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机械类专业应用型课程改革建设方案

2019-04-15李玉梅梅华平盛继群

山东化工 2019年5期
关键词:应用型考核教学方法

李玉梅,梅华平,盛继群,徐 刚

(湖北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湖北孝感 432000)

为进一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1-2],基于《湖北工程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遵循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及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12条基本要求[3-4],服务“中国制造2025”战略[5],对接区域新经济发展和制造类产业新需求,以湖北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试点专业,制定该专业应用型课程改革实施细则。

1 应用型课程改革思路

对接机械类专业服务区域航天装备、汽车和数控高端装备、智能农机装备三个重点区域的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制订专业设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效果,重构人才培养新模式及课程新体系。在此基础上,完成应用型课程内容的开发、设计。以突出课程整体的能力目标和课程单元能力目标为核心,以企业工程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能力训练过程,将相关知识作为课程主要内容,并围绕智能制造典型产品或服务进行课程组织,按照企业岗位职业能力发展规律进行课程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参与程度为原则开展教学,将传统的“知识讲授型”转变为“知识应用型”,完善以能力为核心、过程与结果统一的评价模式,不断提升教师的课程教学和课堂实施能力。

2 应用型课程改革目标

通过对培养目标与培养效果、培养模式、能力本位的应用型课程体系的改革,逐步建立并完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即在课堂教学目标上,将以知识讲授为主,转变为知识应用为主,以理论思维为主,转变为以能力训练为主;在课堂内容设置上,从以教师讲授课本知识为载体,转变为以项目和任务为载体;在课堂形式上,从学生被动听讲,转变为学生主动参与操作;在教学方法上,从教师讲授为主,转变为教师引导、创设学生学习环境为主;在课堂评价上,从考试考核成绩为标准,转变为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显著提高为标准,建立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能力评价标准。

3 应用型课程改革任务

课程改革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评价方法等全方位进行,它们之间相辅相成、互相联系。对照面向新工科的机械类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新目标及课程新体系,围绕机械系统创新设计这一主线,遴选应用型改革的课程,指定课程改革负责人,组建课程开发团队。课程负责人以课程教学设计为中心,以课程教学内容及考核方式改革为突破口,促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的改革。

3.1 课程教学内容改革—重能力基础培养

改变传统大学课堂“重知识,轻能力;重记忆,轻创新;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对每门拟改革的课程,需完成整体教学设计及单元教学设计。课改的实施要点包括工学结合、职业活动导向,突出能力目标、项目载体、能力实训、学生主体、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教学及道德教育、就业教育、素质教育等在所有课程中的有机融合。

3.2 教学方法改革—重学生主体

改变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等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和教学目的的不同,合理运用讨论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研究性教学、项目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理论教学的部分内容可采取教师提供参考资料、学生自学并讲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3.3 考核方式改革—重过程评价

解决传统课程“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将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改变为全过程、多样化的“PSF”考核方式。过程评价形式除笔试(含闭卷和开卷两种)、小论文、作业等形式外,鼓励采用能真实考查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多样化考核形式,如口试、答辩、小组讨论式考核、调查报告、读书笔记、操作考核、章节测验、期中测验、案例分析、课堂辩论、团队作业等。根据课程特点,教师可自主选择、或自主探索3~5种适合教学要求的考核方式。

课程参与度评价应至少包含2个考核维度;过程评价维度为3~5个。学生总成绩评定中,各项考核权重由教师根据课程特点按照“重过程评价、轻结果评价”的原则分配。

4 课程改革保障措施

应用型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人才培养理念、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评价方式、教学条件、教学管理等多方面的重大变革,工作量大,影响面广。为确保我系课程建设与改革的顺利实施,需在以下方面采取支持与保障措施:

4.1 成立课程建设工作小组,实行院长、课部主任和

课程负责人责任制

成立学院应用型课程建设工作小组,全面策划和组织实施课程建设工作。将各门课程建设落实到课部主任和课程(组)负责人。

4.2 加强课程过程管理,保证课程实施质量和效果

各门课程要对教学过程实行多方面、多角度的监控,确保课程实施中的教学质量。从每学期的开学到结束,课程(组)负责人要对课程建设的相关指标(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效果,特色创新)进行检查,期末对课程建设情况进行总结评估,保证课程建设各项工作的落实。

4.3 完善课程评估体系,促进课程达标创优

按照拟定课程群建设规划任务,报送学期改革课程计划,实施课程改革,接受学期(或学年)课程改革系级验收评估,推荐合格课程到学校参评的课程建设与改革流程,课程评估采取自评、学生评、同行评相结合的多元评估方式。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加速课程建设步伐,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改、以评促建。

4.4 加大经费资助,建立激励机制

为使课程建设和改革工作能顺利开展,学院应从教学建设专项经费中课程建设专项支付学院重点课程建设所需的资料费、印刷费和网站建设等费用,学院级验收课程按等级进行评价,且被评为优秀应给予奖励。对在课程建设和改革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在评优、晋级等方面予以优先推荐考虑。

5 结论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立足学院实际,深入贯彻实施了“以生为本合作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大力推进应用型课程改革,提高了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切实加强了应用型教育教学质量,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了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全面提升了教师应用型课程教学和实施能力。

猜你喜欢

应用型考核教学方法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内部考核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