加背最长肌5种鲜味氨基酸质量分数的趋势,且Ⅳ组对羊肉风味的改善作用最好。
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和缬氨酸是人体必须的8种氨基酸,人体缺乏一种或几种必须氨基酸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46]。本研究中,Ⅳ组背最长肌中蛋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和缬氨酸质量分数均高于对照组和其他甘草茎叶添加组,天冬氨酸、丙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和总氨基酸的质量分数均显著高于Ⅵ组(P<0.05),蛋氨酸质量分数极显著高于Ⅵ组(P<0.01)。此外,Ⅳ组背最长肌中总氨基酸质量分数均高于其他各组。这进一步表明饲粮添加20.41%的甘草茎叶对于提高羊肉的氨基酸营养价值方面也是效果最好的。饲粮甘草茎叶通过影响肌肉氨基酸的组成和质量分数改变了肉品的风味,这与甘草茎叶中的活性物质密切相关,虽然未见甘草茎叶对肉类氨基酸影响的相关报道,但是,中草药对于羊肉氨基酸组成和质量分数的影响已屡见不鲜。杜丽英等[47]研究报道,在太行黑山羊饲粮中分别添加2.5%和3.5%的黄芪均显著提高了羊肉谷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天冬氨酸、丙氨酸、甘氨酸的质量分数(P<0.05)。张荣祥[13]在安徽白山羊饲粮中添加1%复方中药,不同程度地提高了背最长肌中谷氨酸、丙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组氨酸和赖氨酸的质量分数。同样,康艳梅[15]在滩羊饲粮中分别添加5%和10%的百里香也不同程度地改变了羊肉氨基酸的质量分数。这说明中药的活性成分对羊肉氨基酸的组成和质量分数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而甘草茎叶中的活性成分对羊肉氨基酸的影响需要后续的进一步深入研究。
4 结 论
饲粮甘草茎叶添加水平为20.41%具有增加背最长肌中肌苷酸、风味氨基酸和人体必需氨基酸质量分数以及降低胆固醇质量分数的趋势。饲粮甘草茎叶添加水平为20.41%和29.98%具有提高羊肉中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的趋势。从硫胺素、胆固醇和氨基酸方面来看,饲粮甘草茎叶添加水平为60.11%不利于肉品质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