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网络互联与实现”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2019-04-15秦勇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9年6期

秦勇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高职“网络互联与实现”课程教学实施中的各项干扰因素,提出需要对该课程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改革。使用网络技术知识点逐步叠加的方式讲授,实现学生由被动到主动学习的变化,为高职学生的理论与实操提升提供了教学保障。

关键词:前导课程;教学定位;兴趣导入;被动学习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9)06-0081-03

课程概况

“网络互联与实现”课程是计算机网络专业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围绕路由和交换应用开展教学。高职类的计算机网络相关专业基本都是比照本科类的网络工程专业来进行课程规划。“网络互联与实现”课程通常是把网络基础课程作为前导课程,在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网络原理知识的前提下,使用路由器和交换机学习网络规划和管理技术,一般都会要求学生在完成课程后,能够运用虚拟局域网技术、静态或者动态路由技术、广域网技术、访问控制技术实现基本的网络互联。由于高职学生对理论的认识度不高,他们往往很难掌握这门技术实操性比较强的课程,因此课程的教学需要依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改革。

课程实施中的困惑

“网络互联与实现”课程通常是使用路由器和交换机等网络设备开展教学实践,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导致教学实施效果不好。

1.网络设备与学生配比问题

网络技术在网络设备中的调试应用是课程的核心内容,教师要实现基本的网络综合拓扑应用教学,就需要为学生提供至少包含两台路由器、三台交换机的一组网络设备,但这对多数学校的网络实验室来说,一般都难以满足。

2.网络技术的繁杂性与综合应用的矛盾

路由和交换技术是网络理论的实践,同一种网络技术可以由多种方式来实现,如路由技术就包含静态技术和动态技术,这些直接导致网络应用的可选择性比较多。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这种繁杂性会在初始阶段带来困扰,让其在综合应用时陷入无所适从的怪圈。

3.网络新技术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成了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融合,计算机教育中各个专业的划分越来越模糊,云计算、虚拟化、软件定义网络(SDN)等新技术直接冲击着传统的网络技术的应用。

4.教学评测的定位

网络互联应用要求综合运用网络技术实现拓扑规划的需求,即网络联通与不联通,具体实现过程是一种非常灵活的实施过程,这就决定了教学评测必须明确目标,即课程通过与不通过。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学评测还是以知识点的应用程度为主要评价,对终极需求考量不到位。

教学改革与实践

“网络互联与实现”课程具有比较强的实践性,需要教师和学生进行融合开展教学实践,特别是在对高职学生的教学中更要求教师要有意识地改变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适当取舍,对教学内容和进度进行科学的分配。图1为课程实施进程。

1.興趣导入

在课程实施的初始阶段,教师需要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带领学生逐步完成路由器、交换机的认知,以及基本的DNS和WEB服务器的安装。这个阶段,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痛苦的过程。学生既要接触路由器,又要接触交换机,还要配置基本服务器,知识点非常凌乱;教师面对有兴趣而不知所措的学生,需要放慢教学进度,以点带面,逐个解决,以适应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求,并适当利用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引导其成为教学助手,以便更好地提升教学效率。

2.基本互联应用

实现网络基本服务的应用是开启课程大门的钥匙。其作为前导课程的网络基础,一般都会把网络应用层的服务作为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它也只是单机的应用,不能与现实的网络服务访问相提并论,学生只有把凌乱的网络组件组合到一起,成功实施基本的网络互联应用服务,才能对路由和交换技术有深入的体会。

图2为基本网络拓扑,学生首先要进行双绞线的制作,结合路由器的串口线实现网络拓扑,然后利用现有拓扑结构在所有设备上进行IP地址的分配,最后通过简单的静态路由实现学生的个人PC通过域名系统访问Web服务器上的主页。

教师通过基本拓扑的实现,把综合布线系统、IP地址规划、静态路由、DNS服务器和Web服务器等知识融入整个教学过程,能够让学生充分学习网络互联的调试过程,进而明确课程的教学目的。

这一阶段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异常耗时、任务艰巨的过程,教师在其中必须做好师傅带徒弟的准备,为了终极目标灵活调整课程进度,及时与学生沟通,并适时中断学生的实操,进行任务讲解,对于进度较快的学习小组要额外要求进行快速重做操作。

3.网络综合应用

网络综合应用是教师做好理论教学最好的阶段,学生在前期的实训中,对课程的教学目标有了基本的认同感,会在这个时候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可以把VLAN划分技术、VLAN互联应用技术、广域网技术、链路认证技术、链路和设备冗余技术、动态路由技术、NAT技术、网络访问控制技术等教学内容逐步讲授给学生,并且带动学生在互联网上进行改动实现,另外对于网络应用中的理论扩展知识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提升,变被动教学为自主学习。

这一阶段是网络教学的关键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导师,既要引导学生学会查找资料,深入探讨网络技术原理,也要调动学生能够使用网络模拟器软件实现网络综合拓扑,在实践中适应不同品牌、不同命令集、不同版本的网络设备。

4.网络成绩评定

课程考核是对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效果的评价,学生通过网络技术的综合应用实现自我提升,由于课程采取小组配合实施,所以可以采用组内互评、小组互评,成果展示的方式展现课程成绩。组内互评要求小组成员互相评定分工完成度;小组互评要求评价其他一个小组的实现优缺点;成果展示要求通过PPT的方式讲述任务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教师在成绩评定中作为打分评委,对三个方面的评价进行打分,最后按照比例进行核算给予课程成绩。这个阶段是对课程的总结,学生在团队建设、个人展示中都能够展现出对网络技术的掌握程度,教师也能从整个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总结,为课程的后续改革和实践做好准备。

结语

“网络互联与实现”课程作为网络专业学生进入网络行业相关岗位的入门课程,需要教师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提升课程实施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