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专业竞赛和学科交叉资源的研究生培养体系改革
2019-04-14韩东颖马平华杨满平
韩东颖 马平华 杨满平
摘要:依托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和校内外实践基地,通过对专业竞赛课程体系,专业指导、评审体系改革,校内、校外实践基地,校企联合培养的完善与改革,建立专业硕士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依托本学科和交叉学科资源共享,通过学科交叉课程体系建设,学科交叉导师团队组建,学科交叉科研项目与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建设,学科交叉学术汇报、讲座、交流会设计等改革,建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术型硕士创新能力培养体系。通过对专业学位硕士和学术学位硕士的全面改革,提高研究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专业竞赛;学科交叉;培养体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0-0086-04
一、引言
河北省燕山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是省内唯一的石油工程专业的硕士点授予学科,为河北乃至全国培养了较为优秀的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专业的人才。依托专业竞赛和学科交叉资源,对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专业型和学术型硕士培养体系进行改革,提高研究生实践和创新能力。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是石油工业的主体学科,石油工业是当前国际化进程非常快速的行业。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涉及多个领域的知识,具有体系大、综合性强、学科交叉融合、技术更新快等特点。目前,全日制的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导向非常强,即培养有特定职业背景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各石油学校都非常重视工程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大力加强工程和实践类课程的建设,强化专业实践环节。而学术型研究生,要加强其学术科研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科交叉培养能促进科技发展与创新,学科交叉范围和学科交叉的程度已成为影响创新的重要因素。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中的许多研究方向属于学科交叉范围。学科涉及机械工程、信息科学、化学技术、电气工程、计算机及应用,各学科间的有效交叉与融合,能够拉动相关学科技术在石油工程领域的应用,提高学术研究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石油院校相继开展了研究生培养体系改革研究。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专业硕士2009年招生,各学校在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面进行探索,也积累了许多经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提出:建设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新模式必须建立开放型的研究生教育体系[1],形成多方向有机联系的子网络机制[2],建立工程技术与学科基础相结合的二级学科方向[3],可以促进学科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工程硕士的培养以职业需求为导向[4]。东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探讨了校企合作联合培养[5]以及多元化实践模式的培养体系[6];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探讨了本硕一体化培养模式[7];西南石油大学探讨了企业导师为主的导向模式、国内外联合培养模式[8];西安石油大学探讨了采取“三个一”的分段式培养模式,即第一年在学校学习学位课,第二年去现场实习,第三年返回学校,完成学位论文并参加答辩[9]。学术型研究生改革的主要方向仍然是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开展探索、研究式教学、健全指导教师课题组联合培养方案、构造科研创新平台以及扩展学科交叉等,来增强学术型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10]。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以及一些院校探讨了研究生多学科交叉的培养模式[11]。研究生教育应该遵循杰出创新型人才成长的规律,学生掌握的知识体系应该是全面、系统的,学科发展需要突破各学科的屏障,结束各学科间传统的无关联状态。所以,学科交叉培养是世界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普遍趋势[12]。
美国的硕士研究生培养和中国的类似,也分为专业型和学术型。专业型重点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级专业人员。学术型是为了培养具有一定创新和科研能力的学术型人才,以持续培养为主,他们毕业后相当一部分将从事学术和科学研究[13]。德国传统的研究生教育其实是博士教育,非常注重科研训练,学术性强,即通过科研实训培养教授的学术接班人,是极具特色的师徒制培养模式[14]。国外也重视交叉学科的相互交流与学习,可以拓展研究生的见识和思路,培养综合能力。
三、改革的基础与构想
燕山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专业于2003年获得“油气田开发工程”学术型硕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获批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硕士授权领域,2017年获批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级硕士点。经历10余年的发展,在研究生培养方面日渐成熟。从2011—2017年,本专业已经连续7年参加了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每年均进入了决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老师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备了前期改革的基础;本专业的生源具有跨学科培养的基础,大部分学生学过机械、化学、信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而且学校在学科交叉方面也具有大量的资源,包括教师、科研项目及实验设备资源等,能够为依托学科交叉资源的改革提供支持。
改革的總体框图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1)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专业硕士培养体系改革:①专业竞赛课程体系改革;②专业指导、评审体系改革;③校内实践基地的完善与改革;④校外实践基地的完善与改革;⑤校企联合培养的完善与改革。(2)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术型硕士培养体系改革:①学科交叉课程体系建设;②学科交叉导师团队组建;③学科交叉科研项目与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建设;④学科交叉学术汇报、讲座、交流会设计。
四、改革具体内容
(一)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专业硕士培养体系改革
依托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和校内外实践基地,建立专业硕士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是“全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活动”的一项学术赛事,可以培养大学生和研究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涉及石油工程的管理、设计等多个领域,在传统的勘探、开发、钻井、采油、储运设计内容上增加了更多的创新设计内容,兼顾非常规石油天然气资源。赛事提供了培养和提升学生整体素质与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能力的平台。
1.依托专业竞赛课程体系改革。在该项创新实践学术赛事的驱动下,已经开设了《石油工程设计》实践课程,主要分设四个方向设计,油藏工程设计、钻井工程设计、采油采气工程设计及油气储运工程设计。但学期开设为研究生第一学年的秋季学期。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发现课程在春季学期开设还不太合理。因为设计大赛设计内容在春季学期进行,学生除了上课还要做大赛内容,但此时学生对石油工程设计内容理论知识内容还没有学完,不能完全理解和深入地完成设计大赛,因此拟对石油工程设计的开课学期进行重新规划。在研究生第一学年的秋季学期,拟开设《石油工程设计》的理论课程环节,让同学们了解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赛题的设计任务、内容、基本理念,设计原则、方法及步骤等。在研究生第一学年的春季学期,开展实践环节,根据研究生的课题或感兴趣的方向,组织研究生参加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完成单项或综合组方案设计,并结合提交的作品的质量综合评定该门课程的成绩。
2.专业竞赛指导、评审体系改革。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各参赛队伍为导师负责制,导师分散,而且并未要求学生在指定地点进行大赛的设计,学生进度老师无法实时监督,导致有些项目进展过慢,特别是综合组需要几个同学合作同时进行,一个人进展过慢或水平过低将导致全队作品无效。针对这一现象,将对大赛指导、评审体系进行改革,初步的想法是为所有参赛同学分配监督进度的指导老师,每天均有老师检查进展情况,进行答疑等,让指导、评审体系规范化。校内评审要考查学生在竞赛过程中的表现情况,包括出勤、态度、作品质量、答辩情况等。
3.校内实践基地的完善与改革。目前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校内基地开设的实践模块有油气田开发模块和石油钻采工程模块,每个模块实习内容为18周时间,6学分,学生可以根据研究方向进行选择。由于一些仪器设备还未完全到位,到目前为止还未完全开出。拟对开课的学期进行调整,并借助学科建设经费对科研平台的设计,对实践的内容进行充实和完善。学生可以根据研究方向规划选择相应的实践模块。
4.校外实践基地的完善与改革。在研究生学院的大力支持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2016年建立了山东科瑞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校外实践基地。该基地有10多位相关方向的工程师担任校外实践指导老师,有能力接收专业学位研究生进厂实践。在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经费的支持下和学科建设经费的支持下,将完善校外基地的设备设施、生活条件等,为校外实践提供有力的支持。
5.校企联合培养的完善与改革。校企双方根据企业的独特的生产建设任务及科研实际情况结合,企业发挥资金、设备等方面的优势,学校弥补企业在理论创新方面的不足。通过培养研究生环节,加强合作,提升企业的技术竞争力,解决研究生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节的问题,并提高研究生的应用能力。
(二)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术型硕士培养体系改革
现代科技创新的显著特点是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相互交错。学科交叉范围和深度日渐加强,是提升创新的重要影响因素。依托本学科和学科交叉资源共享,建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术型硕士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1.学科交叉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学习是学生获取系统知识的最重要方法之一。目前,专业和选修课程的设置主要集中在本学科内,虽然研究生掌握的基础知识相对深入,但不利于知识面的扩展。学科交叉课程的设置有利于培养方案课程的丰富,有利于发散传统思维,扩展研究方向。根据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与机械、化学、电气、信息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开设相应的课程。
2.学科交叉导师团队组建。学术团队中不同知识构成以及学术方向的成员之间的相互合作,有利于促进教师运用综合、开放、发散的教学手段,激发创新思维,推进学科交叉方向的进展。组织课题方向部分相似或具有相互交叠研究方向的导师合作,发挥各自的优长,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共同进步。
3.学科交叉科研项目与仪器设备资源共享。以学科交叉性质的科研项目作为培养平台,努力让研究生参与学科交叉科研项目过程。充分体验学科交叉方向的思维模式,提升科研能力。尽力协调学科交叉资源,优化配置资源,提高整体效能。努力实现学科交叉实验室与石油工程实验室的合作,在资源和指导学生方面进行共享。
4.学科交叉学术汇报讲座、交流会设计。组织跨学科的研讨会,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宽度和深度。培养研究生自学能力、激发创新性的一种有效途径就是读书报告或者读文献活动。组织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读文献活动,邀请本学科和其他学科的研究生导师和学生参加。不同学科的教师,知识结构不同,专业背景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角度不同,就能够给出不同的观点。这些活动不但可以创造活跃的学术氛围,还能够激发出研究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用发散的或创新思维重新思考和审视科学问题。
(三)改革的方法和措施
拟采取理论调研、学科交叉专业座谈、高校调研、赛事主办及赞助企业调研、校企合作单位调研、毕业生反馈调研等方式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网络、图书馆等查询国内外相关学科研究生培养体系的改革情况,为研究提供思路和基本方向;通过交叉专业座谈、讨论等,明确合作的基础及确定具体的合作内容;通过实地走访赛事主办及赞助企业、调研国内外同学科高水平院校,为改革内容提供重要借鉴和参考;通过企业调研,明确企业需求和能提供的条件,为研究提供可行支持;通过毕业生反馈信息,明确改革的重要关注内容。
五、结语
“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是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认可的“全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活动”六项赛事之一,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专业硕士培养体系改革依托此项赛事和校内外实践基地开展,能够培养和提升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与实践能力。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中的许多研究方向涉及交叉学科内容,加强学科间的有效交叉与融合,能够促进相关学科技术在石油工程领域的应用,提高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同时为学科发展提供新的契机。燕山大学具有丰富的学科交叉资源,也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能够为石油工程在学科交叉方面开展的改革工作提供支撑。通过对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全面改革,提高研究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杨皆平,张永学,魏晨.基于大工程观的石油类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探索[J].石油教育,2016,(01):18-20.
[2]汪志明.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多元主体培养模式探究-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为例[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01):72-76.
[3]吴小林,宁正福,雍太军.依托特色优势着力打造卓越的工程硕士教育品牌——以石油天然气工程领域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08):32-35.
[4]文永紅,吴小林,齐昌政,等.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探索——以中国石油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为例[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05):80-84.
[5]周彥霞,成庆林,刘岢鑫.浅谈全日制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联合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4,30(07):164-165.
[6]曹广胜,殷代印,王志华,等.工科研究生多元化创新实践培养模式的构建研究——以东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研究生培养为例[J].石油教育,2016,(02):27-31.
[7]李明忠,杜殿发,姚军.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试点改革方案研究[J].石油教育,2011,(04):83-85.
[8]李晓平,黄志宇,文永勇,等.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试点改革方案研究[J].石油教育,2012,(03):58-61.
[9]陈军斌,郭虎.关于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认识与实践[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12):70-73.
[10]李强,季更生,屠洁,等.地方工科高校多学科交叉培养研究生的模式研究[J].广州化工,2016,44(6):165-166.
[11]徐跃杭.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研究生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培养探索和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7,34(03):123-125.
[12]马肖华.依托学科交叉构建研究生教育创新体系[J].河南教育,2014,(02):40-41.
[13]陈勉,宁正福,郝琴,等.国外高校研究生一级学科培养模式研究——以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为例[J].高等教育,2014,(01):53-54.
[14]石祥超,李皋,康毅力.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流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对比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6,33(08):231-232.
Reform of Postgraduate Training System Relying on Professional Competition and Interdisciplinary Resources
HAN Dong-ying,MA Ping-hua,YANG Man-ping
(College of Vehicles and Energy,Yanshan University,Qinhuangdao,Hebei 066004,China)
Abstract:Relying on the China Petroleum Engineering Design Competition and the practice bases inside and outside the school,the professional master's practical ability training system was established through the professional competition curriculum system,professional guidance,reform of the review system,and the improvement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practice bases and school-enterprise joint training.Relying on the sharing of disciplines and interdisciplinary resources,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interdisciplinary curriculum systems,the formation of cross-disciplinary tutor teams,the establishment of cross-disciplinary research projects and the sharing of instrument and equipment resources,and interdisciplinary academic reporting,lectures,exchange conference design and other reforms to establish oil and gas Engineering Academic Master's Innovative Ability Training System.Through the comprehensive reform of the Master of Professional Degree and the Master of Academic Degree,the postgraduate's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ability is improved.
Key words:professional competition;Interdisciplinary;training system;practical ability;re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