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初探

2019-04-15张晓红

甘肃教育 2019年5期
关键词:自主探究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张晓红

【关键词】 小学语文;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05—0066—01

叶圣陶先生指出:“知勉强注入之徒劳也,知利用儿童求知心之事半功倍也,故教授方法采用自学辅导主义,课前令之预备,课后复令温习,务以养成其自力研修之习惯。”近年来,笔者根据新课程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引导学生以建立知识树为目标,带着问题去自学,及时点拨,解疑释惑,进而巩固提高,养成自学习惯,形成小学语文程式化学习策略,收效明显。以下就此谈几点认识。

一、顺应教材编排意图,完成单元学习目标

现行人教版小学语文新教材的编排是非常典型的模块结构。一个单元就是一个模块,一个整体,所以在教学时也要把一个单元作为一个整体。以现行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第二学期第一单元为例,该单元编排了《龙的传人》《大人们这样说》《叶公好龙》《乐山龙舟会》4篇课文,本单元通过对龙的传说、龙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以及龙的象征意义的描述,赞颂了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对自由完美的向往和追求,意在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笔者在教授本单元前,先让学生去搜集整理关于龙的知识、传说等等,并要求尽可能多地搜集课文中所选故事的相关知识点,着力使学生形成整体的知识观。尤其要求学生阅读单元导读,引导学生了解整个单元的编写意图和知识结构,出示每单元的知识树。之后再导入新课,说明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努力使学生的学习纲举目张,条分缕析,知识点总目清楚,体系完整。

二、坚持学习当中的“生本”,指导自学和合作探究

“自主”是“合作、交流”的前提。课堂教学一定要坚持“生本”理念,先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学生才有东西合作、交流。这就需要教师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读文本,去思考。每堂课教师都不要急于先讲课文,而应先让学生自学。但自学不是放任不管,而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教师的自学指导要做到四明确:明确时间、明确内容、明确方法、明确要求。只有做到了四明确,学生才能集中精力高效自学。同时,学生自学时,一是两人小组的相互检查和互助。如果有问题大组讨论,没有问题大组不再讨论。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首先要解决主要问题,解决学生不会的问题,学生已经会了的东西就不要重复。二是大组讨论要力求有效。大组讨论要形成共识,要解疑释惑,使每个两人组都充分发言。三是教师要加强巡视。注意把握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向、节奏、频次和气氛,着力提升当堂课课堂教学效率。

三、把握课堂内容和节奏,及时点拨和鼓励学生

首先,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小组长和大组长要时常督促和检查,教师也要常态化巡查。教师巡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学情而不是辅导,要在掌握实情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给学生鼓励及点拨。学生自学后各组大组长要向全班汇报,一方面要让全班同学知道相互学习的进度和效果,另一方面解决自学和讨论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其次,对于学生在學习或汇报中的疑难问题,教师要启发全班学生讨论解决。教师在点拨时一方面要回答学生的疑难问题,另一方面要帮助学生总结知识的内在规律和学习这一类知识最好的方法。再次,每堂课学习新知识后都要通过变式练习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例如,对多音字、病句、关联词等的学习,要通过多种变式练习使学生更加熟练掌握,并经常复习巩固。最后,课堂节奏要张驰有致,有合有分。课文讲授中,教师要做到开合有致,做到既有全班一起听、说、读、写、思,又有独立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的时候,不可过分强调小组活动,不可“为讨论而讨论”,要因地制宜,因时而动,根据授课内容确定教法,引导学法。

四、注重当堂课课堂小结,重视单元知识点梳理整固

对于语文课而言,每节课是一个系统,每个单元则一个大系统。尤其是小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短,瞬时记忆相对较差,所以教师每节课都应该抽出4-5分钟,问问学生,让学生自己总结这节课学到了什么,掌握了哪些字,熟记了哪些好词佳句,喜欢课文的哪一段,为什么,通过这篇课文学到了什么思想。要采取学生小组提问、检查——大组讨论——教师点拨整理的路径开展课堂小结。在每个单元结束之后,教师应该专门计划课时开展单元课时小总结,要把每课的知识树回归到单元知识树上,从一开始的单元导入到最后的单元回归,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头脑中总是有一个整体的知识结构。如果是一个单元的结束,还要把这个单元的知识树回归到整册书的知识树上来。如此,则学生之所学就能多而不乱,繁而不杂,形成较为完整的语文知识体系。

编辑:马德佳

猜你喜欢

自主探究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