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讨论的运用及度的把握
2019-04-15杨昌梅
杨昌梅
物理课堂教学讨论是体现教学民主,面向全体学生的一种授课方式,在教学中,教师恰当地组织运用讨论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重要手段,讨论时,学生始终处于主体,主观能动性得到极大的发挥,思维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同时,把握设计好讨论问题的度是一堂物理课成功的基本条件,也是教学的启发性和诱导性的具体体现,无目的、无针对性的随意提出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无疑是物理课堂教学的一处败笔。因此,教师要做到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水平,巧妙地设计有关讨论问题,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由已知导向未知,最终使学生取得知识和智力的双重进步。
1 对难于建立的概念,运用讨论有助于建立概念,揭示规律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对于“惯性”的概念,学生难于理解和掌握,在引入新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们讨论:火车在匀速直线行驶时,乘客在车厢里竖直跳起,将落在何处,是仍落在原地还是落在起跳点的后方,哪种说法正确?同学们纷纷各抒己见,相互讨论,都想弄明白“谁对”“谁错”,教师自然而然将带着问题的同学们引入了新课的学习。
2 在复习中运用讨论, 有利于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如在学习了惯性以后,我设置了这样一组问题:1.什么叫惯性?(惯性的概念)2.物体都有惯性吗?(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3.惯性有没有大小?4.惯性的大小会随外界条件而改变吗?(强化学生头脑中固有属性的意识)5.惯性对物体有什么影响?(理解惯性的特点)6.惯性能分成静止和运动吗?(帮助澄清学生头脑中的模糊概念)等等这组问题的讨论使学生感到不是简单重复,而是在讨论中复习,掌握了新概念,理解了新问题,有利于学生活跃思维,从而加深对惯性及有关问题的认识与理解。
3 对易混淆的概念,运用讨论有助于弄清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随着学生学习的深入,相似的概念之间往往会产生相互干扰,影响理解和应用,这时可通过问题设置讨论辨析清楚。如对压力和重力概念,可设置这样一些问题让学生讨论:1.重力和压力是怎样产生的?2. 它们的受力、施力物体分别是什么?3.它们的方向如何?4.它们在什么情况下大小是相等的?又如实像和虚像,用电器的额定功率、额定电压和实际功率、实际电压等都可以通过讨论辨析清楚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4 对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运用讨论得出和理解有关规律
关于摩擦是学生们熟悉的物理现象,当用实验探究得出滑动摩擦力大小跟物体间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的结论后,再讲增大有益摩擦时,我设计了讨论的问题,“用哪些方法增大有益摩擦?请用手边的物体实验说明”。引导学生用力推平放在桌面上的书,使书运动,再在书下垫上笔,仍用力推使书运动,体会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的大小,“又能用哪些方法减小有害摩擦吗?举例说明”。在讨论中我鼓励学生积极动手验证、发言,训练了能力,理解了规律。
5 在实验教学中运用讨论,有助于掌握方法、发展能力
在物理实验前,针对实验结果的预估组织学生讨论,学生们会给出猜想和争论,教师并不立刻给予评价,当实验结束后,结果自然会见分晓,起到去伪存真的效果。如在做“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时,实验前组织学生讨论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先通过理论推导得出:不同的滑轮组机械效率不同,同一滑轮组机械效率也会有所变化,然后再通过实验进行收集数据得出验证,实验结束后,让学生思考: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一定要测四个量才行吗?至少需测几个物理量?这样启迪学生思维,发展能力。
6 在习题课中展开讨论,有助于解决问题,激发思维
在习题课的教学中,我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一题多解”,即解决一个典型题的过程中,讨论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寻求解题思路,在讨论中得出能理解的、解题的最佳方案。二是“一题多变”,即组织学生讨论怎样将一个题目进行拓宽、引深,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三是“多题一解”,即从某一典型题出发,组织学生推导、讨论,进而归纳总结出这类题的一般解法,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
在物理教学中,可以说方方面面都可以展开讨论,好的讨论引导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也要防止为讨论而讨论,要注意以下问题:
7 讨论的角度
讨论问题的设置应注意角度,要注意角度的新颖,富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思维的积极性。还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能被学生接受,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8 讨论的稳度
教学讨论要从效果出发,不宜搞突然袭击,让学生莫名其妙,应保持课堂的稳定和学生心理的轻松,不要老是提问讨论,求得课堂的热闹,从而使学生不去对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做出思考。应注意方式、方法和技巧。
9 讨论的难度
讨论问题的设置应有一定的、恰当的难度,使解决问题的思维水平处于“邻进发展区”从而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使他们通过努力可以讨论出结果,
10 讨论的跨度
讨论问题应紧扣教学内容和中心环节,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前后衔接,问题设置跨度太小,不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思维,跨度太大,学生不能立即做出联想而难以展开讨论,反而会抑制学生的思维活动。
11 讨论的密度
提问及讨论的设置要疏密相间,一节课不能提问不断,也不能一提出问题就让学生讨论,应留有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思考,让学生对问题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思考。所以,讨论的密度要精心设计,安排恰当,要能起到改善教学环境,调节学生情绪,沟通师生关系的作用。
12 讨论的广度
课堂教学的对象应是全体学生,设置讨论问题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和跨度,还要考虑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所需展开的讨论应能让多数学生经过分析思考都能参与到讨论中来,这就要设计好问题的难度和广度,难度小了,广度就大,思维层次就较低,效果就欠佳。所以用适当问题的坡度来增加问题的广度,或使问题具有广泛的思维空间以增加问题的广度。这样可以调动全体的积极性,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總之,物理课堂教学的讨论及度的把握不只局限于以上方面,教无定法,教学有法,在物理教学中运用好课堂讨论,能将每个学生的兴趣、潜能、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的调动起来,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提高教学质量大有益处。
(作者单位:兰州市西固区柳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