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源社区:一个上访高发区的蜕变

2019-04-15陶传进

民生周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清源社区服务居民

陶传进

居民参与议事协商,原来举报者、抗议者的角色转化为志愿者、共建者。

成都市青羊区苏坡街道清源社区于2017年3月成立,辖区面积0.7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003户、19945人,此前是农村,后转化为城中村。

这是个典型的农转居社区,成立之初留下大量原住居民拆迁安置问题:一半是本土居民,有43户是坚守10年的拆迁困难户,还有其他3个街道的居民安置在此,另有学校、物业和小商铺。

清源社区成立之初便面临周边环境及配套极不完善、辖区市政道路不畅通、夜间路灯不完善、在建工地夜间频现施工扰民等现象。社区成为群众上访高发区,一度成为学者研究群体性事件的“典型”地区。

如何凝聚人心、更好地服务居民群众是清源社区面临的现实问题。2017年3月,清源社区组建成立“两委”班子,牢固树立“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的发展理念,把社区开发与社区治理作为同等重要的事情抓,围绕居民需求开发项目,整合各种资源,植入社区开发的市场化逻辑,引进专业社会组织、培育孵化自组织、发展社会群团组织,进而成立社会企业,实现社区自我造血功能。居民参与热情大大激发,凝聚力大大增强,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倍增。

发展与治理相辅相成

清源社区的做法可概括为:不等不靠,立足居民需求,搭建生活服务平台,形成社区有序治理;多元参与,以人为本,提高动员能力,社区开发有力;共建共治共享,激发内生动力,提高市场运作能力,社区发展有魂。社区所有服务都以居民需求切入,将服務项目化、项目参与化,走出了一条把居民服务专业化、进而转化为社区社会企业的道路。

提升社区自己人的技能本领,挖掘居民自己人服务自己人的潜力,形成相对完善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社区管理闭环,最大限度发挥居民主体性,最大限度整合公共资源,最直接有效带给居民生活感受,增强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

清源社区首先把握居民需求突破口,搭建平台,让社区治理有序。社区秉承“还权赋能归位”的服务理念,居民提出什么需求,都尽量创造平台,不管什么项目,本社区居民优先享受。

比如,建构社区基本秩序和健全居民议事协商制度。社区原来人心散、底子薄、基础差,为改变这一局面,打造了社区源缘空间体系,囊括党支部建设网格。以源缘空间为原点,各楼建立小区源缘空间,延伸社区服务长度,实现小区到社区零距离。

同时,探索搭建“源缘空间·益基金”,发现社区能人,提供公益基金,推动自主创业;搭建“源缘空间·益起聚”,引入资源,构建协商机制,针对性地培育自组织,满足社区造血功能;搭建“源空间·益起行”平台,物业互访联谊,联合发起活动,促进共治;搭建“源缘空间·益起学”平台,开展技能培训和体验活动,提升女性文化素养,拓展就业空间;搭建“源缘空间·益起读”平台,提供亲子空间,建立社区微图书馆。

清源社区有正规的议事厅,有清源化的罗伯特议事规则,居民参与议事协商,原来举报者、抗议者的角色转化为志愿者、共建者。此外,社区还成立了专家参与的特邀理事会。

其次是找准社区服务项目点,多元参与,让社区开发有力。清源社区发展的思路是“为不同的服务项目找到不同的归属”,居民身担双重角色,既是服务受益者,也是服务提供者。清源社区整合资源,成立枢纽型社会组织,作为社区服务项目的孵化器。

同时,深挖社区社会企业潜力,形成良性循环,让社区发展有魂。清源社区深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区发展与治理相辅相成,治理好了才有资格谈发展,发展好可以让治理更上一层楼。培育孵化社区社会企业,做大做强服务品牌,目前公共收入150多万元,回馈到社区基金池,反哺社区服务。

比如,做优茶艺品牌。盖碗茶是老成都人休闲的象征。社区发掘茶艺达人曾小龙,特邀创办清源茶社和茶艺培训室,注册“晒花茶”品牌,设立盖碗茶推广中心,以龙门长嘴壶茶艺、工夫茶为载体,设计出清源专利“功手道”系列茶叶、茶具。

将发展主动权交给居民

清源社区成立两年以来,居民的精气神发生了明显变化,每天多个项目进行,每月200余次活动,累计参与7000余人次,活动频次高、场面大,居民参与热情也很高。

清源社区成立前,此地区为上访高发地带,社区成立以来实现零上访。当地派出所数据显示,清源社区成立之前的一年,发案300多起,成立当年(2017年)是120多起,截至2018年8月中旬不足10起。为了撬动居民积极性,社区成立之初使用了社会服务积分制,积分可兑换物品,每月底居民排长队兑换。此外,清源社区的房子买卖与租赁价格均明显高于周边地区,居民自豪地介绍“我是清源人”“我家在清源”。

提高社区发展治理水平是一个永恒课题,提升社区发展治理能力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清源社区坚持将社区发展的主动权交给居民,筑牢治理根基,开发循序渐进,发展焕然一新,整个社区发展治理水平提升初见成效。

清源社区的做法启示我们:一是社区营造的前置条件是提升社区动员能力。清源社区不完全依赖政府投入,把辖区居民、单位动员起来,发挥资源集成优势,润物细无声地传递共建共治共享理念。

二是社区营造需要借助专业服务。清源社区以居民需求为切入口,引入大量社会组织和企业进入社区,参与共建,孵化带动本土自组织,使其在社会组织退出后仍能良性运作,社区扮演了开发者的角色。

三是社区营造是多维度的认同和接纳。清源社区通过各种营造项目,造信任、造联结、造关系网,努力建设一个居民有认同度和自豪感的精神生活家园。

四是提高社区营造可持续性就要提高市场运作能力。清源社区发展治理遵循社区引导、居民主体、商业化逻辑思路,创办社区社会企业,居民活力大大激发,纷纷走出家门,成为社区服务的发起者和提供者。

猜你喜欢

清源社区服务居民
建设“家门口”服务体系 “绣”出高品质社区服务
“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有哪些看点?
“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怡清源”黑茶包装设计
打通社区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一根筋』的古清源
治本清源 创新举措 海门积极化解环境信访难题
1/4居民睡眠“不及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