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说培养八年级学生地理读图能力的课堂教学策略

2019-04-15王琼英

神州·上旬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读图能力教学策略

王琼英

摘要:初中八年级地理课程更偏重自然地理知识的学习,学生只有了解自然地理的基本要素:位置、地形、气候等分布特点及规律,才能更好的了解不同自然环境下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差异,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落实人地和谐的培养目标。理解自然地理的基本要素是基础,八年级地理课堂的任务是教学生认识位置和范围、地形地貌、气候、河流土壤等地理事物。地图是地理的基本语言和特色语言,笔者结合实践教学,通过“讲解示范”“填图练习”“图文转换”“同桌互改”几个策略培养八年级学生读图能力,操作性强效果明显。

关键词:八年级地理;读图能力;教学策略

读图能力尤为重要。八年级地理课堂教学的地图主要涉及半球图,行政区图,省区轮廓图,地形图、河流分布图、山脉分布图、气候分布图和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等。这些图形不同于学生平时喜欢看的彩色图画。地图是专业的符号,专业的表达术语。有严格的制图规范和准则。这对八年级学生来说,比较生疏且没有足够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兴趣地理课堂教学中比较困难的。学生学不会,不愿意学,老师又不必须教是课堂的主要矛盾。针对培养学生读图能力这个目标,通过“讲解示范”“填图练习”“图文转换”“同桌互改”几个策略达到目的。

一、例说讲解示范策略

学情不尽相同,讲解也得因材施教。讲解示范是对老师的要求挺高,笔者在实践中发现,讲解是一个互动性比较强的教学程序。互动性就是“说的说明白,听的听懂了”。对学习能力比較强的班级,教师的讲解比较简单,蜻蜓点水式的提醒下重点。比如读图的三个步骤:读标题、读图例、读图本身,他们就可以从图上获得一些基本信息了。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这三个步骤,从行政区图就能识别不同行政区划的轮廓范围,行政中心,邻省相对位置等信息。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这三个步骤,从地形图上就能找出五种基本地形,能判断地势的高低和河流的大致流向;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采取“以点带面”的教学策略:让一个学生到黑板上,老师在旁边语言指导,由这名学生来完成读图任务,其他同学观摩。他们通过替代性学习来完成任务,这样虽然浪费时间,但起码和学生的课堂互动是全程全情投入的,而不是让师生游离在彼此思想和心灵之外的课堂生成。

二、例说填图练习策略

填图对学生读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将所学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人口城镇分布、降水分布及规律、气温的分布及规律等地理事物分布规律的认识落到实处的环节。填图的基础是学生能在图上读出相应的信息,并且这些知识在头脑中整合了,才能准确的“输出”,落实到填图。填图是八年级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环节。在实际教学中存在这样几个问题:一学生填图不注意题目要求,没有养成良好的读图习惯。具体表现在不会看题目要求填山脉名称、河流名称或是行政区名称;二学生的地理空间概念不强,比如同时填写山脉和河流,就容易将山脉和河流的名称交叉混填;三学生在基于地理事实推理的问题不知道从何下手。比如,在填图完成了中国的地形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后不会分析地形地势对河流的影响,不会分析地形地势对气候、交通的影响。究其原因,学生缺乏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教师采取的策略是“填空式”的语言表述,比如“中国地势西高东低,所以河流自西向东流”。这样帮助学生降低知识难度,帮助学生学习。

三、例说“图文转换”策略

图是地理特色的语言,图能更好的传达地理信息。八年级地理常见的图有地形图、中国和世界政区图、气候类型分布图、人口和城市分布图、资源类型分布图、农业或工业产品分布图、饼图、柱状图曲线图、人口或经济增长趋势图等。图文转化,是学生在读懂图的基础上,将图片传达的内容转化为文字信息的过程。图文转换,学生存在文字表达不规范的问题。虽然对八年级学生不要求很专业的地理术语,起码要符合基本的表述习惯和常用说法。比如在描述气候特征时,不会用“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来表述。再比如,描述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时不会用“资金、技术、人才”。学生会经常直白的说“钱多”。教学中,本着教学贴近学生生活的原则,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难免会用直白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但在学生理解原理之后就要告诉学生在解题的时候就要规范的作答。图文转化,学生存在图片信息提取不全的问题。客观上八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分配不均匀,很难注意到图片中的很多细节问题,以及图片背后的深层次的原因。全面提取图片信息是相当难的地理专业素养。比如学生在分析气温曲线图的时候,很容易读出某月的气温,最高温,最低温,温差也能计算出来,但是不会分析热带和温带气候温度的区别是源于纬度因素。需要教师积极的引导、规范和强化。教师在实践中采取“惯性思维”的培养策略。每一次讲解这类型的题目,都带着学生分析原因,通过不断的强化,让学生形成一种习惯,大部分学生能够记住。

四、例说“同桌互改”策略

课堂上完成填充图册是培养八年级学生地理读图能力的重要途径。具体做法是让学生相互之间互相帮助,互相检查,改正填充图册完成的情况。大多数学生比较粗心,比如北回归线描红的时候描成了实线;比如秦岭-淮河没有填写到正确的框里了;比如填写气候类型时将亚热带季风气候简写成“亚季”等。经验表明这样简写的学生往往是学习不扎实的学生。类似的小错误,自己不觉得,同学能发现,能监督,可以有效杜绝这种偷懒不扎实的不良习惯。在实际操作中,会要求相互检查的同学检查完之后签名和日期。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老师能更好的监管课堂,看谁检查不认真,改正不认真。实践证明这是一个很好的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策略。

参考文献:

[1]王向东,袁孝亭.地理学科中的生态意识教育因素「J」。课程'教材'教法,2002(4)

[2][美]罗伯特·斯莱文.姚梅林译.教育心理学[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7月。

猜你喜欢

读图能力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高中地理教学中读图能力的培养研究
浅析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定向运动制图能力与定向运动员能力提高的研究
中国现当代绘画鉴赏对高中生读图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