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开展生活化教学的几点尝试
2019-04-15董昊
董昊
摘要:物理是与现实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一门课程。物理教学,只有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充分感受物理学的实用性,才会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探索乐趣。让课堂教学生活化,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过程,都应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
物理生活化教学就是教师结合学生的认知世界去教学物理知识以及培养物理思维。在教学中,教师选取学生熟知的物理现象,让学生从认知世界中理解物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感受物理学习的价值及其意义,从而促进学生利用物理知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在学习中感受物理学习的魅力。本文结合笔者教学实践经验论述生活化教学方法的有效实施策略。
一、预习体验生活化
不少教学设计中,把物理课前预习多设计为提前借助教材展开自主预习,并大多流于阅读填空的形式,学生自主活动受到课本的局限,也局限了师生教学活动的视野。简单地提前预习课本,一方面会让物理课堂失去了科学的神秘感,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动机;另一方面,初中学生生活体验的不足往往又造成了课堂教学资源的欠缺。基于以上原因,笔者把常规导学案设计中“自主预习”改为“生活体验”栏目,比如,在《大气压强》的导学案设计中,呈现如下内容。
[教学实例]大气压强的“生活体验”。请至少完成下列两项任务。
(1)吹鼓一个气球,分析气球变大的力学原因。(2)喝一袋密封的袋装牛奶或豆浆,观察袋子的变化并思考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3)查表了解空气的密度值,估算教室中空气的重,打听班上哪些同学能背负这样重的空气。(4)观察常见药液、饮料等吸管的表面特征,结合使用情况思考这样设计的原因。
学生有针对性的生活再体验往往能给课堂学习带入更多鲜活的教学资源,为本节课的科学之旅储备物质基础。
二、课堂导入生活化
成功的课堂需要美妙的课程导入,这样才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点燃学生的智慧之光。在对课程进行导入的过程中,教师要对生活中的各种教学案例进行合理应用,通过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小常识”或奇异现象,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
例如,讲《汽化和液化》时,教师不妨在课堂开始时提出问题:夏天(尤其是有风的时候),游泳的人,从水中走出来,这时温度不低,为什么这个人会感觉冷?通过学习蒸发这部分知识,学生知道,当人从水中走出来的时候,虽然气温很高,但人身体表面的水蒸发,带走了人体的热量,因此会感觉冷。又如,在讲解《变阻器》之前,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旋转收音机上的音量键,声音会变高或变低?通过学习,学生了解到,原来收音机的音量键是一个滑动变阻器。滑动变阻器是电路中的一个重要元件,通过移动滑片的位置可以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从而起到控制电路的作用。
三、创设情境生活化
初中生已具备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与体验,这些都是学生学习物理宝贵的资源,可以有效让学生从心理上降低对物理知识的抽象感与陌生感。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越贴近时,学生自动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深入生活,从生活出发,为学生创设有效的物理教学情境,由所熟悉的生活事物来引入物理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性。
在学习“光现象”有关知识时,我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月食现象,并给它起了一个有趣的名字——“天狗食月”,在影片中展示了整个月食的运动过程,让学生很轻松地认识了月食的产生原理,知道了什么是月环食、什么是月全食等。总之,适当引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把生活现象与知识联系在一起,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内容生活化
生活是物理知识的来源,是物理知识的基础,是提升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初中时期是学生积累知识的时期,我们应关注和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生活经验,收集和整理与学生有关的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生活材料,将其应用于物理教學中,使学生易于接受教学内容,理解理论知讽教师可以对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知识进行利用,让学生对物理课堂保持一份新鲜感,提升学生对各项知识的认识和了解。
例如在学习“摩擦力”时,可以观察实际生活中出现的拔河比赛现象中运动员喜欢穿新球鞋,橡胶底的运动鞋都是不容易滑动,不希望地上有沙子也是要努力“踩稳”;学习“惯性”时,可以向学生介绍公交车在启动时身体会向后仰,而在刹车时身体会前倾。这样就可以用物理知识解释将生活中的现象,将物理的学习融人到学生日常生活,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布置作业生活化
作业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布置作业不但能使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而且能使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能力。大部分教师对布置作业都已形成惯性,书本上有的、练习册上有的每题必做,缺乏选择,更没有把布置作业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联系起来考虑。多开展与物理有关的课外活动有利于物理学习,比如,在教学完《密度》后,教师给学生布置这样的生活作业:“上一周,小明妈妈在好家友商场购买了一对金耳环。回家后,小明看了看这对耳环,觉得妈妈有可能受骗了,怀疑这对耳环不是纯金打造的,于是小明对耳环的密度进行了计算,其体积为10立方厘米,质量为8.9克,请问小明妈妈所买的耳环是否为纯金的?”这样的题目给学生带来一种“亲近性”。因为题目中的小明也许就是班级中的某某同学,由此可促进学生很快地进入计算中,从而获得答案。
结语:
实现物理教学的生活化有其内在必然性、必要性与重要性。我们要以生活的眼光来审视我们的教学,以物理的眼光来审视我们的生活,切实加强物理与生活的联系,使物理教学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
参考文献:
[1]刘亮.探讨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J].数理化学习,2013(2).
[2]田军.关于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认识与研究[J].学周刊,2015(3):134-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