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民营经济发展吃下“定心丸”
——省人大常委会围绕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情况开展专题询问
2019-04-15本刊策划
■本刊策划
11月28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围绕江苏全面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情况开展专题询问。会上,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代表开门见山,接连抛出17个极具针对性的问题,直击民营企业关注的融资、用工、降成本等“痛点”“堵点”问题。对此,省政府副秘书长和10个相关部门负责人坦诚相见,现场回应,给出了明确的解决举措。
【数读】
江苏民营经济的“56789”
民营企业是我国经济中最富活力、最具潜力、最有创造力、最具成长性的市场主体,我省更是民营经济的重要发源地,也是民营经济发展最活跃的省份之一。从江苏的发展进程看,改革开放以来,江苏民营经济在总量占比上实现了“56789”的份额和分量,即创造超五成的GDP、六成的税收、七成的企业研发投入和社会固定资本投资、八成的新增就业岗位、九成的高新技术产值,成为我省经济增长主力军、科技创新主动力、就业创业主渠道。
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江苏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分不开的。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工作,组织召开了全省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对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作出全面部署。省人大常委会把听取审议我省全面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情况并开展专题询问作为今年监督工作的重点。
在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省政府关于《全面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情况的报告》提请审议。今年以来,江苏陆续出台《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聚焦企业关切大力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政策,建立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努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组组数据就是最好的证明:今年前三季度,我省民营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势头,对全省经济平稳增长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民营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70.8%;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达69.6%;民营企业上缴税金8485亿元,占税务部门直接征收税金总额的58.6%;私营个体经济新增就业63.6万人,占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的58%。民营企业量质齐升,截至10月底市场主体总量达到1013万户,市场主体、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数量均位居全国前三。
【热点直击】
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怎么破解?
多措并举,让企业多走网路、少跑马路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委员、省生态环境厅驻无锡市督查专员刘明表示,江苏的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对于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反映强烈,“请问政府如何引导金融机构优化考核激励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进一步加强对江苏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以及控制融资成本?”
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钱东平坦言,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社会各界比较关心的问题,也是普遍反映强烈的问题。近年来,江苏在强化政策引领、推动服务创新等方面上颇下功夫。至9月末,全省4家城商行、62家农商行参与试点,设立各类转贷基金85家,累计为超过2.3万家小微企业办理3.5万笔贷款转贷,转贷规模达1538亿元,直接帮助小微企业累计节约融资成本超过7.7亿元。尤其是对暂时面临融资困难的民营企业,目前各地筛选出20多户开展精准帮扶,部分企业已经走出融资困境。
“要让广大民营中小微企业切实感受到深化金融改革带来的政策红利,让企业融资多走网路、少跑马路。”钱东平透露,近期将会同省财政厅和驻苏中央金融管理部门下发通知,重点推动法人银行机构开展中期流动资金贷款业务,建立敢贷、愿贷、能贷的考核机制,同时加强企业征信体系建设,完善江苏省金融服务平台功能,以进一步加大普惠金融工作力度。
能否共享信息数据,提高融资便利度?
“能做,必须做”,将调整优化信息对接方式
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南京途牛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于敦德同样关注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特别是因“信息孤岛”造成的各类融资困境。他的提问代表了许多民营企业的呼声:在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时,政府能否在对接企业意愿的基础上,协调开放共享更多的工商、税务、金融、海关、电力、司法等信用监测信息数据,方便金融机构健全企业信用监测评价体系,提高企业融资便利度?
“能做!必须做!怎么做?”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显东立即给出了承诺和答案。他介绍,目前我省已经建立了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基本实现了地区和市场主体的全覆盖,2011年以来平台已累计向金融机构提供信用信息768万条,为金融机构开展贷款审查提供了服务。
下一步还将调整优化信息的对接方式和流程,让金融、水电气等数据全部归集到这个平台上,争取让金融机构更大程度掌握面广量大的小微企业的信用信息。最近国家发改委和银保监会正在推广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江苏银行已率先加入了这个平台,并开展了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合作业务,未来还将有更多的金融机构以更大力度的合作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服务。
年轻人宁愿送外卖也不想当工人怎么办?
给予引进技能人才购房、子女上学等政策福利
“企业招工难,可是一些年轻人宁愿送外卖打零工,也不愿意到企业一线当工人。”省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委员、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朱劲松提出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在她看来,政府提供的职业技能培训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匹配精度不高、有效落地不够的问题。
省人社厅副厅长朱从明认为,“招工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部分劳动者缺少职业技能无法适应经济转型变化,另一方面技术工人工资待遇总体偏低,对年轻人缺乏吸引力。对此,人社部门已着手准备采取措施。首先是加大技能人才培养力度,计划三年新建5-8所省重点技师学院,创建20所全国一流技工院校,年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8万人。大力推动产教融合,每年开设500个订单班,培养订单学生2万名。
想留住人,还得优化技能人才发展环境。江苏将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实施意见,健全工资指导线、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和人工成本监测等基本制度。此外,建立以技能为导向的激励机制,将高技能领军人才纳入各级党委联系专家范围,畅通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增强技术工人岗位吸引力。
朱从明透露,近期正会同公安、住建、卫健委、教育等部门,制定出台有利于引进技能人才的住房、医疗、子女入学等优惠政策,开通高技能领军人才绿色通道,多管齐下,让技能人才来时放心、工作安心、生活舒心。
如何降低用工成本?
2020年底前实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收统支
企业用工成本高,也是反映较突出的一个问题。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泗阳县百春锦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周相民询问,部分企业获得感不强,江苏将采取哪些措施进一步降低企业用工成本?
朱从明回应,社保缴费对企业用工成本的影响主要有两个:一是缴费的费率,另一个是缴费的基数。从缴费费率来看,应该说总体上大部分企业缴费负担有所下降。但部分按下限标准缴费的企业实际的缴费负担可能会增加。
下一步将采取多方面举措,助推企业降低用工成本。在少收取方面,合理调整基数,保持社会保险缴费基数核定办法的稳定,逐步规范企业社会保险缴费基数。既引导企业要增强依法申报缴费的意识,同时又防止短期内出现缴费基数大幅上调造成企业缴费负担增加的现象。另外实行全省统筹,在2020年底之前在全省要实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收统支,统一调度使用,使各地政府特别是困难地区的政府能够轻装上阵。同时,在多返还方面,对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点对点推送信息等方式,提醒企业及时申领稳岗返还资金。
环保执法“一刀切”?
守法好管理好的企业今后或将有“豁免权”
企业环保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主任孙大明注意到,在环保执法方面,仍存在对不达标的企业采取简单关停措施等“一刀切”现象。另外,企业反映最多的,还有频繁重复的检查多,环保政策的稳定性和透明度不高等问题。
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潘良宝回应,目前比较普遍采取的是“双随机一公开”的日常执法方式。通过随机抽取检查对象、执法检查人员,以防止一些不透明不公开的情况。不过,他也坦言,确实部分地区存在对不达标企业整治关停方法比较简单、平时检查比较多、环境政策透明度和稳定性不高等问题。“有一些地方简单机械地来执行政策法规,只强调严查重处,不重视政策和工作要求的宣传,加重了监管和服务之间的不和谐、不协调的情况。”
针对这种监管和服务之间的不和谐、不协调的情况,将采取多种措施。在规范环境执法行为上,深入推进“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态环境问题平时不作为,急时‘一刀切’问题”专项整治,对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的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实施省级统筹强化监督,对13个设区市集中开展多项执法检查,大幅压缩检查时间、规模、人数。推行“互联网+监管”,加大无人机、卫星遥感、在线监测等新手段运用,积极开展非现场执法,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的影响。此外,环保部门也在着力提高服务发展水平,推行企业环保信任保护原则,守法情况好、管理水平高的企业,在各类环保专项检查中豁免检查。
如何解决“新官不理旧账”现象?
探索开展政府部门信用评级
“调研中有企业反映政府部门存在两种极端现象,一种是企业遇到困难,有些部门就变得冷淡,甚至不管不顾;另一种是发展顺畅时,有些部门又会出现过度干预。”省人大常委会委员、苏州大学教授王卓君的问题十分尖锐。
“政府和民营企业的交往应该把握好度,善于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省政府副秘书长赵建军表示,省委、省政府在近年来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现在做的和下一步要做的,用八个字来说就是“无事不扰,有求必应”。
“无事不扰就是要把营商环境营造好,有求必应就是真正帮助企业解决问题,从政府层面就是建立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长期稳定发展的优良的营商环境。”赵建军表示,明年1月1日国务院颁布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将正式施行,江苏还将制订配套办法,采取一系列措施,把“放管服”改革推向纵深。特别要紧紧围绕“落地落实、全面覆盖”,在高质量、见实效上下功夫,增强企业和群众获得感满意度,把江苏“不见面审批”服务品牌擦得更亮。
“我想再问一下,一些企业还反映,‘新官不理旧账’,在提高政府信誉方面有什么举措?”王卓君委员追问道。
“政府的诚信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公信力。”赵建军说,江苏已将政务诚信纳入全省营商环境的考核指标,作为市县政府担当作为的参考依据。当前和下一步重点工作还要完善制度体系,比如探索开展政府部门信用评级和公务员诚信评价,实施区域政务诚信的监测预警;聚焦重点领域,特别是招商引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工程款拨付等领域的政务诚信建设;典型案例引导。“一个案例胜过一打文件。”赵建军表示,江苏还将用处理一批政府机构失信典型案例来加强压力传导,更好提升政府信誉。
政府的欠款难追?
将推动清欠督查常态化
列席常委会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天衡会计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余瑞玉的问题是关于欠款难追的。“江苏在清理拖欠民营企业账款、及时支付中小企业款项方面有哪些有力的举措?”
省工信厅副厅长李强回答时举出了一些最新数据:截至10月底,全省共计排查拖欠账款118.7亿元,已偿还92.6亿元,清偿率达到78.1%,清偿进度排全国第三位;剩余18.7亿元欠款年底清偿,预计年底清偿率93.8%。
李强表示,本月底前,省有关部门成立四个核查组对13个设区市进行专项核查,同时建立机制严防新增拖欠,要求政府投资类项目依法合规落实资金来源和偿还责任,将拖欠主体失信行为纳入信用信息平台。推动清欠督查常态化,防止“边清边欠”“清完又欠”。
立案难执行难,如何保护企业知识产权?
畅通投诉渠道,进一步加大保护力度
侵犯知识产权案件立案难、取证难、执行难,知识产权维权难度大、周期长、成本高,影响民营企业创新的积极性。“我省在加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有什么举措?”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办公厅巡视员唐健的问题简洁明了。
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吴永才从三方面作了回应。他说,一是按照中央机构改革的精神要求重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全省市场监管部门现有两万多人,保护知识产权的行政执法力量得到加强。二是畅通“12315”专线、微博平台等企业投诉渠道,加大知识产权案件查处速度和结案速度。三是构建好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的大格局,努力形成司法、公安和行政执法的合力,共同维护好知识产权。
下一步,江苏将加大产权保护力度,进一步增强企业信心。坚持依法行政,进一步加大企业产权、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强化对企业家人身财产合法权益的保护。
企业“注册容易注销难”?
将简化程序,尽量短时间内办成
江苏推动“放管服”改革以来,民营企业投资贸易便利化程度持续提高,这也意味着剩下的领域改革难度更大。徐州市人大代表、徐州市鼓楼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平向阳在调研中听到企业反映,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在实际办理过程中,前期需要做大量的线下准备工作,项目审批程序依然繁琐。他问:如何简化办理?
“这是我省‘放管服’改革必须要攻克的难点问题。”省政务办主任陆留生坦承,工业项目审批环节,涉及部门、中介评估、审查材料都最多,确实比较繁琐。省政府十分重视这项改革,今年专门成立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又将审批事项由124个压减至59个,最大限度地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间,并开发审批系统避免向各个部门重复提交材料。
提到审批系统,平向阳就此追问,“有时一个业务需要重复录入几个部门的审批系统,如何真正实现所有事项一网通办?”
陆留生解释说,江苏信息化工作起步较早,但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多部门之间存在端口壁垒的问题,长远看必须“网络通、数据通、业务通”。江苏正以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为“枢纽”,推进所有业务系统入口统一、统一身份认证、统一定制印章、统一电子执照、统一业务受理,并通过建设一体化数据共享平台等举措重构业务系统,真正实现一次登录、一次办理。
企业“注册容易注销难”?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人大法制委副主任委员、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王腊生注意到,现在开办企业比较简单,但即使没有实际经营活动,注销一个企业却很麻烦。
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吴永才表示,这样设置主要是保护国家利益和债权人利益,但在营商环境持续改革的情况下,确实有简化程序的迫切需求。因此,该局压减了相关材料、程序和费用,并借助于网上一体化注销专区,一次登录、多部门联动办理,尽量短时间内办成。“没有债权债务的企业领取营业执照后如没有开展经营活动,只要企业作出承诺,就马上办理注销。”
【下一步这样干】
将加快出台“江苏省优化营商环境办法”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樊金龙表示,这次专题询问提出的17个问题,直击要害,省政府将认真研究并抓好整改落实,力争交出一份让人大代表和社会方方面面满意的答卷。据悉,江苏将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加快出台“江苏省优化营商环境办法”,为民营企业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环境。
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也是今年省人大工作的重点事项。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陈震宁表示,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涉及多领域、多部门、多环节的系统工程,与营商环境紧密关联的有关部门不仅应该有所作为,尤其应该主动担当、大有作为。
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在《关于全面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情况的调研报告》中建议,营造更加高效优质的政务环境,其中包括积极开展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建设。今年江苏开始对各设区市全面开展营商环境评价,并将编制发布《江苏省营商环境报告》,要畅通企业反映问题渠道,注重从体制机制、政策措施、组织领导等方面查找原因并解决问题,建立健全衡量政府服务效能的量化指标和涉企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今后可以考虑引入第三方评价,先在有些地区进行试点,然后由点到面,逐步推开,并作为一项制度固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