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精准发力 村容日新
2019-04-15杨学文
■ 杨学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经过多年的发展,甘肃省张掖市五县一区60个乡镇、836个行政村基础设施基本配套,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短板,今后需着力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完善乡村规划体系
深入研究农村发展实际情况,在中央、省、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指导下,以县、区域为单元,编制或修编完善村镇体系规划,并同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衔接,合理布局乡镇、村社及建设用地,合理确定生产空间、生态空间、生活空间边界。全面分析各乡镇、村社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产业特点、人口状况,科学制定村庄建设规划,准确定位各乡镇、村社发展方向及产业特色,对标对表,合理安排各乡镇、村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及时序,引导生产加工项目出村入园(工业园区)、畜禽养殖出户入区(养殖小区),适时对空心村进行合村并社调整,有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二、着力推进全域无垃圾专项行动
一要靠实工作责任。全面落实专项行动工作任务,靠实责任主体,完善工作制度,将阶段性、运动式整治工作常态化,养成科学作业、干净生活的良好习惯,真正做到视野之内无垃圾,农村陈年生活垃圾清除率达100%。二要完善环卫设施。按照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区压缩中转或处理的要求,投资5.88亿元,配套完善村社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施、乡镇收集拉运设施、县区压缩中转或处理设施,争取做到全覆盖。三要落实经费保障。因地制宜采取财政补助或社会化运营的方式,建立乡镇、村社环境卫生清扫保洁机制,确定清扫保洁、清运人员和检查验收人员,确保长效发挥作用。四要建立处理机制。按照建立全市城乡生活垃圾处理一体化机制的要求,加快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二期工程建设进度,形成日处理垃圾800吨的产能,落实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协议,建设垃圾压缩中转站,配套转运车辆设备,建立转运机制,及时将清扫收集的城乡生活垃圾转运至焚烧发电厂集中处置;现有垃圾填埋场剩余库容作为全市生活垃圾处理应急备用设施,形成以焚烧处理为主,卫生填埋为应急的双保险机制,提升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和资源化利用水平。
三、着力配套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一是按照农村环境整治要求,在各楼房型定居点选择适宜的处理工艺和规模,建设相应的污水处理站,按照污染者付费的原则确定运行经费保障机制,委托专业化运维机构负责建成污水处理站的运行。二是限期19个国列、省列重点镇建设生活污水处理厂并配套污水收集管道,形成区域污水收集处理系统。三是结合城市出城口综合改造、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延伸基础设施服务半径,将45个城乡结合部和城市周边、景区周边行政村的供水、生活垃圾和污水收集处理纳入城市、景区基础设施供应保障范围,防止重复投资,发挥设施规模效应,以城带乡,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四、着力加强村容村貌管理
根据村庄建设规划,突出村庄地域文化特色和传统习俗,因地制宜定位村容村貌标准,合理确定村庄及院落布局和建房形式、风格、标准,完善村规民约,引导村民形成保持特色村容村貌的行动自觉。落实环境卫生保洁责任,推进农村厕所改造,彻底清除非正规垃圾堆放点,让干净卫生成为乡愁记忆的第一印象。建立农村住房安全鉴定排查常态化机制,根据鉴定排查意见,及时改造农村危房,让群众住上安全房。出台意见,对权属明确,但多年空置且属于危旧房屋的,确权登记,保留其宅基地使用权,给予适当补偿后,予以拆除,促进村庄有序更新。落实乡镇主体责任,按城市标准对小城镇容貌进行整治,规范集市贸易行为,严格乡镇规划管理,杜绝违章建筑、违章搭设,整治乱堆、乱放、乱倒、乱停等现象。结合“一园三带”和农村生态环境工程,营造乡镇景观绿化和生态林地;结合农田水利工程,梳理水系、治理水体,实现绿树成荫,碧水环绕。
五、着力完善相关配套政策
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同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农业现代化、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等工作协同推进。张掖市是传统农业地区,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的出路在于解放农业生产力,在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前提下,减少农民,变“农民身份”为“农民职业”。深入研究国家和甘肃省相关政策及安排部署,本着先行先试的原则,配套或落实相关保障政策,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全域旅游覆盖面和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程度,全面推进农村“三权”分置和“三变”改革,解放农民,促进人力资源、其它生产要素、生活物品等在城市和农村之间、农业和二、三产业之间自主有序双向流动,解决城市缺人口,二、三产业缺人力,农业不强、农村不美、农民不富的窘况,在推进新型城镇化中振兴乡村,在发展全域旅游中振兴乡村,在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振兴乡村,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