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整理和复习课教学中的“四巧”

2019-04-15姚建萍

甘肃教育 2019年5期
关键词:梳理练习复习

姚建萍

【关键词】 数学教学;整理;复习;调动;设计;梳理;练习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05—0107—01

“复习课难上”是许多教师经常发出的感叹。因为“整理和复习课”,既不同于新授课,又不同于练习课。它包括三个方面的任务:第一,要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整理,构建知识体系,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做到“一线串珠,有序织网”;第二,要对学生的学习缺陷进行弥补;第三,要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讲究一定的方法与技巧。

一、巧调动

“巧调动”就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教师要把复习的内容通过故事、游戏、竞赛等形式展示出来,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从而提升复习的乐趣。

例如,教学“圆的整理和复习”时,课前笔者首先把学生分成四大组,让学生给自己组取名(如精灵队、雄鹰队),把“圆”分成“ 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圆环的面积”四大块,让每组抽签确定本组的一个研究主题。然后分组研究本部分的知识包含哪些需要掌握的内容,有哪些重点和难点,最后拟订五个问题。上课采用竞赛的形式,依次向其他小组提问。要求答对一题得200分,提问的一组加100分的优秀设问奖,答错一题或出题有误不扣分。在笔者宣布了这样的上课方式后,学生们的兴致很高,课堂的学习被延伸至课前、课外,课堂上的被动接受成为课外的主动复习,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巧设计

复习课是对旧知识的一种回顾和再现,它本身包含着枯燥和乏味。如果复习时,不注重复习方式和复习技巧,就会使复习课成为“次品课”,也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为了使学生在复习时有新鲜感,教师可以尝试改变以往“问答式”的复习方式,用比赛的形式来激活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复习中去。为此,复习课不妨定位四阶段教学模式,用下图来表示:

三、巧梳理

巧梳理就是知识梳理,即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理清它的来龙去脉,构建单元知识体系。教师完成了某一个单元知识的新授后,虽然学生对所学知识已基本掌握,但此时的知识还是零散和孤立的。若不引导学生加以归纳和整理,学生仍会陷入紊乱状态,而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因此,在学完一个单元后,要引导学生对该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梳理,以形成一个有层次、有条理的知识系统。在梳理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知识间的联系点,并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知识归纳成体系,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完“圆”这一单元后,让学生应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本单元的知识,学生积极性很高,创新意识很强,很快就把自己梳理的结果展示出来,形成了自己的成果,并主动向全体学生介绍自己的梳理方法。然后师生共同讨论,达成共识,认为下面的归纳比较合理,易掌握。

四、巧练习

整理和复习中的练习是对本单元知识的巩固、内化和提高。孔子曰:温故而知新。新,就是创新,就是发现新的东西,从而真正达到“温故”的目的。因而,复习课练习题的设计应把握知识的连接点,做到“做一道练习题可以击中多个知识点”,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达到学一点懂一片,学一片会一面的目的。同时把具有代表性的习题通过变式、逆转、重构,形成一些巧妙、新颖、具有较高思维价值的习题,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有效实践,实现触类旁通、靈活应用的目的。当然,练习的设计还应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要让每个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从而提高复习的效果。

编辑:谢颖丽

猜你喜欢

梳理练习复习
多元比较,有效开展第二轮生物复习
浅论“适性教育”理念下的初中耐久跑教学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
对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的建议
论小学数学教育的方式方法问题
“导——展——练——评”课堂教学模式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