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沿海地区扶贫开发绩效评价研究
2019-04-15张胆
摘 要:东南沿海属于较发达地区,但仍存在较多贫困地区,本文选取福建省23个省级贫困县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从“生产生活水平、社会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水平”等四个方面构建了福建省贫困县扶贫开发绩效评价体系,并确定各评价指标之间的权重,提出多措并举,推进贫困县居民增收;加快产业布局,构建发展基础;加大财政投入,完善民生事业;加强监管,促进脱贫与环保协调发展等建议。
关键词:东南沿海地区;福建省;扶贫开发;绩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F1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9)02-0055-05
扶贫开发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首要任务,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2011年,国务院制定《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明确提出要在2020年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国家级贫困县全部摘帽[1]。虽然福建省没有国家级贫困县,但作为东南沿海省份,仍然存在较多相对贫困的地区,为此,2012年,福建省在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的实施意见中,确定了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其中福州1个、漳州3个、南平5个、三明5个、龙岩3个、宁德6个。通过多年的努力,23个贫困县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扶贫工作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在扶贫开发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为此,有针对性的对当前的扶贫工作进行绩效评价,找出制约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建立扶贫开发绩效评价体系对今后的扶贫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福建省贫困县经济发展现状
从经济总量看,2012—2016年这四年时间里,福建省GDP平均每年增长了9.69%,而23个贫困县平均每年以10.96%的速度在增长;从财政收入方面看,这四年间,福建省的平均增长率为10.57%,23个贫困县的平均增长率为10.04%;从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看,这四年间福建省平均增长率为10.76%,23个贫困县平均增长率为10.34%;从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看,这四年间,福建省平均增长率为6.44%,23个贫困县平均增长率为8.63%。(具体数值请参看表1)
综上可以看出,从2012年确定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到2016年这将近4年的时间里,扶贫工作有了一定的进展,23个贫困县经济总量和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快于福建省平均水平,但23个贫困县的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仍低于福建省平均水平,这说明了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效益还未完全转化为财政收入;而扶贫开发的主战场——农村地区的发展则相对要滞后些,23个贫困县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要低于福建省平均水平,这说明今后的扶贫工作重点要大幅度向农村地区倾斜。
二、福建省贫困县扶贫开发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评价方法
文章拟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法)进行评价体系的构建。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分析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各个组成因素,并将这些因素按支配关系分组,从而形成一个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2]。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确定层次中诸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然后综合人的判断以确定决策诸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总排序。
(二)指标体系
在遵循科学性、完备性的基础上,并参考有关扶贫开发绩效评价的文献[1-5],综合体现贫困的主要要求,构建福建省贫困县扶贫开发绩效评价体系,该指标体系主要从“生产生活水平B1、社会发展水平B2、经济发展水平B3、生态环境水平B4”四个方面入手,共设置1个目标层,4个准则层和21项具体指标。
其中生产生活水平包括人均粮食产量C1、人均肉类产量C2、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C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C4、农村恩格尔系数C5和农业机械总动力C6等6个具体指标。
社会发展水平包括教育支出C7、衛生技术人员数C8、农村投递路线C9、公路通车里程C10和参保人数C11等5个具体指标。
经济发展水平包括人均GDP C12、社会消费品零售C13、地方公共财政收入C14、非农产业所占比重C15、城镇化率C16和固定资产投资C17等6个具体指标。
生态环境水平包括自然灾害发生率C18、森林覆盖率C19、农药使用量C20和化肥使用量C21等4个具体指标。
(三)指标权重的确定
指标权重的确定采取专家打分法,根据各个专家对准则层和指标层的权重的分配方案,通过计算平均数得出最终的分数,最后根据打分情况计算出最后的权重。
(四)结果分析
1.准则层权重分析
根据表2所示,准则层的权重排序为生产生活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平、生态环境水平,这一结果表明在福建省贫困县扶贫开发绩效评价体系中,最重要的是生产生活水平指标,占比达到0.3944,因为这一指标是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的最终目标,就是使贫困人口最终实现脱贫,也是扶贫绩效的首要检验指标;其次是经济发展水平指标,权重为0.2389,这一指标是贫困县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并最终实现脱贫的基础,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有足够的资金去支持扶贫开发;排名第三的为社会发展水平,权重为0.1972,民生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都是贫困地区居民非常关注的因素,因此,在扶贫开发过程中要优先改善这些因素,使贫困人口免除后顾之忧。排名第四的为生态环境水平指标,权重为0.1694,并不是专家认为生态环境不重要,而是随着近年来加大对环保的宣传力度,众多环保事件的出现,使人们逐步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环保意识的增强使得在扶贫开发过程中不需要刻意去强调其重要性。因此,赋权较低。
2.指标层权重分析
生产生活水平指标中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前两位,权重分别为0.3513和0.2779,这一结果表明从微观角度看,扶贫开发的本质就是贫困人口收入水平的提高,因此,贫困县扶贫开发绩效要重点关注贫困人口的收入情况。农业机械总动力排名第三,权重为0.1451,扶贫的关键在农村,农村现代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对农村居民依靠种植业实现脱贫有重要的意义。农村恩格尔系数、人均粮食产量和人均肉类产量排名后三位,这些指标主要是生活水平提高的反映,在扶贫开发绩效评价体系中也是重要的一环。
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中人均GDP和地方公共财政收入排名前两位,其权重分别为0.2891和0.2397,人均GDP是从宏观角度反映扶贫开发的本质,而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则反映了贫困地区政府是否有足够的财力去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进展。非农产业比重排名第三,其权重为0.1657,该指标主要反映了一个地区能否自我造血,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和固定资产投资分别排名第四和第五,权重分别为0.1257和0.1030,消费和投资是宏观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因素。最后是城镇化率,权重为0.0768,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手段之一[6],但并不是最主要的因素,因此其权重相对较低。
社会发展水平排名前两位的是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和财政教育支出,权重分别为0.3281和0.2988。在对贫困地区贫困原因调查中可以发现,因病致贫是一个非常大的原因,因此医疗水平的发展有利于改善贫困状况;而地方加大对教育的支出水平也有利于提高贫困家庭子女的受教育程度,避免贫困一代传一代。排名第三的市公路通车里程,其权重为0.1721,该指标对能否满足居民的交通出行及货物的运输等非常重要。第四是参保人数,其权重为0.1255,社会保障贫困人口最后一层保障,因此亟需完善。最后是农村投递路线,权重为0.0756,这一指标反映的是物流情况,有利于农村开展电商业务。
生态环境水平中自然灾害发生率的权重是最高,达到了0.5527,自然灾害会直接毁坏一个地区的发展,类似长汀、武平等县,就是因为长期的水土流失导致贫困,因此,收到专家的重点关注;其次是森林覆盖率,其权重为0.2580,森林覆盖率关系到一个地区的生态情况,对预防自然灾害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农药使用量和化肥使用量排名第三和第四,这两个指标主要反映的耕地土壤的环境状况,但与其他两个指标相比,重要性相对要低些。
3.综合权重分析
通过计算得出指标层的综合权重,排名前10的是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自然灾害发生率、人均GDP、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财政教育支出、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农业机械总动力、农村恩格尔系数和森林覆盖率。这一结果也表明了专家优先关注的重点所在。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结论
福建省贫困县涉及了七个市,各县的资源禀赋、地理位置各不相同,在扶贫开发过程中,各县的发展也是各不相同,有些县经济总量很高,但医疗卫生条件却不尽如人意,有些县人均可支配收入较高,但经济总量却相对较低,因此,单纯依靠经济数据是无法全面反映贫困县扶贫开发情况,必须建立综合的评价体系来反映各个县的扶贫开发进展。为此,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读以及各个县贫困现状的分析,最终围绕“生产生活水平、社会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生态环境水平”等四个方面选取了21个具体指标,建立了福建省贫困县扶贫开发绩效评价体系。运用专家打分法,得出四个方面的权重,按重要性由高到低分别为:生产生活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平、生态环境水平。
(二)政策建议
1.多措并举,推进贫困县居民增收
贫困县居民增收是实现脱贫的根本,因此,政府应通过多种方式来推进居民的增收。一是加大技能培训力度,政府可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免费给农民和城镇失业人员提供培训,使农民能获得种养技能,失业人员能实现再就业;二是继续推进科技下乡,为农民解决种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促进农业的发展;三是有序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各行各业转移,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收入的增加。
2.加快产业布局,构建发展基础
一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培育和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实现贫困农户的增收;二是加快第二产业的整体发展速度,围绕自身优势强化主导产业,培育替代产业[7];三是大力发展农村服务业,包括农村电子商务、农村养老健康服务、乡村旅游、农村文化创意等新兴服务业。
3.加大财政投入,完善民生事业
一是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形成良好的教育资源;同时也要加强监督,确保每位适龄儿童,尤其是留守儿童,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实现知识的脱贫;二是要加大对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方面的扶贫资金投入力度,推进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完善,同时要加快完善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整合医疗资源,提升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质量,提升医疗技术水平,从根本提高贫困地区的医疗卫生水平[3]。三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定科学合理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确保贫困人口的基本生产生活需要,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实现扶贫政策和养老保险制度形成良性互动。
4.加强监管,促进脱贫与环保协调发展
作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的愿望虽然迫切,但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求发展。各贫困县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把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贯穿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全过程。同时环保部门也要加大监察力度,避免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环境恶化的问题,尤其是要预防自然灾害的发生。在此基础上,促进扶贫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畅,周国华,吴佳敏.湖南省51个贫困县反贫困绩效评价[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會科学版),2017,11(04):27-33.
〔2〕祝汉顺.马边彝族自治县扶贫开发模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12):154-156.
〔3〕钱力,葛安佳.安徽省大别山连片特困区扶贫开发绩效分析[J].蚌埠学院学报,2017,(04):80-84.
〔4〕陈爱雪,刘艳.层次分析法的我国精准扶贫实施绩效评价研究[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1):116-129.
〔5〕王宝珍,龚新蜀.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开发绩效评价——以新疆南疆三地州连片特困地区为例[J].广东农业科学,2013,40(24):214-218.
〔6〕张胆.新型城镇化影响因素研究——以福建省龙岩市为例[J].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18,28(01):36-39.
〔7〕张胆,丁培荣.“互联网+”背景下龙岩市接续替代产业选择研究[J].龙岩学院学报,2016,34(06):45-51.
(责任编辑 王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