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中读鸟二题
2019-04-14祖克慰
祖克慰
绿桂叶正茂,绶带栖枝梢
看华喦的《桂枝绶带图》,感到吃惊,画中的绶带鸟真美。鸟的美,美在尾巴,那长长的尾巴,格外耀眼,美不胜收。看画上的鸟,似曾相识,但一时想不起来,有点不甘心,究竟是啥鸟呢?
可能是年代久远的缘故,分不清颜色,很难辨认。再细看,觉得像家乡见过的练鹊,但不确定。查查资料,这鸟叫寿带鸟,又名绶带鸟,也叫练鹊、长尾鹟、一枝花等。难怪我一时没有认出。绶带鸟,在我们家乡不常见,一年中,偶尔看到三五次。
绶带鸟,是有故事的。先说绶带,古代用以系衣服和官印等物的带子。“绶”与“寿”同音,吉祥长寿的意思。寿带之所以又叫绶带,是因为雄鸟尾巴中间的两根尾羽很长,是鸟体的四至五倍,这条长长的、有些夸张的尾巴,像一条绶带一样,因此得名绶带。
再说“一枝花”,绶带鸟头部蓝黑色,背部及翅膀栗色,腹部白色。据说此鸟到了老年,除了头部,全身变为白色,白色的翅膀、白色的尾巴,潇洒俊逸,在林间缓缓地飞翔,像一朵美丽的花,因此被称为“一枝花”。
画中的绶带鸟,拖着长长的尾巴,紧紧地抓着桂花树枝,扭头向下张望。鸟的羽毛,用细毫细绘,喙与爪以胭脂点染,姿态优雅,形象生动。桂树枝干苍老斑驳,树叶稀疏,桂树下的竹子,淡墨轻描,有朦胧之美。
其实生活在大自然里的绶带鸟,比画中的鸟更加美丽。绶带鸟分为两种颜色,一种是栗色,头部黑蓝色,背部、翅膀及尾巴栗色,腹部白色。另一种为白色,头部黑蓝色,尾根部少量黑蓝色,其他部位羽毛均为白色。雌鸟尾巴短小,头顶有羽冠,鸣声高亢、洪亮,鸣叫时羽冠耸立。绶带鸟色泽鲜艳,形体优美,堪称鸟中的小凤凰。
我的家乡属于浅山丘陵,早年山坡上多是槐树林,它们三三两两在林子里栖息。绶带鸟似乎有点羞怯,总是藏在林子里,也有的蹲在树梢上,样子很安静。飞翔时很慢,长尾不停地摇摆,如风筝上的飘带,看上去十分优雅。它们一般近距离飞行,从这棵树飞到那棵树,或者是从树枝上飞到草地上,落地时尾巴高高翘起,像是在炫耀。
绶带鸟的鸣叫声清脆,一长串“唧唧咴-唧唧咴-咴咴咴……”悦耳动听。如果是多只鸟同时鸣叫,声音十分壮观,鸣叫声响彻耳际,缭绕不断。头顶上那簇美丽的羽冠,随着鸣叫声瞬间耸立,把美丽展现给山川、河流、大地、绿树、花草,似乎是告诉大自然,我是多么美丽啊!
春天,绶带鸟开始筑巢,它们的巢不大隐蔽,大都在小乔木的主杈上,很容易被天敵和人为破坏。鸟巢的材料是草叶、草茎、青苔、蛛网丝。巢不大,但看上去比较精致。
在繁殖初期,绶带鸟开始求偶,一般是雄鸟站在树枝上,不停地鸣叫。求偶成功后,雌雄双鸟开始在空中飞翔,寻找适合繁育的地方,然后建筑爱巢,孕育后代。有专家认为:绶带鸟在繁殖期间,有六种不同的鸣声,分别为歌声、领域鸣声、警戒鸣声、喂食鸣声、雏鸟乞食鸣声和幼鸟呼唤鸣声。
绶带鸟在繁殖期间,领域观念很强,一旦有其他鸟类进入鸟巢区域,就会立即被驱赶,如有其他鸟在其领地筑巢,就会被拆除。如果受到人类干扰,特别是产卵期,看到人们动了它们的巢,就会弃之不用,重新筑巢。
与许多鸟一样,绶带鸟对子女十分关爱,可以说是无微不至。小鸟出生后,从清晨到黄昏,它们一天都在飞来飞去,为小鸟觅食。蚂蚱、粉蝶、小蛾、幼蝉、都是小鸟的美食。小鸟一天天长大,褪去绒毛,长出羽毛、翅膀,被养得肥嘟嘟的。而鸟爸鸟妈却因过度劳累,一天天消瘦下来。
尤其是风雨天,鸟爸鸟妈一个觅食,一个护鸟。鸟妈蹲在鸟巢里,用翅膀遮着鸟巢,为小鸟遮风挡雨,哪怕风再急雨再猛,鸟妈都纹丝不动。如果烈日当空,鸟爸鸟妈就会轮流站在鸟巢边,展开翅膀为小鸟遮阴。如此无怨无悔,可以说是鸟类优秀父母的典范。
其实,绶带鸟是一种很孤单的鸟。常常是两三只鸟飞来飞去,更多的时候,是一只鸟。它们不做远距离飞行,从一棵树飞到另一棵树,有时候是从树上飞到灌木丛上。如果没有受到干扰,它们会长时间呆在一个地方。在我见到不多的绶带鸟中,很少看到它们在地面上活动,这可能与绶带鸟夸张的大尾巴有关,尽管长长的尾巴潇洒飘逸,但也是一种累赘;或者是与它们的捕食方法有关,绶带鸟喜欢捕食活的昆虫,捕食的对象多是飞行中的飞蛾和蝇类,不像其他鸟类,在草地上寻觅草籽或者爬行的虫子。
我在老家时,看到过绶带鸟捕食飞蛾。一只绶带鸟正蹲在树枝上,它看到一只黑色的小蝴蝶在灌丛上面飞行,突然飞起,向飞蛾扑去,头一伸,一只飞蛾就成了口中的美味。捕获飞蛾后,绶带鸟又缓缓地飞到树枝上,拢了拢翅膀,眼睛看向前方,似乎是在等待下一只黑蝴蝶、黄蝴蝶、白蝴蝶……
但是,绶带鸟并不是很有耐性的鸟,刚刚在一棵树枝上停留一两分钟,就伸伸腰肢,鼓鼓翅膀,飞向另一棵树,或者是一簇灌丛上,然后仰着头,继续等待。它们的时间在等待中慢慢地流逝着。
我不知道华喦是不是喜欢观鸟?他画了很多鸟,应该对鸟有过很细致的观察。其实观鸟,是一种很美妙的享受。比如观看绶带鸟,就很有趣。你可以看看绶带鸟飞行时美妙的身姿;你可以看看绶带鸟驱赶进入领地的其他鸟类时的凶猛;你可以看看绶带鸟捕捉飞蛾时的迅疾;你可以看看绶带鸟嬉戏时的可爱。
我想,华喦是观赏过绶带鸟的。从他的《桂树绶带图》中,我看到了鸟的灵动,看到了鸟的优雅,看到了鸟的鲜活。图中的绶带鸟,细豪轻描,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栩栩如生。
这鸟,太美。很多人喜欢据为己有。于是,就有人想养绶带鸟。但是,很多养鸟人不知道,绶带鸟难养,尤其是成年鸟,捕获后两三天就死亡。绶带鸟不好养,是因为它们捕食活着的昆虫,比如,飞行的飞蛾和各种蝇类。养鸟人很难满足。尽管,养鸟人想尽办法,养幼鸟,或者特制鸟笼,放养活的鸟食,但依然无法找到饲养绶带鸟的最佳方法。据说,到目前,绶带鸟笼养寿命不超过一年,这让很多养鸟人感到困惑。
其实,你爱绶带鸟,未必就要养鸟。大自然里的绶带鸟,多么美,想观鸟听鸟,最好走进大自然。在大自然里,你才能听到最婉转的歌声,你才能看到最曼妙的身姿。
溪畔桃花开,鸳鸯双戏水
鸳鸯,在我们家乡,不常见,偶尔见到,是在池塘河流,远远地观看,形象模糊。
最近看华喦的《桃花鸳鸯图》,画面中的鸳鸯很美,它吸引了我。我想,这幅图,一定蕴含着一个美丽的故事。桃花与鸳鸯,两种不同的物种,隐喻和象征着爱情。或许,华喦的畫,真的与爱情有关。
提起鸳鸯,就会想起成双入对、形影不离、举案齐眉等词语。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鸳鸯终日并游,有宛在水中央之意也。或曰∶雄鸣曰鸳,雌鸣曰鸯。”崔豹《古今注》云∶“鸳鸯雄雌不相离,人获其一,则一相思而死,故谓之匹鸟。”当然还有诗人。诗人是不会放弃表达爱情题材的机会。五代词人韦庄有“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之诗句;初唐诗人卢照邻在《长安古意》中说:“……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因此,人们把鸳鸯比作“爱情鸟”。
而桃花在中国,一直以来都离不开爱情两个字。用桃花比喻爱情,最早出现在《诗经》里:“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真可谓:一树桃花一树诗,千树花语为谁痴?
关于桃花,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唐·孟棨《本事诗·情感》中记载有崔护人面桃花故事。大意是:某年清明,崔护去都城南郊游玩,偶遇佳人,两人相谈甚欢,一见钟情。次年清明,崔护想起那个美如桃花的女孩,情不自禁地故地重游,却桃花依旧,佳人无踪。后得知佳人因思念自己成疾,绝食而亡。崔护作诗悼亡:“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佳人居然复活,二人喜结良缘。
鸳鸯,小型游禽。鸳指雄鸟,鸯指雌鸟,雌雄相融,则为鸳鸯。雄鸟额和头顶中央翠绿色,有羽冠,背、腰暗褐色,上胸和胸侧暗紫色,下胸至尾下覆羽乳白色,两胁近腰处有黑白相间的横斑,羽色具金属光泽。雌鸟头和后颈灰褐色,无冠羽,上体灰褐色,两翅和雄鸟相似。胸及胸侧和两胁暗棕褐色,腹和尾下覆羽白色。相比之下,雄鸟比雌鸟的羽色鲜亮。
鸳鸯主要生活在河流湖泊、沼泽湿地、芦苇园和稻田中,白天在水中游玩、觅食,夜晚栖息在丛林中。这种鸟喜欢成群结队活动,一般二三十只一群,偶尔也与野鸭混在一起。它们晨出晚归,生活较为规律。
我对鸳鸯,印象不深。记忆中,见过几次,都是在家乡的河流、水库里、池塘里,远远地看着它们在水面上游来游去,我看到最多的有十几只,最少的两只。它们很悠闲、很散漫、很自在。有时是肩并肩,很亲昵;有时是一前一后,亦步亦趋;有时是头对着头,相互凝视;也有时相互追逐嬉戏,浪花飞溅。
我用鼠标把《桃花鸳鸯图》放大,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在春风怡人的季节,山中的小溪畔,一根桃树枝伸了出来,桃花夭夭,开得正艳,碧叶红花,鲜艳欲滴。画中的鸳鸯,一只蹲在岸边的石头上,一只在初春的小溪里,戏水游动,梳理着羽毛。蹲在石头上的鸳鸯,则含情脉脉地注视着它的伴侣。画面极美,惊艳了赏画人。
华喦善于捕捉生活中的自然情趣和细节,将花鸟动人的姿态,呈献给观众。这幅画生动多姿,既有细节描写的精微性,又不失笔墨上的简逸生动,用笔细腻、飘逸,艳而不俗,给人以清新明目之感。
桃花鸳鸯,暗喻着男女情爱。而桃花、鸳鸯一起出现在画面中,必是绘画之人或是徜徉在爱的海洋里,或是有过一段美好的爱情。此刻,他拿着画笔,让恣意的情感在宣纸上流淌,向所爱的人作了一次深深的倾诉。
我对华喦的爱情不甚了解,这幅画作于1748年,此时的华喦,时年68岁,不可能深陷于爱情之中,也不可能是爱的激情迸发。但看画作,又确实是在表达爱情。我们不妨做一个合理的猜测,某年某月的某一日,年近古稀的画家,在山野里看到画中的景象,突然想起青春年少时的那段恋情,久远的记忆,点燃了画家心中的激情,于是就有了这幅画,就有了那首“春水初生涨碧池,临流何以散相思。含情欲问鸳鸯鸟,漫对桃花题此诗”的题画诗。
诗中,清澈的春水,含情脉脉的鸳鸯,烂漫芬芳的桃花,画面感极强,表达了人的相思之情。而“含情欲问”、“漫对桃花”,让爱情的美妙更加情趣盎然。
在我们家乡,人们对鸳鸯情有独钟。乡村男女结婚,枕头上绣着鸳鸯,大红被面上绣着鸳鸯,床头上贴着纸剪的鸳鸯。他们渴望一生一世,能像鸳鸯一样忠贞不渝,活到青丝变白发,活到地老天荒,活到海枯石烂,一生相伴,不离不弃。在乡村,人们对鸳鸯美好的向往,其实就是一种鸳鸯情结。
有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是一种幸福,哪怕短暂,也值得回忆一生。华喦是不是有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我无法确定。但我相信,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一份美好的东西珍藏。有的把爱藏在心中,在夜深人静时,默默回忆,让心震颤,让泪横流;有的人把爱用画笔绘在宣纸上,无言凝视,深情倾诉;有的人用文字记录下来,表达对美好爱情的怀念。
谁没有过一段难忘的爱的故事呢?我也有过,她是突然间走进我的视线的。第一眼,我就觉得,她是我在梦中寻觅多少年的那个女人。她的温柔,她的善良,她的才情,她的善解人意,无时无刻不在牵动着我爱的神经。我知道,她也喜欢我,爱我。可我知道,我们这一生,注定无缘。
多少次,我在梦中,看见她张开双臂向我扑来,就在我们即将相拥的那一刻,她突然消失了。像仙女漂浮在半空,缓缓而去,甚至没有留下只言片语。有人说,爱就是拥有,不能拥有的爱,是不完美的爱。其实,爱着,不一定拥有,拥有不一定就是爱。不管是得到或者是失去,都是一份值得怀念的美好珍藏。
彼此间能不能相互拥有、水乳交融,似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曾经爱过,这已足够。也许,很多年后,当我们白发苍苍,孤独地坐在大树下,回忆过去时,我想,我会用一段文字,来记录我们曾经的爱。
曾经有人说,鸳鸯并不是“爱情楷模”。依据是,一只鸳鸯刚死,另一只鸳鸯就会主动向异性献媚、求偶。先不说这种说法是否科学,单就动物本身来说,这是一种生存本能,或者说是生理需求。
只要活着不背叛、不争斗、不欺瞒,就是真正的爱,就是爱的楷模。因为“从一而终”是爱情的最高境界,鸟做不到,活在红尘俗世里的人,也难以达到如此境界。
撇开爱情不说,单就鸳鸯本身,也是一种很可爱的鸟。多彩多姿、娇艳瑰丽的羽毛;笨头笨脑、憨态可掬的模样;相依相偎、形影不离的追随,让人心生爱慕和喜欢。
鸳鸯看似愚笨,却十分机灵,善于隐蔽。它们觅食归来,在返回栖息地时,就会派一对鸳鸯在栖息地的上空盘旋,进行侦察,没有发现危险,就会发出信号,招呼大群鸳鸯过来歇息。如果发现有危险,就会发出警告的鸣叫,然后与同伴迅速逃离,寻找安全的地方歇息。
遗憾的是,很多年,我已没有看到过鸳鸯。据说,鸳鸯的种群数量日渐减少,昔日成群结队游玩、觅食、迁徙的鸳鸯,已难见踪影。是的,森林大面积减少,人为的猎杀,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环境的不断恶化,是导致鸳鸯减少的要因。华喦画中的景象,难得一见。但鸳鸯美丽的身影,却清晰地留在我们的记忆中。
〔特约责任编辑 王雪茜〕