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本科毕业设计为契机的本科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与实践

2019-04-15均,贾碧,邢

山东化工 2019年5期
关键词:本科毕业创新性课题

张 均,贾 碧,邢 安

(重庆科技学院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重庆 40133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目前,高校是国家创新的重要基地,是全民创业的重要孵化平台,大学生是创新创业的主力军[1]。然而,许多大学生仍然将分数和文凭作为学习的主要目的,缺乏自主学习和创新的精神。在大众创业与万众创新新时代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已成为高校面临的重大课题。

1 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

目前,本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热情仍有待提高。尽管国家在激发和推动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上采取了诸多措施,例如: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国家级甲乙丙类大赛,省部级甲乙类大赛以及学校提供的创新创业大赛等,但真正有机会参与上述竞赛并获奖的学生并不多,故通过大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普及率并不高;通过实践教学与科研项目相结合、理论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模式,在培养所有学生的创新能力上依然面临普及率不高的问题,往往专业成绩突出、学习认真刻苦的优秀学生才有机会参与导师的学术课题研究;另外,尽管专业综合实验对所有学生开放,但由于学分较少和课时有限,学生并不能系统地掌握某领域的专业基础知识以及国际发展前沿,学生更多是在操作技能方面得到培养,很难在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上得到重大突破。

实验教学是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2]。基于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实践是一个值得探索和深思的课题。本科毕业设计是高等工科学校最后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是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毕业设计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技能,提高其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其创新意识和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本校本科毕业设计一般安排在学生第七学期末至第八学期中旬。由于第七学期需要下达任务书、外文翻译、开题报告答辩等,学生真正参与课题研究的时间往往集中在第八学期的前两个月,导致开展科学研究的时间并不充裕。此外,为了快速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指导教师在课题选定时,往往选择可用于发表学术论文、具有学术前沿和创新性的项目来开展研究。然而此项目工作量较大,大四毕业生很难在毕业设计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全部研究内容,故很难保证此课题能够得以延续而不被中断。

2 本科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路

基于上述问题,本文提出借助本科毕业设计为契机,在本科毕业设计前期确立具有创新性实验项目,建立以本科毕业生为主,低年级学生为辅,在后期以低年级学生为主的研究团队。在前期培养学生科研基本素质,并在项目开展中继续深化和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通过本科毕业设计共同实现高年级和低年级学生创新能力得以全面发展和保障研究课题得以延续,并通过建立运行机制以保障创新能力得以全方位培养。最终为学生能力培养、学术研究氛围、创新性研究团队的建立、创新创业竞赛、就业和考研等提供助力。

3 本科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具体措施

3.1 建立项目运行机制

学院成立毕业设计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统筹规划,形成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科研项目的保障机制。具体负责毕业设计的统筹规划、政策制定、经费报账、管理和决策,并对科研项目的立项、开题、研究、结题、研究成果申报等进行监督和指导,确保创新性科研项目的顺利开展。另外,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采取高年级带低年级的项目负责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项目负责人对研究项目负全责,组织协调项目组全体成员。

3.2 确定创新性实验项目

指导教师通过提前与学生进行探讨和沟通,准确了解学生感兴趣的研究课题。同时指导教师结合自身研究方向和查阅大量本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在充分考虑实验平台是否满足项目的可行性后,罗列出具有创新性、可行性并有研究意义的实验项目,以供学生选题。

3.3 搭配合理的研究团队

通过组建具有弹性年龄梯队、团队合作精神的研究团队是创新性项目顺利实践的重要保障。以大四毕业生为主体,分别配备本专业中成绩突出、学习认真刻苦的低年级优秀学生组成科研小团队。每项目组均涵盖大四、大三和大二年级学生,以大四毕业生为项目第一负责人,通过搭建高、中、低年级学生,团队模式上坚持以老带新,以保障科研项目有承继、操作技能有传承、科研氛围得延续、研究团队不断层的弹性体系。

3.4 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

科研小团队结合自身兴趣点,针对拟定的实验项目进行合理选题。对各团队就专业基础知识、中英文文献下载和阅读、实验操作技能、数据分析和处理等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前期培训,以加强对课题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方法和手段、创新点等的深刻认识以及自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独立自学能力的培养。

3.5 开展创新性项目研究

根据拟定的实验方案,采取毕业生带低年级学生开展创新性课题研究。各团队对实验样品进行测试,并对各测试数据进行有效处理和分析。建立组会制,每课题组成员定期对实验研究进行汇报,以了解实验进展以及实验中所面对的问题。针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通过交流的方式,指导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提出拟采取的改进方案以解决实际问题。本科毕业生毕业设计期间内未完成的课题,由团队梯度成员继续开展项目研究,以保障科研项目有承继、操作技能有传承、科研氛围得延续、研究团队不断层。

3.6 总结成果并发表论文

团队成员对项目实验数据进行处理,总结实验中各项研究成果。通过组会的形式,明确项目拟解决的问题、研究意义及创新点,并梳理各研究成果的逻辑关系,实现将研究成果清晰呈现。以研究团队为主、指导教师为辅,对研究论文进行撰写和发表。

3.7 创新能力实践扩展

通过以本科毕业设计为契机的本科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有更强劲的实力和更多机会参与国家级和省部级各类创新创业类竞赛,在更大的舞台上激发和扩展其创新能力。另外,借助发表学术研究论文,为学生将来继续读研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最后,为建立浓厚科研氛围以及激发学生乐意参与到科研项目的良性循环提供保障,实现导师和学生共赢的良好局面。

4 结论

以本科毕业设计为契机,以创新性实验项目为载体,探索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在毕业生开展本科毕业设计时,通过机制保障、确立选题、组建团队、科研素质培养、开展实验及成果发表,解决各类国家级、省部级创新竞赛、课题化研究学生普及率不高以及专业综合实验对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不充分的问题,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目的。

猜你喜欢

本科毕业创新性课题
建筑设计中色彩对外立面的创新性应用思考
谈高中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流动几何的创新性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向彬师生书法展作品选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浅析本科毕业实习的现状及改进途径
成公绥赋作的模式化与创新性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