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下通信工程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2019-04-14谭智诚李云姚钘辛以利
谭智诚 李云 姚钘 辛以利
摘要:“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不仅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创新化发展的催化剂,促进人才需求向着创新型、拔尖型、复合型发展。本文针对国内外拔尖创新人才模式研究现状,结合通信工程专业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从拔尖创新人才成长与培养的理论研究、构成体系架构理论研究和以特色科研平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三个方面改善和优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一带一路;通信工程;拔尖创新;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0-0131-03
一、引言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2010—2020年)》[1]中,明确提出“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2]并且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下,需要不断创新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面对各地区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加强地区合作。高校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在人才模式培养上调整与优化,与“一带一路”倡议相融合,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加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力量[3]。
电子通信技术在科技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带来了新的思维和商业模式,其中通信工程专业在电子通信技术中占据主导地位。此外,通信工程专业是桂林航天工业学院老牌专业,有着良好的专业教育基础。如今依托无人机重点实验室等平台,进行“天—空—海—地”一体化四维空间通信,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对通信工程专业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能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实现科技创新,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内外关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早在上个世纪就开始,并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法与模式。
美国为优秀创新型本科生设定个性化教育,组织并成立相应的教育协会,允许各学科拔尖人才加入其中,进而进行更高、更深层次的学术研究;英国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上注重基础教育,精心选拔2%的优秀学生,加强这批优质生的基础学科教育,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及教学配置,为后续创新领域的拓展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法国与英国教育模式类似,选出全国10%的拔尖、优秀学生精心培养,实现“高、精、尖”的培养目标,并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双技能型拔尖创新人才;同样进行“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国家还有德国,在校园内设立天才培育机构,设置相应的天才教育课程,于校园外加强与其他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不断增强学生拔尖创新能力;处于亚洲的日本于21世纪启动“全球COE”计划,加强研究生院的研究机能,为的是在高研究基础上更进一步培养拔尖创新型科研人才;韩国花费大量财力、物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引进先进的科研设备,强大的师资队伍,丰富的教育资源,为人才培养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教学和科研平台,从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相较于国外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我国虽起步较晚,但从理论与实践上分别进行拔尖創新人才培养研究。从理论上,郝克明、杨德广、卢铁成等教授分别根据我国人才培养模式现存体制、教育模式以及教育制度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出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主要研究和发展方向是:(1)培养模式多样化;(2)加强学生实践能力;(3)建立良好的教育环境;(4)注重国内外资源整合。从实践上,我国设立基地班、荣誉学院以及实验基地等科研平台,如北京大学开设的实验班、浙江大学开设的强化班等,主要是希望通过:(1)加强学生动手能力;(2)提高科研能力训练;(3)建立开放式学习环境,进而实现拔尖创新人才培养[4]。
三、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现存问题
国内各高校虽然有着相应的科研基地、科研平台作为依托,也有着自身的人才培养体系,但在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机制上面,仍有着诸多不足。
1.过于强调教师地位,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国内高校的课程体制主要以教师施教,学生受教为主,重视的是教师施教的作用,而忽视学生受教的地位。然而对于一些眼界开阔、思维灵活、创新意识超前的尖子生,有着属于自己的主体性、独立的思考性。一旦忽视这些学生的主体地位,过分强调教师地位,导致师生关系不和谐,将会极大打击尖子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其内在的学习与创新性,不利于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2.对学生缺乏因材施教。国内高校的教学模式主要是进行大众化教育,针对学生群体施教,缺乏精英化教育,没有针对拔尖学生个体设定专业化、个性化的教育课程。盲目地让学校的拔尖人才从始至终进行大班教育,将会严重地打击拔尖人才的学习积极性,阻碍其创新发展的道路。只有在大众化的基础上,根据尖子生的学习情况,因材施教,制定个性化教育课程,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成为拔尖创新人才,成为国家创新领域所需求的人才[5]。
3.重理论、轻实践,缺乏多维实践平台。目前高校中采用的教育方法通常只是一味地进行知识灌输,却不注重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单纯地通过课堂理论知识灌输,将会导致学生缺乏获取知识的主动性,缺乏获取知识的能力。另外,高校本身忽视构建拥有本校专业教育特色的独特实验场所,无法提供让学生主动参与的多维实践平台,学生只能被迫地、呆板地进行理论学习,无法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也无法做到学以致用。这将对拔尖创新人才的能力开发具有非常大的制约作用。
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内容
针对目前国内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现存的问题,再结合我校特有的科研平台,提出如下三方面研究内容。
1.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理论研究。(1)知识体系结构理论研究。人才培养需经历成长这一过程,在这一过程当中要经过:①生理和心理成长的相互作用;②自然、环境等多层次的外界刺激;③成长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创造实践。根据这几点,在人才成长过程中通过创造实践活动以及其经历对拔尖创新人才进行分析,给予合理的定位、特定的培养计划、个性化的教学体系,为拔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打好基础。(2)环境体系结构理论研究。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高校所提供的教育、实践等教学环境体系需要与时俱进。在“一带一路”需求下,需要造就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这就需要高校的教育环境在原有的基础下进行重组、改革,为拔尖人才的培养提供教学、科研紧密结合的教学环境体系结构。
2.拔尖創新人才构成体系构架理论研究。对拔尖创新人才,可以通过两个层面进行分析:第一层面是知识与能力;第二层面是人格与素质。如图1所示。第一层面中,知识与能力体现为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方面,进一步可划分为硬知识与软能力。硬知识是指普通人才想要向拔尖创新型人才转变时所必须具备的扎实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否则根基不稳,难以在拔尖创新层面更进一步。软能力则是指拔尖创新型人才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并转换为创新应用的能力。硬知识是基础,那么软能力则是拔尖创新人才创新能力的体现。倘若没有软能力,所学的硬知识无法得以应用以及转换,那么创新也将无法进行,毫无意义。因此,硬知识是必要条件,软能力也不可或缺。
第二层面中,人格与素质体现为创新人格与综合素质。创新人格是指拔尖创新人才在进行创新活动中所应具备的本身的人格特性。无论是在学习、生活还是在科研中,都应有着敢于创新、质疑批判、打破陈规、不拘一格的特性。只有具备这一特性,拔尖创新人才在科研发展、科学应用等领域开拓进取时,才能进一步探索更多未知世界、激发创新思维并持续研究下去。综合素质是指拔尖创新人才所具备的道德、心理以及身体等素质。一个拔尖创新人才应具有高尚的品德、崇高的气节、在科研创新上积极进取不怕困难的品质。有这样一颗强大的心,才能有效地保证创新活动的进行并转化为实质。
3.以我校资源为依托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自建系以来,我系拥有二十五个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其中通信工程实训基地为广西自治区示范性高等职业实训基地。面向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加强学校与政府企业交流的同时,开展学校与企业的合作。鼓励教师进入企业进行学习和培训的同时,与通信工程专业对口企业进行科研的合作。如今,我校所依托的无人机技术应用院士工作站、广西高校无人机遥测重点实验室(广西唯一)、北斗导航位置信息处理科研平台以及水声通信网络实验平台(广西首个天然水声通信试验场地),在满足“一带一路”经济区域建设中多维空间信息交互和协同需求的情况下,联合打造广西9张创新发展名片中的信息技术和海洋资源开发利用2张名片,搭建“天—空—海—地”一体化的四维空间通信信息网络等资源,可以在人才培养的方式上,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不同阶段学习相应阶段的知识和进行相应的能力训练,实现从基础知识的积累到综合知识的融汇再到能力创新的飞跃。组织学生结合专业在导师指导下开展前沿学科的研究及新技术应用的开发,指导学生就研究项目发表科技论文;安排学生参加各种大学生科技竞赛,组织申报“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比赛;与企业合作开发相关技术项目,对外承接开发任务,或自主开发课题;结合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进行项目研究。最终培养出一批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卓越的工程能力和最新的设计理念,具有和谐互助的团队精神、积极进取的创业精神、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获得项目开发和组织管理经验的一批拔尖创新人才。
五、结语
在科技发展迅猛的今天,电子通信技术中的通信工程专业已然成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在“一带一路”倡议指导下,要想充分迎接地区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通信工程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已经成最主要的人才缺口。拔尖创新人才对科技发展的贡献,也是国家战略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作为我校设立时间最长的通信工程专业,必须充分把握其发展方向,并依托我校通信工程实训基地、无人机技术应用院士工作站、广西高校无人机遥测重点实验室等特色科研平台,加强“产学研一体化”校企合作,力争为国家培育出一批优秀的通信工程专业拔尖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赵志秋.研究型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制度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3.
[3]何瑾.“一带一路”视域下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兰州大学,2017.
[4]董文杨.我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案例研究[D].湖北大学,2014.
[5]冯慧.大生拔尖创新人才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郑州大学,2015.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Training Model for Top-notch Innovative Talents in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Specialty under the "the Belt and Road" Strategy
TAN Zhi-cheng,LI Yun,YAO Xing,XIN Yi-li
(Guilin University of Aerospace Technolgy,Guilin,Guangxi 541004,China)
Abstract: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he Belt and Road" strategy not only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social economy,but also serves as a catalys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innovation.It also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talented people toward innovative,top-notch and compound development.This paper aims at the research status of top-notch innovative talent models at home and abroad,combines the problems in the training mode of top-notch innovative talents in the field of communications engineering,and studies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the growth and cultivation of top-notch innovative talents,researches on the formation of system architectures,and the cultivation of top-notch innovative talents with characteristic scientific research platforms.Three aspects to improve and optimize top-notch innovative personnel training model.
Key words:the Belt and Road;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Top-notch innovation;training m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