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的策略

2019-04-15何慧兰

甘肃教育 2019年5期
关键词:朗读语感小学语文

何慧兰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感;策略;生活;朗读

【中图分类号】G62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9)05-0102-01

語言学科的学习中,语感是比较重要的,语文学科的学习即是如此。语感其实是学生对文字的领悟与感知,它左右着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听、说、读、写活动。学生具备了敏锐的语感后,也就相当于培养了优秀的语文素养,这是学生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要具备的素质。在学生具备了良好的语感后,他们就能感受到文字的精妙,并且能够深刻地理解句子的内涵,从而能够更加敏锐地表达自身的情感,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以及语言文字理解能力。

一、联系生活教学,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文学科的学习不是简单地揣摩语言文字,而是将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的学习中,这与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教育理念相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和钻研课本,还应该不断引导学生学会联系生活,从而将文本中的语言转化为生动形象的画面,让学生将生活和文本语言联系在一起,从而真正有所感悟,在生活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如,在教学《小白兔和小灰兔》时,文章的最后小白兔说道:只有自己种菜才有吃不完的菜。对于小学生而言,可能会觉得稍微有点难以概括其表达的主要意思,因此就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思考平时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于小白兔和小灰兔的生活经历,然后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的学生说道:“有时候总喜欢抄别人的作业,但是怎么抄都是在欺骗自己,一到自己动手就不会做了,只有自己认真学习并且做作业,才能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可见,学生从小白兔最后的那句话中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从小要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不能不劳而获。

二、以朗读为根本,在朗读中感悟良好的语感

以读为本,朗读是培养学生良好语感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朗读,增加学生与语言文字接触的机会,引导学生去感悟语言的内涵,从而起到增强学生语感的作用。首先,可以通过范读的方法去引导学生。教师范读以及利用多媒体查找相关的范读录音,起到熏陶学生语感的作用。在范读时,教师运用自己的真情来进行范读,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情绪感染,有利于学生把握文章整体的内涵。如,在教学《难忘的泼水节》时,在朗读过程中配上激昂的音乐,再加上铿锵有力的朗读,学生在听课文的过程中感受到此次泼水节难忘之处,并且感受到强烈的语言熏陶,仿佛将学生带入了文章描写的泼水节活动中。由此可知,只有教师通过精心范读,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去感悟和理解文章中的语言文字。其次,可以通过多种朗读方法让学生去感悟。教师可以针对朗读课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比如课文中的对话,就可以抓住人物的性格以及表达的情感来进行分角色朗读,同时还可以采用集体、个人、默读、轻声读等多种读法去感悟课文的内容。同样以教学《难忘的泼水节》一课为例,在上课之前让学生集体朗读文章两遍,然后在课堂上再针对重点句子让学生个人朗读、轻声读或者是默读,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最终感受本次泼水节难忘之处,同时在朗读的过程中不断感悟并培养语感。

三、结合实践活动,感悟和锻炼学生良好的语感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具有重要的作用。第一,通过场景深化语感。教师在课堂上可给学生展示文章精彩情节,让学生体验文字表达的丑与美、善与恶,从而起到深化培养学生语感的作用。如,教学《坐井观天》时,可由两名学生分别扮演文章中的青蛙和小鸟,然后进行课文中的对话。在对话的过程中,学生深刻地感受到青蛙在井底眼光短浅,而小鸟则翱翔在广阔无边的天际,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看待问题、认识事物要站得高、看得全面,不能像青蛙一样自以为是。通过对话,将青蛙与小鸟的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来,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感。第二,通过说帮助学生锻炼语感。同样以《坐井观天》为例子,可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畅所欲言,如:“青蛙为什么会认为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读完这篇文章,你懂了什么道理?”之后学生就各抒己见,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打开了想象力的翅膀,语言组织能力也不断增强,进一步深化了学生的语感。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尤其是语感的重要时期,因此教师要重视语感的培养方法,树立正确的语感教育理念,优化教学方法,找到培养学生良好语感的突破口,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编辑:张慧敏

猜你喜欢

朗读语感小学语文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