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藤牌舞的武戏成分研究
2019-04-14朱邦森周义义董佳杰时迪
朱邦森 周义义 董佳杰 时迪
摘要:瑞安藤牌舞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瑞安历史的骄傲,保护和传承好瑞安藤牌舞,对于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人类文明延续具有重要的意义。以瑞安藤牌舞的武戏成分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及逻辑分析法进行研究。认为:(1)瑞安藤牌舞起源于明嘉靖抗倭战争的戚家军练兵操。整个舞蹈分教场练兵、夜间偷营、庆功唐牌三场次,突出表现为“矮、滚、实、劲、圆、活”六个字,动作复杂,朴实健美,节奏鲜明,队形整齐,挺胸收腹,刚劲有力,具有武术的特点;(2)瑞安藤牌舞伴有节奏鲜明的音乐鼓点,表演起来气氛热烈,与舞蹈动作配合默契,极具舞美特点。(3)结合完整的藤牌舞表演套路和编排,认为藤牌舞是带有武术表演性质、极具阳刚之气的男子群舞。
关键词:藤牌舞;武戏成分;分析
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0-0067-03
藤牌舞具有光辉的历史,其前身源于明朝嘉靖时期戚继光闽抗倭“鸳鸯阵”中的藤牌兵操练布阵,始于清朝光绪年间。从明末到清朝中叶,藤牌逐渐代替了皮牌及其他防御武器,它的轻、大、坚适用于浙闽沿海沼泽地,在戚继光浙闽抗倭战争中藤牌兵屡屡建功。到了清末民初,藤牌的作用日渐衰减,但民间百姓依然喜欢观看操练藤牌阵,于是瑞安籍的清兵、团勇把藤牌阵中可舞性可看性较强的动作编排成舞蹈节目在庙会中向大家表演。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作为市场经济发展的排头兵,温州人大力发展市场经济,使得这项古老而又充满民族正义的藤牌舞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参与演出的队员纷纷解散。作为藤牌舞的练习者,更是作为一名传承者,我们有义务将藤牌舞做详细的解析,深刻理解其蕴含的道理,剖析其动作成分,从而更好地弘扬和发展藤牌舞文化。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瑞安藤牌舞的武戏成分。
(二)实地考察法
去瑞安当地实际了解藤牌舞的文化渊源,对“藤牌舞”的文化来源、发展状况、历史沿革、艺术形式与特征等进行深入考察。
(三)专家访谈法
访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瑞安藤牌舞传承人徐巧清及其弟子徐晓唐,对藤牌舞的套路、历史演变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和交流。
(四)文献研究法
广泛收集整理文献资料,如经典书籍、名人格言,以及课程标准推荐的书目,为学生阅读提供具有时代性、创造性的正面教材。
(五)观察法
对藤牌舞的演出视频及训练视频进行观察,深刻分析其套路成分和技术动作。
(六)逻辑分析法
对观察到的动作结合传承人的讲解,与武术舞蹈动作进行对比、分析,确定其成分。
二、结果分析
(一)藤牌舞的武术成分研究
1.枪战藤牌。执枪者和执牌者同时上场,朝台前同时出刀和出枪,之后面对面按马步。执枪者朝执牌者头顶上方舞个小圆圈并打一个闷牌。接着执枪者抽回枪后再舞个小圆圈,并刺向执牌者喉前。执牌者用牌撞开。执枪者抽回枪,刺向执牌者左腿边。执牌人用刀和牌压住枪头,从左边扳到右边。之后雙方各自收回刀、枪,做走门动作。四个角走门后,双方靠拢做三次通枪动作,执枪者先跳起,执牌者后跳起,之后再做四个角走门动作。接着靠拢后重复以上动作。
2.双锤抛叉。腰插双锤的执叉人与右手执刀的执牌者同时上场,并列朝台前同时出叉出刀。继而面对面按马步,后互相配合做闷头叉动作。之后走门。四个角走门后,靠拢再做闷头叉动作。执牌人刀劈执叉人脚下,执叉人跳起。双方调换位置,执叉人抛叉,执牌人接叉并反抛叉,执叉人拔锤挡叉后做双锤闷头与击牌动作。之后执叉人走门,再靠拢做闷头叉动作,执牌人刀劈脚下配合做闷头叉动作。最后双方面对面按马步结束。
3.枪战狮子牌。执枪者与执牌者同时上场,朝台前出枪、出刀,然后面对面按马步。执枪者朝执牌者头顶舞个小圆圈,执牌者配合打闷牌。执枪者出枪,刺执牌者左右腿,执牌者配合打闷牌。接着双方做走门动作。四个角走门后,双方靠拢再打闷牌。之后双方配合做通枪动作,执枪者先跳起,执牌者后跳起。执牌者先刀劈执枪者脚下,后执枪者枪扫执牌者脚下,接着双方打闷牌,再做走门动作。接着双方靠拢,重复以上动作。
4.双刀战藤牌。四个人成两队,同时上场。执双刀者站前,执牌者站后,同时朝台前出刀。之后双方面对面按马步,各自右脚上前,手配合做交刀动作。执双刀者右脚跪下,双刀劈执牌者。执牌者跳起落下后,接受双刀打闷牌,接着双方做走门动作。双方靠拢再交刀,执双刀者再劈执牌者脚下,执牌者跳起落地后转身滚过去,执双刀者砍空后回手一刀再劈于牌上。执牌者转身一刀劈执双刀者脚下,执双刀者跳起落地后双刀劈执牌者脚下,执牌人跳起落地后,双方打闷牌,做四个角走门动作后,靠拢重复以上动作。
把武术动作融入藤牌舞的表演中来,其欣赏性更高,更具渲染力,更能突显传统体育文化的特色气息。对于初学者来说,要练好武术的基本原则是“学练结合,同时并举”。学是练的基础,练是更深入的学。通过藤牌舞的学习,掌握练的内容和技能,把武术动作融入藤牌舞的精髓里面,充分展现出来,进而提高对藤牌舞的认识水平和技击能力。
对于台下的观众而言,武术动作刚劲有力,显现出以男子群舞为主体的威武、雄壮,观众通过藤牌舞舞台视觉的打斗效果可以联想起明朝时期戚继光奋勇抗倭杀敌的人物背景和时代气息,一支训练有素、纪律严明、杀贼保民的“戚家军”形象在观众心里屹然树立起来,可以说武术动作的融入是藤牌舞注入新鲜血液的活力所在,它把藤牌舞的舞台效果提升到极致,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历史重演的抗倭打斗情景、官兵英勇杀敌的豪迈气概,其欣赏的价值就脱颖而出了。
(二)藤牌舞的艺术成分研究
1.音乐。藤牌舞音乐是配合藤牌舞表演时所呈现出来的背景音乐,具有很大的渲染力和震撼感,音乐能带动表演者进入表演的状态,音乐能提高表演者演练的头脑意识,防止动作做错、做早、做乱。在舞蹈音乐方面,鼓点独特,对比鲜明,气氛强烈,与舞蹈动作配合默契。据《练兵实纪》所述,明时练兵多用鼓乐,“凡操场……吩咐各官旗下地方吹得胜鼓乐”。由此可见,曲牌“得胜令”在明时已应用于校场练兵。清仿明制,大致相似,整个操练仍以锣鼓为主,以激昂士气。清末民国初年,打藤牌阵只有“将军令”和“得胜令”两支曲牌,用于首尾。为使乐曲更好地配合舞蹈动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恢复演出的藤牌舞中,编导者插入《风入松》、《连环》和《尾声》。舞蹈音乐更加丰富充实,富于表现力。现代感的音乐开始登上舞台,极具有表现力和震撼感,如开场时长号低沉,三次“呜呜……”后,锣鼓齐鸣,奏“得胜令”、“将军令”,形成将帅升帐祭旗出兵奔赴疆场的肃穆壮烈气氛,《风入松》||:5·6 53|23 21|65 61|23 23||的重复吹奏,配合六首操,节奏鲜明,重拍突出,使表演者显得矫健、勇猛。
《连环》乐曲,在唐牌二十四手中运用十分恰当,把整个舞蹈的气氛推上高潮。舞蹈中鼓不但是指挥,而且能渲染“战场”气氛。如夜袭开始,其他乐器都停了,只有鼓点轻、重、缓、急,使人有兵临其境之感,并点出深夜的时间。又如矮子步过场,鼓点一下,鼓心一下,再添闷鼓、闷钹,逐渐加快,简单却不单调,扣人心弦。对打时大锣大鼓气氛极其热烈,造成音量上的鲜明对比,唢呐声的加入则把演员、观众的情绪再次推向高潮。
2.表演服装。
明朝时:明盔(铜薄制)、鞋带、号衣、大帽、鞋。
清朝时:铁盔、青布衫飞虎锦甲、号帽、号衣、滚衣、挂腰、套裤。
民国初年:明盔,戏曲中武打衣、裤、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7年藤牌舞演出队的服装,有扎头巾,穿米黄色底镶白边上衣,外罩嵌护心镜的马甲(号坎),扎腰带,戴护腕。下穿灯笼裤,裹绑腿,穿布草鞋。
表演服装既是一种艺术表现方式,又是当下越来越流行的一种商业专用宣传手段,更是一种传播文化价值的渠道。随着当今时代物质文明的飞速发展,表演服装更趋于时装产业的产物,并使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全新的物质与精神体验。藤牌舞的表演服装在发展历程中,越来越趋向于形成独特的创意。独具匠心的风格,多样的场合,应用的多方面,其对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藤牌舞的表演服装至今仍然是一种潮流的象征,被人们广泛认可并追逐。
3.舞台剧。舞台剧在人们日常的娱乐活动中逐渐被边缘化,因为休闲时间资源已被其他替代娱乐形式无情瓜分,而舞台剧消费成本太高。有人在大声疾呼,说舞台剧面临困境是由于剧作家不能写出“反映时代”的作品,是由于国人的欣赏水平、文化素质尚待提高,是由于剧团的管理体制需要改革,总之,舞台剧由于观众资源的有限和娱乐选择的多样,其生存环境并不乐观,急需要一批忠实的藤牌舞爱好者的参与。
舞台剧很难如其热爱者所希望的那样“振兴”起来,但舞台剧仍将存在,存在于人们日常娱乐活动的边缘地带。它会拥有一个不大但忠实的观众群。这些人或有着某种历史、文化、艺术教养的自我期许,或乐于选择不那么大众化的娱乐形式来满足某种文化群体上的区别化的需求,或二者兼而有之。当然,他们通常有偏高的收入。曾经遍布全国的大大小小的舞台剧表演团体会逐渐颓萎乃至消失。成功的表演团体将集中在一两个经济发达、人口众多的大都市中,因为只有这些都市才可能有支持这些表演团体生存的市场规模。就全国范围而言,舞台剧的供应将是短缺的,这使大都市的表演团体旅行演出时,在所到之处可能受到欢迎;也使其他地方的原本看不到舞台剧的人在访问大都市时,可能把走入剧场当作一次品尝的机会。我认为,藤牌舞的现状前景就是这样,需要广泛地传承与发展才能长盛不衰。
三、小结
藤牌舞要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进行传承与发展,“引进来”的主要发展对象就是有知识、有文化的在校大学生的有效资源,把大学生吸纳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中来,他们会把藤牌舞的艺术文化精髓发扬光大,通过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把藤牌舞的动作要领融会贯通,进而使学生们掌握好基本动作技巧,为以后的商业演出做好扎实准备;“走出去”的主要方式就是舞台商業演出,可以说未来舞台的表演将会是藤牌舞走向辉煌的一个重要途径。
要想实现瑞安藤牌舞更好地传承与发展,必须紧跟当今时代的潮流与主题,在新时代大背景之下,瑞安藤牌舞的传承与发展定会经过新一轮的考验与磨合,深刻挖掘其内部蕴含的道理,剖析其基本技术动作,是保持其文化竞争力的基础条件;发挥传承人的经验,采用科学的传承方式是保持其历久弥新、薪火相传的基本方式;相信以武术和舞蹈艺术的角度对其动作进行明确定义后,又以科学的传承方式进行传播,一定能继承瑞安藤牌舞的优秀文化内涵,以璀璨的姿态来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参考文献:
[1]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浙江省温州卷[M].中国ISBN中心,1997.
[2]杨奇瑞,翟小石,施海.戚继光抗倭[J].美术,2017,(01):35.
[3]徐泓.《明史纪事本末》的史源、作者及其编纂水平[J].史学史研究,2004,(01).
[4]宋维远.瑞安市志[M].北京:中华书局,2003.
[5]应海龙.清光绪《永嘉县志》简述[J].新疆地方志,2012,(01).
[6]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M].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
[7]瞿炜.温州记忆[M].成都出版社,2005.
[8]陈小萍,金兴盛.瑞安藤牌舞[M].浙江摄影出版社,2015.
A Study on the Components of Martial Arts in Ruian's Rattan Dance
ZHU Bang-sen,ZHOU Yi-yi,DONG Jia-jie,SHI Di
(Sports Institute,Wenzhou University,Wenzhou,Zhejiang 325000,China)
Abstract:As a 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ject,Ruian rattan dance is the pride of Ruian's history.Protecting and inheriting the good Ruian rattan dance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mmon spiritual homeland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the inheritance and promotion of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of the Chinese nation.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realize the continuation of human civilization.Taking the martial arts composition of Ruian rattan da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e literature method,observation method and logic analysis method were used to study.(1)Ruian rattan dance originated from The Ming Dynasty Jiajing anti-Japanese War Qi Jiajun training.The whole dance was divided into teaching ground,night camp,and three times to celebrate the Tang card,outstanding performance is "short,roll,solid,strong,round,live" six words,the movement is complex,simple and healthy,rhythm is bright,formation is neat,straighten the chest to gather the stomach,just have strength,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rtial arts;(2)Ruian rattan dance partner has a rhythmic musical drumstick,a lively atmosphere,a tacit agreement with the dance movements,and a very beautiful dance feature.(3)combined with the complete rattan dance performance and arrangement,that the rattan dance is a masculine male group dance with the nature of the martial arts.
Key words:rattan dance;martial arts composition;analy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